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论文_刘晨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论文_刘晨

中铁十二局二公司

摘要:当今社会隧道工程较为常见,是联系不同地区并为人们提供出行便利的重要工程,其中大断面湿陷性黄土地基是影响隧道施工综合成效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湿陷性黄土面积相对较大,为落实隧道建设工程承建目标,需施工人员克服大断面湿陷性黄土施工阻力,本文通过对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隧道施工综合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施工技术

为使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相关研究客观、高效,本文选择某铁路局修筑隧道真实案例为研究对象,该隧道共有3座,隧道全长3817m,其中有一座287m长的斜井,高桥隧道长1458m,隧道建于湿陷性黄土段,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设计V级围岩,应用BIM技术,对整个工程进行系统分析与管控,确保承建数据信息精准、有效,在了解工程概况基础上,针对隧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总结隧道施工经验,优化隧道施工方略奠定基础。

一、确定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参数及方法

隧道施工项目具有针对性、特殊性,需技术人员在了解工况基础上,依据施工实况及自身承建能力制定施工技术参数,确定开挖面积、混凝土厚度等,为科学规划施工技术施行方略提供依据,确保施工技术参数具有实效性。

在明晰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参数后,技术人员需合理选择施工方法,遵循严控水、留核心、短开挖、早封闭、强支护、频量测、快成环、速反馈、紧仰拱原则,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并组建施工队,针对本工程来讲,其所选择的仰拱施工方法、防排工程施工方法、二衬施工方法、支护方法和一般隧道相差无几,在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开挖、隔壁拆除、地基加固过程中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值得在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与推广[1]。

二、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方略

1.确定V级围岩段施工技术。借助BIM技术整合该工程项目相关数据,应用BIM技术三维建模功能,建立隧道洞口段开挖立体图例,同时得到开挖平面图,并能将其直接打印出来,依据BIM技术数据加工处理功能,从资料库内筛选最佳施工技术,确定隧道洞口开挖工序,以此为由制定施工管理计划,优化质控制度,为提高施工技术应用质量奠定基础。

采用人力配合机械的方式开挖,应用CRD法开挖隧道,将隧道断面一分为二,率先开挖隧道的一面,再开挖隧道的另一面,每一面的施工均秉持上下台阶并施原则,依据开挖实况加设横撑与中隔壁,最后开挖仰拱。

上台阶开挖以1.6—1.8m为核心土高度距离隧道拱顶施工参数,3m为该结构距离边墙的距离,2m为距离中隔壁的距离,为满足人工操作需求,以1.5m为标准在核心土顶预留平台,核心土顶尾部与斜坡比例为1:1,依据施工实况掘进1—2榀。

下台阶先开挖中隔壁一侧,再开挖另一侧,二者间距2m,确保上台阶支护与断面不成虚悬状态,以2—3榀为施工参数,控制开挖长度与钢拱架的间距。

在CRD法加持下将V围岩段施工废渣直接由装载机运出洞外,以100m为参数预留10m用以规范中隔壁位置,使其偏向隧道一侧,保障开挖装渣运输目标得以落实。

湿陷性黄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地基加固工作,本工程通过在基地中加固水泥土挤密桩,为仰拱施工奠定基础。

每根桩之间的距离需控制在60—80cm,以2m为标准控制桩体进入老黄土的深度,依据工程建设客观条件,应用冲击成孔夯锤回填技术,确保后桩间土挤密系数达到施工要求(088—0.93)。

为规避回填与冲击振动对隧道黄土围岩带来不良影响,需保证每台运行设备间距≥5m,若两台设备间距较近且需同时施工,则需控制二者成孔回填冲击作业深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挤密桩施工前,对桩体进行工艺性试验,确保相关建材符合隧道承建标准,为落实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奠定基础[2]。

为保障中间支护系统得以有效拆除,需从该系统对后续施工的影响,及V级黄土围岩形变情况这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确保中间支护系统拆除时间科学合理,为此技术人员在此环节应用BIM技术,分析中间支护体系允许拆除范围,确保拆除行为安全、稳定、有效。

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资源。依据本工程承建实况及相关参数,在V级围岩CRD法加持下,配置4台风枪,3台20m3空压机,4台出渣自卸车,2台装载机,1台挖掘机,3台混凝土搅拌输送车,2台输送泵,1座60m3/h混凝土拌合站,8把风镐,4台湿喷机。

施工人员除需会操作相关设备外,还需掌握安全施工技术,分别操控施工设备,留配10名辅助人员,2名电工,6名焊工,10名钢筋工,15名安装工,15名工人负责完成防水板铺挂工作。

3.制定施工技术实践标准。在施工人员到岗前,引导施工人员学习施工技术实践标准,考核通过后方可颁发上岗许可证,确保施工人员得以掌握专业技术,为提高隧道施工技术实施成效奠定基础。

除为施工人员制定技术实践标准外,还需立足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项目承建规定,制动施工进度,引导施工人员循环作业,最大程度利用围岩稳定性。

在快封闭、短进尺原则指引下,以0.6m为标准进行V级围岩上部循环作业,以1.2m为标准进行下部循环作业,以≤3m为标准进行底部循环作业,将该工程月开挖进尺控制在25m左右[3]。

三、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监管方略

1.监测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落实成效。观察湿陷性黄土地表沉降情况,尤其在雨后需及时关注隧道支护情况、内外地表,以便及时施行应急预案,保证施工技术发挥效用,同时测量仰拱沉降、拱顶下沉、水平净空收敛位置等,为调整施工技术提供依据。

2.观察地表及探坑。在隧道开挖15天后,着重观察地表裂缝规律,分析裂缝是否贯通隧道,一旦发现裂缝存在贯通风险,需灵活应用混凝土养护技术处理裂缝,同时反思隧道施工技术落实不当之处,为优化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奠定基础。

以本工程为例,高桥隧道出口探坑存在裂缝现象,地表裂缝宽为3.2m,距地面1米深处裂缝在5—6m之间,距地面3m处裂缝宽约2.8m,裂缝宽度随深度逐渐缩小,至10m深处裂缝消失,表明裂缝未贯通至隧道顶部。

3.监督工作人员高效落实施工技术。为确保施工技术发挥自身应用价值,施工管理者需依据施工技术管理标准,规范工作人员施工行为,提高施工技术落实质量,同时及时传达施工技术变更意见并做好培训工作,赋予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发展性、灵活性、时效性[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具有一定难度,为此需技术人员掌握工程概况,结合施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合理制定施工技术落实方略,同时做好施工监管工作,保障相关技术得以有效落实,提高隧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州,丁维利,赵永明,等.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7(z1):342-348.

[2] 樊祥平.大断面超偏压黄土隧道施工技术[J].勘察科学技术,2012(5):27-31.

[3] 苏杰.浅谈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6):613-615.

[4] 陈党辉,刘旭全,马海民,等.大断面黄土隧道与辅助坑道交叉口施工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7(z1):359-363.

论文作者:刘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论文_刘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