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地理的立体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优势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之家”——地球表层空间系统的科学,在新课程中地球表层中的人地关系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地理学作为人与自然互动的一门科学,决定了地理教学是立体的、多层面的,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因此我们原来沿用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实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要求。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了良好的载体,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地理的全方位立体教学成为发展的趋势。
一、利用网络优势,实现知识的立体化
计算机有很强的显示功能,可以清晰地显示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及其分布;可以对不同区域的信息进行比较、组合,将抽象信息形象化,将平面信息立体化;可以对局部进行放大或缩小,通过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大量信息中的主要信息。计算机有很强的模拟仿真功能,可以形象直观地演示地理过程。无论是空间演变还是时间演变,计算机都能形象生动地模拟,把长时间、大尺度的地理过程从大自然“搬到”室内,使这些本来很抽象的过程能够被学生直观地了解。由学生亲手操作,获得与实际动手类似的训练效果。
“点—线—面—体”知识逻辑结构的构建,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零散的而是有序、有组织的,不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多元整合的。通过“点—线—面—体”的逻辑延伸,书本上的知识逐渐形成了一个极富诗意与美感的时空立体画卷,学生们纵横驰骋于美丽而富有情趣的地理时空,身心处于非常愉悦的状态,这对引导学生建构视野开阔、系统而和谐的地理整体思维极有帮助,并将使学生在正确全面认识世界的进程中终身受益。如地球绕日公转,造成地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就可以很直观、很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样突破了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二、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立体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教材是相同的,而学生是性格迥异的,因此如何成为每个学生发展的设计师,是当前每个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教师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那种认为教师只能考虑教材、教案要求,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传统教育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就是教师简单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那种“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网络教学,能较好地实现个别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如在城市布局一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利用网络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合理的布局勾画出来(如居民区、商业区、绿地、自来水厂、污染程度不同的工厂等)。使经验教学变为体验教学,每个学生在体验中有不同的感受,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通过网络教学要让更多的孩子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形成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最终通过教师——学生的人生设计师,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生命的灿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三、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师生关系的立体化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网络教学为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这样,学习成为了师生同游的快乐探索旅程,有时教师当导游,学生伴游;有时学生当导游,师生同游。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为学生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榜样,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我学”变成“我想学、我会学”。如在旅游景观欣赏一节中,通过此方法学生就很容易总结出,如何选择最佳观赏位置、观赏时机,如何抓住景观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所要提供的是一个能激发思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反思,学习成为学生自我发现、不断成长的过程。
地理学科的特殊性,使网络发挥了更积极的作用,书本上扁平化的知识变得立体化,使学习者体会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境。而网络又为地理教学搭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舞台,师生在舞台上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和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达方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课堂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