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名“在职”创业农民返乡的问卷调查与综合分析_农民论文

100名“在职”创业农民返乡的问卷调查与综合分析_农民论文

对百名“打工”回乡创业农民的问卷调查及综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回乡论文,问卷调查论文,百名论文,综合分析论文,农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初,一些农业大省的农村劳动力大批到城市和发达地区打工,在全国形成了一场声 势浩大的“民工潮”。近年来,有一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知识、经验后 ,返乡投资创业,兴起了一股“创业潮”。从“民工潮”到“创业潮”,从昔日“打工仔” 到今日的“创业者”,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一个新现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新飞跃 。为认识和研究农民打工回乡创业状况及趋势,近期,我们对安徽省于2000年年底评选出的 118位“打工”回乡创业农民“创业之星”,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就农民“打工”及创业等 问题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得出了很有价值的结论。

一、成功创业者——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打工潮”到“创业潮”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缓解了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安徽外出打工农民最多能达600万人,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若每人每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600万在外打工农民一年总收入就达1 80亿元,相当于全省一年的地方财政收入;若每人每年创造国内生产总值5万元,600万打工 农民创造的GDP总值就达300亿元,相当于全省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见,农民外出打工的 效益十分巨大。

可喜的是,农民外出打工不仅挣钱,而且是受到了市场锻炼,其中有一部分当了“老板” ,不少人还回乡创业。这些回乡投资创业的打工农民面向市场创办或领办企业,带动了新产 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财富,繁荣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 会 效益。以安徽省这次评选出的由打工回乡创业农民创办的118家企业为例,这些企业资产 总额7.7亿元,每个企业平均资产额为688万元;1999年销售收入为1.6亿元,每个企业平均 为145.4万元;上缴税收总额4756.8万元,每个企业平均税收42.27万元,其中,税收超过百 万元的有10多家(见下表)。可见,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118家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999)

单位

总数平均每个企业

固定资产额 万元

77058 688

注册资金万元

46509415.23

销售收入万元

16280 145.4

企业职工人数 人22690 203

上缴税收万元4756.8

42.47

更为重要的是,“打工”农民回乡创办的企业多数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当地农村富 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据所调查的118家企业统计,这些企业职工总数2.2万 人,平均每户203人,平均每万元资产吸纳就业人数为32人(见上表)。有一个畜牧业产业化 的龙头企业辐射上千农户,直接就业人员达3287人。打工农民回乡创办的企业为当前农村劳 动力转移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渠道。

二、外出打工——成功创业的基础

从打工者到创业者,打工经历是他们的共同经历。外出打工不仅是农民谋生的手段,积累 资金的方式,更是走向市场,在市场磨炼中长见识、学技术、更新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通 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这些农民企业家几乎一致对打工经历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外出打工是 成功企业的基础。

比如,在问及打工挣的钱用于什么时,只有6%(注:由于本次问卷调查是多项选择,所以每项选择百分比总和并不等于100%,下同。)的人回答是为了谋生,几乎97%回答是用打 工赚来的钱创办企业;还有11.43%的人是将钱用于子女上学,另有6%的人将钱用于家庭生活 开支、盖房子等。显然,打工挣来的钱是创业初期阶段资金的主要来源。这次调查的118个 企业,68.5%的企业创立之初的资金是“打工”挣来的。

又比如,在问及打工的收获是什么时,45.7%的人认为是学知识技术,54%的人认为是为了 将来有更大的发展;77.1%的人认为外出打工收获最大的是学了知识经验,在40%的人认为开 阔了眼界。问卷调查表明,农民外出打工多数是在满足温饱之后,为求得日后更大的发展, 对学习知识、技术和经验的渴求加强,打工也就成了一个不收费的“大学校、大课堂”。

调查还发现,几乎所有农民创办的企业所涉及的行业与他们早期在外打工所从事的行业是 一致的,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正因如此,在问卷调查中发现,86%的人赞同打工经历对创 业的影响很大,打工经历成为成功创业的基础。

这些“创业之星”原本都是土生地长的农民,他们走南闯北,历经磨炼,艰苦奋斗,凭借 自 身的努力,走出了世世代代依附的黄土地,走上了成功的创业之路。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是新时期农村宝贵的人才资源,被称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领头人”。据问卷调查表明 ,50%的人认为,打工与创业的目的是实现个人价值,70%以上的人认为,他们回乡创业的目 的是为了造福于百姓乡亲父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当代农民的觉悟,适合 时代变革的要求。从118名农民企业家的总体情况看,他们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年龄较轻。35岁以下的占32.5%,35—45岁占45.6%,45岁以上的只占21.9%;年龄最 小的只有28岁,最大的不过55岁。中青年占有大多数并且创业起步时期早。

第二,文化程度较高。主要以高中文化程度为主,明显高于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水平,其 中高中文化程度占42.1%,中专文化程度3.5%,初中文化程度占27.2%,小学文化程度的只占 2.63%。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高学历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他们当中大专及大专以上文 化程度比例占24.6%,并且年龄越轻,文化程度相对越高,高学历的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群 体中。

第三,具有较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年龄轻、文化程度高,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经营 管理方式,对创业成功有着自信心。据问卷调查获知,他们当中有80%的人对自己创办的企 业充满信心,对正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发展有着长远打算。对知识的重视也很明显。75%的农 民企业家表示要增加企业技术开发力量,打算用高薪聘用高素质的管理或科技人员。

在回答一个农民企业家最需要的因素是什么时,65%的人认为,他们深感最需要具有的素质 是管理知识和经验,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这一结果反映出打工农民企业家普遍有对知识 的渴求,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三、民营企业—农民企业家施展才能的场所

打工农民创办的企业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他们对自己的企业充满信心。

农民企业家对目前企业的发展优势看法不一致。问卷调查表明,32%的人认为,所在地区的 发展环境好是企业发展优势所在,48%的人认为企业的产品有市场(65%的企业产品销在国内 ,4 0%的企业产品销往国外);11%的人认为,廉价的劳动力带来了低成本优势,20%的人认为是 企业充实的资金,26%的人认为是管理营销得力。可见,这些由“打工”返乡农民创办的企 业都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这些企业有部分演变为股份合作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有问企业产权是否清晰问题时,90% 的人认为企业产权清晰,不存在产权纠纷问题。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一的企业,已打算或已开 始向股份制企业转变。

在问卷调查时发现,对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这些农民创业者的看法较为一致。其 中57.1%的人认为,资金不足是限制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0%的人认为,技术、人才和市场 环境是企业发展制约因素,29%的人认为,企业管理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问如何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时,23%的人回答是靠民间融资,31%的人回答是靠银行或信用 社贷款,17%的人回答是由其他渠道获取资金的。

对企业发展最适宜的区位选择,认为可在本地发展的占37%,多数人认为,企业区位选择取 决于当地政策环境。由此看来,发展环境仍然是关系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创业,使有志者事竞成,需要为打工农民创造良好的创业环 境,包括宽松的政策环境、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等。

在问及当前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支持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问题时,40%的人希望政府减少干 预和改善服务,20%的人认为最好能给予税收优惠。51%的人认为政府应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 信贷渠道,59%的人认为政府需要优化法治环境,规范市场,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现在税费问题上。在问及税费负担问题时,1 1%的人认为较重,42%的人认为比较重,两者合计在半数以上;有40%认为当前的企业税负不 重。

四、几点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的大量事实表明,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显示巨大的作用,但 是,当前我省“打工”农民返乡创业者不足4%。若1个农民创业办企业可带动200个农民就业 ,全省10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就需要有5万农民创业,而当前,我省的这个差距很 大。“十五”及21世纪初期,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严竣,城 市下岗职工增多,就业机会减少。因此,帮助打工农民走回乡创业之路就具有更实现意义。 为此,各级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引导农民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的转变。从问 卷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吸引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各级政府应该支持农民外出打工,以多种形式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为打工农 民减少收费名目,降低转移“门槛”。同时,政府的劳动、公安、计划生育及农业等有关部 门要对农民开展劳务输出方面的信息、培训、法规等服务,使一些农民能够得到外出打工的 锻炼机会,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帮助他们在外出打工中创造业绩。

第二,政府应以热情的态度、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积极吸引鼓励在外打工有成就的 农民返乡创业、投资建业。要像抓项目一样,一方面抓农民输出,另一方面抓打工农民回乡 创业,培育本地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第三,政府要给企业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环境,尤其是民营企业 的发展应给一个宽松环境。主要是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法治环境及人文环境,形成 发展靠环境、环境促发展的局面,让更多的有志回乡创业农民的创业有成。

第四,帮助打工回乡农民创办的企业克服困难,当务之急是要为这些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渠 道。在这方面,各地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比如,可以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的发展基金、以企业会员制为基础的农村信贷担保资金等,千方百计地为企业发展解决信贷 问题。

第五,要结合农村小城镇建设,引导打工回乡创业的农民到小城镇兴办企业。小城镇要优 化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由“打工潮” 走向“创业潮”,又会形成“小城镇”潮,农民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将会发挥主体作用。

标签:;  ;  ;  

100名“在职”创业农民返乡的问卷调查与综合分析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