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辽宁丹东 1183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工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各电网的建设和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改进,但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和供电质量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如何很好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以使电气工程的建设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厂;设备保护;常规控制;趋势
1引言
配置方式和数量这两个因素是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重要且复杂的两个因素。电气元件的应用种类也最为多样,尤其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大量且繁多的电器元件,然而,这就运行方式便致使了在相关软件及程序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获取信息量方式、数量及渠道相对较为繁多。诸多的原因致使了发电自动控制系统在检修及维护过程中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因此,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及运行效率便势在必行。
2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从传统的技术方面来看,发电厂中采用的大多数是集散的控制系统,这种话系统更加关注的是机系统和炉的控制方面,但是,电气安全系统的设备和装置能够 实现独立运行,比如,发电厂采用的自动励磁调节装置,这种系统具有信息访问量和优先的交换,对自动化电气的信息量反应的不是很多,这就使得进行电气系统操 作人员对测量以及参数等信息更加关注,同时这些信息不能够具有有效的反应,给电气系统的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不能够进行轻松、快捷以及便利的系统模 式的创新,同时也不利于发电厂中安全事故以及突发性事故的分析和解决。因此,为了能够使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更加的全面和高标准,就需要我们在传统 电气系统的基础上对变送器进行合理的转变,同时应该安装大量的控制电缆,放弃一对一模式的电气信号采集模式,根据现场的总线技术情况来进行智能设备的科学 使用,不断的完善发电厂中的电气通讯网络,将互联网信息的优势充分的体现出来,从而提高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运行和管理水平。
3关于自动化综合技术在电厂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3.1 开关站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开关站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开关站的运营安全,提高开关站工作效率,加强对开关站的监控,逐步取代掉人工监视和人工操作,它是建立在开关站自动控制技术和开关站应用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基础之上的。它能够对于开关站内运行的各种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24 小时实时监视。
3.2 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简称 DCS)
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分层分布结构,由高速数据通讯网(以太网)、运行人员工作站(OS)、过程控制单元(PCU)、工程师工作站(ES)等部分组成,过程控制单元(PCU)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接受现场变送器、脉冲量、开关量、电气量、热电偶、热电阻等信号,可直接应用于生产过程,它是由能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MCU)和智能 I/O 模件构成,在运算处理之后可实现生产过程的联锁监测、联锁控制、联锁保护等。运行人员工作站(OS)和工程师工作站(ES)能够提供了人机接口,同时为电气设备维修工程师提供系统诊断、系统维护、系统组态设置等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一般是由电网调度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大屏幕显示器、打印设备、工作站、服务器等组成。它由处于调度区域内的测量控制设备等变电站终端、下级电网调度中心、发电厂等构成,由电力系统专属局域网进行连接。
3.4 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与调度自动化两者之间相比,配电自动化规模要小的多。配电自动化是一项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为一体。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为用户提供供电的可靠性以及优质的服务。配电自动化在各个国家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好。例如,人工智能、光纤通信、大规模地形显示等诸如此类。我国当前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将配电管理与集中监控模式的配电自动化,以及就地控制的馈线自动化模式相结合,且使用了分布式总体结构,将其通过网络,把子站和主站联系起来,从而达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统一。
3.5发电厂的新型电气化自动控制技术
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更为高端有效且具有先进数字化平台的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被逐渐应用到生产领域。现如今,ECS系统在 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较为普遍,这种系统的优势较为明显,计算机参与数据处理、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继电保护等技术被较为集中地应用于此类系统。这种系统的总体构架是分层次的,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现场总线、以太网、信号处理、继电保护等技术达到了对发电厂相关部件的实时保护,如继电保护技术对发 电厂中发电机、变压设备、电动机的保护,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可以保证对事故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反馈等等。简单地说,这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分层次构架自下而上大 体可以分为控制层、管理层和间隔层三个部分,硬件服务、工作站硬件等主要分布在控制层,控制层的通讯链接主要通过录波分析、电抄表等软件完成。同时由于 ECS工作系统的一体化设计理念,管理层和站控层也实现了一体化设计,这样就实现了组态调试的完整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调试工作的工作效率,并从整体上 实现了系统的通讯工作功能,确保了间隔层与通信层之间的通信速度。
4结语
经济的进步也在不断刺激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所以必须要提高智能化的技术,要拥有创新的能力,对技术的提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提高。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得到更多的使用。要想使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更加要努力提高理论的可实践性,有坚定的理论基础,才能不断的提高创新技术的可行性。要学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和实际不能分离,提高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有利于国家整体科技行业的进步。提高综合化智能技术的经济利益,更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姬颖,高琳琳.浅谈电厂电气自动化的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2] 吴治平,智军,石景彪.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方案[J].自动化应用,2012(2).
[3] 单国辉.发电厂DCS改造中电气自动化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1(16).
[4] 冯兴林.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技术应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5] 邵景峰,杨丽萍,李永刚.整经机网络化监控系统软件设计[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
论文作者:郭海畴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发电厂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电气论文; 电厂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工作站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