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绥芬河 157300)
【摘要】目的:探讨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共20例,其中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共20例,其中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出现2例腹泻,1例烧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冠心病;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217-01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病主要为脂质代谢异常使血液中脂质附着在动脉内膜上,形成白色斑块,随着斑块不断增加,堵塞动脉腔,使动脉变窄从而出现心绞痛[1],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西医治疗多采取对症治疗,虽然能够达到一定效果,但易复发,治疗不够彻底;近年来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经临床明确诊断;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意识障碍、恶性肿瘤等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59.2±3.4)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2±1.3)年;合并症:高血压患者有7例,糖尿病患者有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有4例,脑梗死患者有2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3~74岁,平均(59.7±3.3)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4.1±1.1)年;合并症:高血压患者有8例,糖尿病患者有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有3例,脑梗死患者有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药常规治疗,采取患者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同时积极采取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治疗,自拟方剂为基础方,药物组成为:黄芪20g、红花9g、丹参15g、川芎9g、白术12g、三七3g;根据患者症状将患者分为心血瘀阻型、气滞心胸型、痰浊痹阻型、气阴两虚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①心血瘀阻型:患者证见血脉瘀阻、心脉不畅,在基础方加用柴胡、生地、郁金、红花、赤芍;②气滞心胸型:患者证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基础方添加陈皮、香附、赤芍、柴胡;③痰浊痹阻型:患者证见痰浊闭阻、脉络阻滞,基础方添加薤白、瓜蒌、胆南星、陈皮、竹茹;④气阴两虚型:患者证见心气不足、血行瘀滞,基础方加用生地、天冬、麦冬、人参、茯苓、五味子、远志、芍药。根据患者辨证要点进行治疗,以上方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等进行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胸闷、气短等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或明显改善,经心电图检查基本恢复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相比治疗前改善80%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患者胸闷、气短等心绞痛症状有所转好,经心电图检查有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相比治疗前改善50%以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转好,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表示,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疗效
观察组患者共20例,其中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共20例,其中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恶心,1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2例腹泻,1例烧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但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较为方便,但效果不够显著;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真心痛”、“胸痹”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发病主要为寒邪侵袭、饮食不当、气滞血瘀、心脉痹阻、心阳不振等导致[2];该病和脾、肾等存在相关性,轻者患者表现胸闷、呼吸不畅等,严重时出现心痛彻背、不能平卧,并迁延多个部位;病机有虚实,虚为气血亏虚,心脉失养;实为痰浊、气滞、血瘀等[3],本研究中将患者分为心血瘀阻型、气滞心胸型、痰浊痹阻型、气阴两虚型,通过辨证虚实,分清标本进行施治,轻重缓急,或治标为先,或治本为主,或标本兼治,促进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辨证施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茹曼,艾光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119-120.
[2]唐艳梅.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9):77.
[3]方显明,周健民,蔡鸿彦.从气虚痰瘀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2013,61(26):145-146.
论文作者:孙洪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绞痛论文; 冠心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中医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