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DQ25文献标识码:A
1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语言发育水平,更影响到其他学科尤其是数学的学习。经过调查发现,对于高年级的中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感觉解答困难的题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题意理解的不正确,学生在遇到题目中字数较多的题,感觉比较难以通篇读懂题意。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从小学生抓起。其实,题意正是解题的关键,如果能够正确的把握题目的内涵,那么解题就会事半功倍。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及基本的文化素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习的基本功决定了其未来学习的成败。数学语言具有不同于文学语言的特点,它逻辑性强,含义明确,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区别于其他语句的含义,而阅读理解正是正确的把握题目含义的专项训练。为了更好地了解及运用数学语言,应当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培养数学语言的运用,使小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更好地理解题意,准确地答题。
3加强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发挥自身意识,开展主观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让学生从自身现有的知识出发,温故知新,利用现有的知识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教师要教会学生解析数学问题时,不能只看到表面,而应透过现象观察到本质。部分学生阅读时没有一定的章法,只是大致阅读了题目或数学知识,没有进行深入理解,只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对文字更深层次的内容并没有理解。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导,帮助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疑问。利用这种方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数学问题不像语文阅读有丰富的情节故事,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启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带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更好地发现问题。如,教师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其重点学习内容是:“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教师不能只把它当作是一句数学概念,而应利用多种手段,给学生进行拆分、赏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问题1:为什么0除外呢?问题2:如果0不除外,会有什么事情出现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利用这种方式,让偏向于概念性的知识点变得更加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孩子还小,不愿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被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1)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小学低段的数学教材,大多是图文结合,孩子看到童话般的教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发现很多学生只是看图,很少去动脑思考。刚开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想每位卡通人物说了什么,连起来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解题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识字量增多,老师可以先列一个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从数学书中找到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低段的学生依赖性很强,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特别是看到阅读量大的题目,就问老师或家长“这道题怎么做?”很少通过钻研课本来寻求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指导孩子做作业时,要相信孩子能读懂教材,要鼓励孩子自己先通过读数学书,找一找这道题与数学书上的哪一道题类似,再想一想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而不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孩子。长此以往,学生才能逐步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
5教会学生阅读分析的方法
学生在阅读时,有时认错一个字,都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小学生的年纪尚小,自身性格还不沉稳,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丢三落四是小学生的通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必要的阅读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可以自己分析顺序概念、性质、定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只有进行实践,才能检验自己的学习所得。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之前课堂学习过的知识,再联系本节课的学习,既检验了本节课堂上的学习所得,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找到合适的问题“借题发挥”,给学生阅读实践的机会,检验学生的学习所得。如,在学习解析应用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抓字眼,根据关键的字眼开展学习,从一段话中学会提炼关键词。利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6提供平台,促进有效的数学阅读交流
如果说数学阅读是输入,那么数学交流则是输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创设适合师生情感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
7教师进行示范阅读
小学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对知识的接受,都是依靠教师的教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做好示范榜样,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应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及时总结,找到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意识。如,在解析应用题时,以“有53棵树,三年级五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多少棵树?”教师应教会学生认真阅读,找到真正的重点,教会学生将重点内容进行勾画。可以把53、五个班等重点内容勾画出来,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思考。
8给学生足够的阅读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课本,教师应发挥课本的最大功效,合理利用课本,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不好的学习习惯,只在写作业时,才翻开课本,降低了写作业的效率,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写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作业前,先复习本节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再写作业。这样,既能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又能明白自己学习中欠缺的部分。
结束语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促使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积累数学阅读的经验,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慢慢步入阅读状态,保证数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和监督,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智芳.谈小学生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J].数学之友,2015(06):55-56+58.
[2]蒋朝进.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探讨[J].成才之路,2015(35):43.
[3]徐玉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J].江西教育,2015(30):69.
论文作者:柴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