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投诉”幼儿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我不想睡午觉,可老师总看着我!”
孩子“投诉”区
球球:“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每天中午睡午觉,我都睡不着。老师就坐在我旁边看着我,真难受!”
家园对对碰
父母反应
球球从小精力非常旺盛,没上幼儿园前,中年没有按时睡午觉的习惯,有时玩累了才会睡。上了幼儿园后,他的觉也很少,经常不睡,或者睡半个小时就醒了……可是睡不着却要躺到规定的时间,还不如让他自己去玩一会儿。
老师反应
幼儿园的午休是根据孩子的生理需要安排的,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疲劳、储蓄能量,为下午的活动作准备。有的孩子明明玩得很累了,但就是睡不着,如果不坐在他身边拍拍他,那下午的活动他一定没精神参加。
解读专区
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受访的孩子中有1/3的孩子没有形成睡午觉的习惯。形成孩子不睡午觉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不爱睡觉的孩子多是精力旺盛、敏感好动的孩子。
●家庭作息时间与幼儿园作息时间冲突。
●午饭吃得太饱。
●睡眠环境直接影响了睡眠质量。
分析一下你的孩子是属于哪种原因。观察午睡对宝宝下午的精神状态和夜晚的睡眠是否有影响,依此来调整宝宝的午睡时间,慢慢形成比较规律的生活作息。
对于实在不肯午睡的孩子,强迫午睡会给他造成压力。这时不用要求孩子必须躺着不动,可以晚一点儿再睡;醒得早的孩子也可以先起来,做一些安静的活动,但是有一个前提,不能影响到别人。
这样帮助他
●午睡也许不是必需的,但是午间休息是必需的
午睡时间是一天当中精力下降的阶段,几乎所有孩子的生物钟都是这样的。在计划家庭周末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幼儿园午睡让他感到有压力,首先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放松下来。你可以和他说:“没事的,睡不着就不睡了,可以休息一会儿,但是不能影响周围的小朋友哦。”
●安排与幼儿园一致的作息时间
向老师咨询孩子在园的作息时间,除了午睡的时间外,进餐间隔时间与户外活动时间也尽量与幼儿园一致。
●满足每日所需活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活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果活动量不够,孩子的剩余精力无处发泄,可能就会表现出浮躁、注意力不集中、年觉睡不着等现象。
●营造温馨适宜的午睡环境
午睡时需要一个安静温馨的睡眠环境。寝室内要保持安静,亮度适合,室温不宜过高,空气流通,风不要直接吹在孩子身上。为帮助孩子入睡,还可以在寝室内播放一些柔和舒缓的音乐。
●午睡前的准备活动很重要
孩子午饭后,可安排进行一些轻松、安静的活动。如:散步、听故事等。年睡前10分钟要提醒孩子大小便,排除生理上的干扰。
2 “我输了,老师还说我……”
孩子“投诉”区
成成:“丫丫今天和我打赌,谁先跑到教室就把恐龙书给谁。我输了,可是我也想要恐龙书,老师就说我了。”
家园对对碰
父母反应
一本书不算什么,但是我觉得孩子的事情老师最好不要插手,应该让他们自己解决。小孩子不定性,过两天也就忘了,大人一掺和,问题的性质就变了。
老师反应
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输于人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初的挫折,如果不能正确面对,以后还怎么承受更多的挫折与困难呢?
解读专区
从孩子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这种想法推动他不断努力、坚持进取。
虽然说好强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如果过分强调输赢,可能会造成两种结果:或是一旦输了就会情绪失控,大发脾气、哭闹不休,影响到与他人的相处;或是影响到他对待挑战的态度——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尝试。
这样帮助他
●端正心态
父母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结果”引向“努力”,多多体味“过程”的快乐。此外,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尝试挑战:“这一次出发时慢了一点儿,下一次肯定能更快一点!”
●适当创设“受挫”的机会
幼儿阶段,父母应该尽可能协助孩子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但是,失败在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和游戏中,父母可以适当创设一些“小挫折”,增加孩子的情感体验。“棋类”和益智竞赛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当孩子受挫情绪低落时,父母要积极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积极面对挫折。失败的经验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别人,学会欣赏别人,和小伙伴合作;另一方面,在小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中,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3 “在幼儿园里我没有朋友!”
孩子“投诉”区
5岁的甜甜这两天突然不喜欢上幼儿园了。她说:“来来和壮壮他们都不和我玩,我没有好朋友……”
家园对对碰
父母反应
他们不和你玩你还可以找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呀,班里那么多的小朋友都可以做你的好朋友呀!小朋友在一起要友好相处,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不高兴。
老师反应
小朋友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小矛盾。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关注孩子,发现小摩擦背后的“秘密”。比如:是因为孩子过于内向,还是在游戏中不知道互相谦让,或是与小伙伴之间缺少共同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找到原因再对症下药。
解读专区
3~4岁的孩子喜欢与人交往,有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愿望;4~5岁的孩子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出现最初步的友好、合作行为;5~6岁的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愿望更加强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渴望交往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交往频率增加,“矛盾”也就随之而来——这是普遍的规律,老师和父母应该多多合作,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提高交往技能。
孩子在幼儿园里“落寞”,也可能与他的气质特点有关。有些孩子天生敏感、谨慎、启动缓慢,结交朋友会比别人更困难一些。没有必要一定要求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善于交际”。让孩子学会喜欢自己的处世方式,喜欢自己的个性——这比让他像别人那样更重要。
这样帮助他
●耐心倾听
和别人一起游戏的时候,孩子是不是处在矛盾之中?他喜欢的角色是不是不属于他?他是不是喜欢安静的游戏,打打闹闹的游戏群体他参与不进去?你可以做的是,耐心倾听,帮助孩子把这些关系理清,让他的思路清晰起来。
●发展技能
孩子想玩又不知该如何加入小朋友的群体?等一等,别急于插手,先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最多给孩子一些建议“看看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和你一起来玩滑板?”促使他发展出自己的交往技能。
在家中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下跳棋、打扑克牌的游戏,在游戏中学会轮流、等待等社交规则。
●共同话题
如果孩子缺少和别人的共同点,比如相类似的兴趣、知识、技能,对他的交往也会有影响。但是只要和其他孩子多接触,这方面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你也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比如,妈妈可以教孩子讲讲幽默小故事,和老师沟通好,请孩子在班级中给小朋友们讲一讲。还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4 “老师不帮我穿衣服!
孩子“投诉”区
早上起床时,妈妈给妮妮穿衣服。妮妮说:“妈妈好!老师就不帮我穿衣服,还让我自己穿!”
家园对对碰
父母反应
孩子还太小,老师应该帮助孩子穿衣服。天气凉了不赶快给孩子穿衣服,孩子很容易感冒。
老师反应
老师不是不帮助孩子穿衣服,是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帮助孩子学习穿衣服的技能。另外,宝宝所说的不帮助穿衣服,通常并不是“老师什么也不管”。其实,老师会考虑到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来“帮一帮”。比如,把小裤子的前后摆好,让他自己试着将裤子提到腰间;把袜子穿到脚尖上,再让孩子自己拽上来等。
解读专区
帮孩子学习穿脱衣服,从而养成独立穿脱衣服的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自己系纽扣、拉拉链,可以提高孩子手指动作的灵活性,促进手、眼动作协调发展。
穿脱衣服还可以加深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和事物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如身体与衣服、纽扣与扣眼、上衣与裤子,促进孩子空间知觉、形状知觉的发展和数概念的形成。
这样帮助他
●充分沟通
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穿衣服的实际情况,是否与宝宝的“投诉”一致。如果孩子的身体不舒服,可以对老师提出特别的要求。另外,了解幼儿园对宝宝穿脱衣服的要求。
●穿衣游戏
穿上衣时,妈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胳膊)出洞子,刺溜刺溜上房子(拉拉链的动作)。”
穿袜子时,妈妈可以说:“小袜子,摆放好,脚底在下要记牢;小袜子,脚上套,一点点,向上提,跑到脚跟对一对,再把袜筒整理好。”
●适宜穿脱
家长为孩子选衣服时,最好选择适宜穿脱的款式和大小。特别是选套头的衣服时,一定要试一试领口是否足够大,有的上衣领口过小,不便于孩子学习穿着。小年龄的孩子最好选领子侧面有开口的衣服。选裤子时,要注意腰部不要太紧。选袜子时要看看袜子的袜口是否有弹性,如果过紧,勒着脚踝会影响血液流通,孩子也不好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