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古浪县城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甘肃 武威 7331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324-02
抑郁症作为一种与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的社会适应不良性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由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不容忽视。我们对230例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况调查,旨在给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整体护理,制定及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促进身心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2014年在县医院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的患者230例,其中男133例,女97例,平均年龄55.4岁。文化程度:小学72例、初中49例、高中47例、大学62例。所有病例均无精神病既往史。
1.2 方法
①评估方法:用Wakefield抑郁量表分别对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进行测评计分,为了避免理解上的歧义,在自评前告诉患者表中所问的问题是指最近2周内的心理状态。②诊断指标:Wakefield量表累计分≥15分表示存在抑郁症状;累计分<15分表示无抑郁症状。③观察指标:抑郁症患病率;经心理护理后抑郁症分值递减率;抑郁症控制有效率。④心理护理方法:主要采用简易精神疗法[1](接受、支持、保证),主动跟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和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找出引起抑郁症的因素,针对不同的因素采用合适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矫正患者的错误认识,去除引起抑郁的因素,提高患者认识疾病和自我护理的能力,教会患者学会分散注意力,解除抑郁情绪的束缚[2]。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计分值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递减率以平均百分比±标准差表示;前后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 抑郁症患病率及护理有效率
根据诊断标准,本组230例患者中有26例伴有抑郁症,患病率11.3%(26/230),其中冠心病11例,高血压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心肌病2例。经心理护理后26例抑郁症状均有减轻。并将26例分为两组,其中A 组22例抑郁症消失,有效率为84.6%(22/26);B组4例(占15.4%)抑郁症仍然存在。
2.2 心理护理前后比较
心理护理前26例患者的Wakefield评分为(18.5±6.08)分,心理护理后为(10.1±6.34)分,心理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2例(A组)Wakefield评分降低<15分,仅4例(B组)评分≥15分,但分值均有明显减低,平均递减率为(46.43±11.47)%,见表1。
2.3 心理护理前后患者抑郁症Wakefield量表分值等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心理护理前后Wakefield量表分值等指标比较(x-±s,分)
*
注: 心理护理前后比较,* P<0.01。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情低落状态,对周围的所有活动失去兴趣,常伴有食欲减退、疲劳、睡眠障碍、焦虑、躯体不适感、有罪感、无意义感或有轻生的念头。虽然生活能力尚未受到影响,但持久严重的抑郁症是引发心血管事件的一个危险因素。Koe-nig等[3]调查报告4/5的社区医院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50%,抑郁症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3~5倍。杨菊贤[4]报道抑郁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心理障碍中占18.72%。本组观察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症发病率为11.3%,低于国内外报道,可能与本组患者文化背景、情感表达和生活节奏等不同有关。本组资料显示,有抑郁症的患者与其患有的心血管疾病类型有一定关系,以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居多,可能与所收住院病重有关。
抑郁症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机理可能与心理应激状态下,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使血粘度增加,血栓形成危险性增高;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促发血管收缩致冠状动脉血量减少,引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增加心脏的负担,心率异性降低等有关[5-6]。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互为恶性因果关系。Barefoot等[7]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伴抑郁症时预后差、症状重、死亡率明显增高。本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后抑郁症状的消失率为84.6%,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有明显改善。为了减少抑郁症等不良心理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影响,作者重视心理治疗并实施以下护理对策:①为患者提供优良而舒适的住院环境,使患者产生一种居家感和安全感。②加强病房的巡察,勤访病房,多与患者交流,避免其抑郁情绪对治疗的抵触发生,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自己人”效应,从而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需求。Chassie等[8]调查结果表明:许多患者认为及时了解他们住院期间的护理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满意、完善的护理对于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③运用护理程序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性格特点、社会心理因素及躯体症状的相互关系,提出相适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时疏解患者心中对疾病的疑虑,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检查与治疗,减少医疗资源浪费。④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诊断治疗方案及自我防护知识有所掌握,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并且认识到坚持治疗,树立自信心及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对于战胜疾病与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⑤医护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会换位思考,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品质。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中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其预后有重要作用,在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同时,还应重视对患者做及早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石川中著[日].心身医学入门[M].姜天正,刘涛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57.
[2]贾力,李黎.与癌症相关的抑郁症及护理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2001;20:201.
[3]Koenig HG ,Gitelman D,Branski S,et al.Depressivesymptoms in elderly medical-surgical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community settings[J].Am J Geriatr Psychiatry,1998;6(1):14.
[4]杨菊贤.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1;10(5):396.
[5]Stepor A(唐秀民,张遗美译).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因素[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5:174.
[6]张亚哲,赵耕源,张书刚等.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23(3):159.
[7] Barefoot JG,Helms MJ,Maek DB,et al.Dpression and long-term mortality risk in patients with cor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1996;78(6):6133.
[8] Chassie M,Bilodeau C.Psychosocial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s for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In:Kenner C,Guzzetta C,Dossey B.Gritical care nersing:body-mind-sprit.Boston:Little,Brown and Co,1985:151.
论文作者:刘桃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心理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 抑郁论文; 症状论文; 分值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