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王有福

王有福

溧阳市中医院手足外科 江苏溧阳 2133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对比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70例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掷硬币的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两组患者的浅表伤口感染率、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交叉克氏针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感染率均较低,骨折可有效愈合,但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更优。

【关键词】掌骨骨折;微型钢板;交叉克氏针;内固定

掌骨骨折主要是由手外伤引发的常见骨折类型,临床多采用内固定治疗,固定材料主要为交叉克氏针、微型钢板,本次研究为了对比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能够更好的指导于临床,特选取70例掌骨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现特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70例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CT检查,被确诊为掌骨骨折,均未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采取抛掷硬币的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69岁,年龄均值为(45.17±15.62)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70岁,年龄均值为(45.29±15.86)岁。

两组患者就其性别、年龄均值进行比较,经χ2检验或t检验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开放性骨折可以原伤口作为入路,闭合性骨折可于手掌背侧方作弧形切口;切开皮肤,使骨折断端显露,并予以复位。

对照组给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骨折断端进行撬拨复位,选取1.2mm的2枚克氏针,采用电钻将克氏针以斜向分别于掌骨近端桡侧、尺侧钻入,从掌骨远端尺侧、桡侧穿出,将多余的克氏针剪断,针尾折成钩状置入皮下,避免损伤周围软组织。

观察组给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布巾钳对骨折复位进行维持,选取4~6孔微型钢板,放置于掌骨背侧,并采用钻头进行钻孔;退出钻头,将微型螺丝钉拧入,对骨折断端进行固定;确认钢板未对手指肌腱造成影响后,将手术切口缝合。

1.3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其浅表伤口感染率、骨折愈合时间。

手功能恢复效果采用美国手外科协会制定的TAFS标准进行评价[1]:优,即指关节与指间的屈曲度超过220°;良,即指关节与指间的屈曲度在180°~220°范围内;差,即指关节与指间屈曲度不足180°。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相关研究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表示为[n(%)]、()。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见表1:

表1 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例)

2.3浅表伤口感染率对比

两组均各有1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浅表伤口感染,浅表伤口感染率为2.8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是指手掌、手指受到外力作用而出现的骨折,骨折后患者的手功能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丧失,对患者的生活较为不利[2]。掌骨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手功能,而有效解剖复位是恢复手功能的基础,临床上治疗掌骨骨折主要以内固定手术为主,通过内固定治疗对发生骨折的掌骨进行有效复位和固定,促使手功能得到恢复[3]。

目前,临床上治疗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主要有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微型钢板内固定,其中交叉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方法较为简单,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治疗过程中对掌骨、指关节及其软组织的损伤较为轻微,不会干扰到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骨折愈合效果较好,同时,两枚克氏针交叉固定可有效提高固定的稳定性,避免骨折移位,但这种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不足,对外部应力的抵抗能力较弱,手术后容易出现骨折块松动[4];而微型钢板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其骨折复位效果好,固定稳妥,能够有效预防骨折块的移位,无需进行外固定,有利于手指功能的恢复,但微型钢板的成本较高,还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钢板[5]。

临床上关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效果还存在争议,为此,本次研究对两组掌骨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微型钢板组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14%,明显高于交叉克氏针组的80%(P<0.05);两组患者的浅表伤口感染率、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交叉克氏针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感染率均较低,骨折可有效愈合,但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更优。

参考文献:

[1]胡洪涌,韩同坤,阳闽军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6):4880-4884.

[2]金德富,高骏,雷伟等.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掌和指骨干骺部骨折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7):548-550.

[3]曲建军,张炜婷.7例移位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5):2228-2229.

[4]史卫太.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8):6299-6300.

[5]秦佳军.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分析[C].//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论文集.2014:1-2.

作者信息:

王有福,1982-03-13,男,汉族,大学本科,江苏常州溧阳,主治医师,手足及创伤,溧阳市中医院手足外科,江苏省溧阳市西后街121号,213300

论文作者:王有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微型钢板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王有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