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使得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是保证市政道路建设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是一项工程中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然后提出了几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技术管理;制度;
一、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一)施工场地狭小,动迁量较大
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通常施工场地大多比较狭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施工路面上附近的环境,并且给周围百姓的出行以及日常产生许多的困扰,关系着市政道路施工的进程,因此加大了道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难度。
(二)地下管线密
城市内部地下各类管道线路十分复杂,市政道路建设中,经常能遇到城市的供暖管道、自来水管、各类线缆以及非常危险的煤气管道。这些管道位置不明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盲目施工自然会对这些管线造成影响甚至破坏,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还会给城市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
(三)工期短
通常来说,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时间相对较短,开工速度非常急。我们在建设市政道路的过程中必须想到它会对百姓日常带来的不便,因此施工的时间都比较急,市政道路工程通常只能够提早完成,但不能够延迟完成。许多施工单位都只能采取倒推的方式来制定施工计划。施工时间太短,影响着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以及技术管理,如果技术管理不当,则很可能导致市政道路工程在使用中出现众多的质量通病。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它是通过各种各样技术活动所组成的。对于道路工程来说,其工期较长,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而且其工作过程还极其复杂,因为当进行施工时会有非常多的施工机构、个人及组织加入,这时就要求施工企业有一个具体全面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其目的就是使施工工作管理更合理科学,也使得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各项工作都有个科学严谨的目的所支撑,把施工的方法和内容明确的表示出来,把检查监督工作严格起来。当这些做好了,才可以及时有效的把道路施工时所碰到的各个技术问题一一突破。如果想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给做好,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建立健全图纸设计变更技术及会审制度。②建立道路施工日记制度。③建立健全工程检查制度。④建立健全道路施工交底制度。
(二)做好施工设计方案管理
设计方案时要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热力、电力、燃气、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互相交叉。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大幅调整路线、管线布置冲突、道路刚竣工就破路埋管等现象。
(三)加强材料管理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所需材料费大概占整个工程所需成本的一半,道路施工材料的保管和使用对于整个工程的成本都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说把施工时所用的材料用好、保管好是一项降低整个道路施工工程成本的有效措施。而这些的做好就要求施工企业把施工技术管理确实落实下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施工时所需的机械设备非常多,我们要合理正确的使用这些设备,使其工作性能保持良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机械设备的效率发挥到极致,使机械设备的寿命得以延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一些施工企业研究观察可以总结出两点:第一,一定要通过道路工程的经济效果、场地条件、规模这些来确定机械设备。第二,由机械设备的自身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工程的施工程序以及运行路线,并把施工现场的障碍物排除掉。
(五)加强施工关键环节的技术管理
1、路基及土方工程控制措施
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必须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禁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应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
填筑前必须对基底进行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填筑应选用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压实厚度每层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
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措施。路基在填筑过程中不能太快,要控制填筑速度。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 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土,严禁一次堆填表面振压。
2、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的措施
混凝土搅拌之前,必须按设计配比各种材料的用量,加强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根据施工条件的变化,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进行适当调节。拌制混凝土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质量监督与抽检,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如采用平板展捣时,展捣要均匀、到位,但防止过度震荡,砂浆层厚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沿模板边、接口边的混凝土要灌实,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扭钢筋、模板、预埋件等。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 MPa左右即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如果连续浇筑很长,锯缝设备不足时河在1/2长度处先锯,然后再分段锯。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麻袋)覆盖,浇水养护,粗盖养护不少于14d,防止强风和曝晒。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结语
综上,市政道路施工中做好技术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每一步施工工序,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施工道路必然能够达到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张天保.基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6(08)
[2]谢江楠.论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J].中华民居,2014,(3):267
[3]杜峰,朴明远.浅谈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02-202.
[4]郝艳涛,岳佼.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4,(5):44-44.
论文作者:张瑞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市政道路论文; 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路基论文; 道路论文; 措施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