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捷[1]2003年在《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及机理》文中认为周围神经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病症, 其可由机械性、热性、化学性、先天性或病理性等因素所引起, 如果未能得到及时修复或修复不佳,将导致运动、感觉功能的丧失和疼痛性神经炎的发生,给病患者带来疼痛和残疾。针对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目前的外科手段主要是采取自体神经移植,这一方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黄金标准”方法,但由于供体的来源的限制、供区的永久性失神经支配以及供受区神经的匹配等问题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随着材料科学及生物学技术的进展,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成为自体神经组织很有希望的替代品。其核心成分主要包括支架材料和支持细胞。尽管相关的研究显示许多令人鼓舞的进展和希望,但目前的人工神经移植体尚不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为此本课题引入基因转染技术,对种植的雪旺氏细胞进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以增加其合成及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然后应用所获取的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氏细胞结合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及细胞外基质凝胶构建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用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以探讨一种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方法及策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第一部分 组织工程人工神经诱导管的制作及其性能研究1) 本研究首先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构成比不同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PLGA] [(85:15)或(50:50)]为原料成功制备了人工神经诱导管。以0.2MPBS(PH7.4)为人工降解液,观测PLGA(85:15)和PLGA(50:50)管12周体外降解期间吸水率、失重率及生物降解率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结构变化;并采用肌肉包埋方法,观测PLGA(85:15)和PLGA(50:50)管8周体内降解期间生物降解率变化。结果显示:① 体内外降解条件下,PLGA(50:50)管吸水率、失重率及生物降解率显着高于PLGA(85:15)管;② 两种材料样品体内生物降解率显着高于体外降解率;③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随降解时间延长,材料样品表现为特征性的虫蚀样破坏并<WP=9>进行性加重,以PLGA(50:50)管尤为明显。这些结果提示:共聚物的构成比以及降解环境是影响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降解性能的重要因素。2)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采用肌肉包埋、雪旺氏细胞直接接种以及坐骨神经缺损桥接预实验的方法观察两种构成比不同的PLGA管[(85:15)或(50:50)]的生物相容性及其神经再生诱导作用。结果显示:① 肌肉包埋条件下,PLGA早期诱发以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为主的轻度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持续到10-12周时基本消退;② 采用细胞直接接种的方法,观察到雪旺氏细胞在PLGA膜上能良好的生长并发生增殖;③ 体内神经桥接情况下,硅胶管促发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包囊包裹于管周,而两种PLGA管组未见类似现象;④ 与经典的硅胶管组相似,PLGA(85:15)管能够顺利完成坐骨神经缺损桥接作用,再生神经电生理及组织学评价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异。而PLGA(50:50)管体内神经桥接4周时即出现破裂,不能为坐骨神经缺损提供良好的桥接支持作用。以上这些结果提示,与硅胶管及PLGA(50:50)相比,PLGA(85:15)是一种异物反应小、生物相容性佳,生物降解速率合适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材料。第二部分 pLXSN-GDNF的鉴定、包装及转染1)对获赠的携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GDNF)进行测序鉴定。结果证实pLXSN-GDNF结构正确,GDNF序列完整;2)采用脂质体包裹的方法,用pLXSN-GDNF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转染包装细胞PA317,获得G418抗性细胞,RT-PCR证实其培养上清含有重组逆转录病毒,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为104-105CFU/ml;3) 用含重组逆转录病毒的上清感染雪旺氏细胞,获得G418抗性细胞SCsGDNF,PCR鉴定提示GDNF目的片段整合到细胞基因组;RT-PCR的结果证实因病毒感染而整合于细胞基因组的外源性基因具转录功能,且GDNFmRNA的表达水平比未感染的雪旺氏细胞(SCs)显着提高(P<0.01)。Western Blot证实SCsGDNFGDNF蛋白含量显着高于SCs (P<0.01)。这些结果提示重组逆转录病毒(pLXSN-GDNF)的基因转染显着上调了雪旺氏细胞GDNF蛋白及GDNFmRNA表达水平。<WP=10>第叁部分 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的体外构建及体内桥接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实验1) 应用体外获取的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氏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PLGA管成功构建了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2)采取Hoechst33342对种植细胞(SCs或SCsGDNF)进行预标记的方法,在人工神经复合体大鼠神经桥接实验中示踪细胞的分布及存活情况。结果显示异体移植的雪旺氏细胞(SCs或SCsGDNF)在受体组织内存活时间可达4周左右。3)通过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结果发现:① 坐骨神经损伤后,GDNF蛋白及GDNFmRNA的表达水平,不仅在损伤神经干显着提高,而且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周围胶质细胞也显着上调。这一结果提示运动神经元不仅通过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逆行性运输,而且可能
胡莲美[2]2005年在《关于坐骨神经再生的机理》文中认为周围神经损伤和缺损的治疗是显微外科的难题之一。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兴起,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探索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捷径。研制可生物降解的人工神经套管,将此套管植入缺损神经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将两端神经连接起来,在它们之间构建一个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诱导损伤神经的再生与修复,将是很有前途的方法。目前,用于套接的材料很多,分两大类,一类是合成材料,另一类是天然材料。劳杰等证明用硅胶管,并辅以施万细胞,能诱导正中神经再生。硅胶管有制备方便、不塌陷的优点,但术后会产生致命的神经卡压现象及炎性刺激,另外需要再次手术取出,所以并不适合临床应用。静脉管壁做为套管容易塌陷,而且其中的成纤维细胞易形成疤痕,阻碍神经生长。胶原膜套管具有排异反应小,可吸收、存储方便的特点,适合临床应用。王光林等以雪旺细胞与PLA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我校自1991年以来,采用经序贯生物化学特殊处理的人发角蛋白(humanhair keratin,HHK)为医学生物材料,成功研制出HHK人工腱。经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证明,该人工腱不仅具有其它传统医用材料的生物学特性,而且还具有以下特点:组织相容性好;可完全降解吸收,并能诱导形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自体腱形成,从而表明HHK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用生物材料应用于临床。
吴剑聪[3]2014年在《推拿通过影响NT-3、TrkC表达促进SNI大鼠恢复的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行为学与形态学指标,研究推拿手法促进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再通过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 NT-3)、Trk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C,TrkC)在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表达情况深入分析推拿修复SNI的起效途径。[方法]以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坐骨神经夹持形成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模型,后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拨法、点法、揉法对推拿组大鼠进行推拿干预,分别在殷门、承山、阳陵泉处治疗,每穴每法各lmin。干预结束后,以光热耐痛阈、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BBB评分评价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再对脊髓、损伤处神经、腓肠肌的形态学切片进行观察分析,寻找推拿手法加强损伤神经再生的证据;最后对脊髓、DRG中NT-3、TrkC的含量进行检测,探讨、阐释推拿促进PNI再生和修复的机理。[结果]1行为学BBB评分结果: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的评分结果显着低于正常组、假手术组,说明造模成功。治疗10、20次后造模3组的评分结果均有所提升,其中推拿组上升最多,显着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同时仍低于正常组(p<0.05)。SFI结果:造模后7d,模型组SFI的负值显着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治疗10次、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和推拿组的负值均显着低于其余2组(p<0.05)。光热耐痛阈结果:在叁次行为学检测中,大鼠左足(即正常足)光热耐痛阈结果的组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右足的结果则有显着差异。造模后7d,模型组显着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说明造模导致神经纤维连续性中断,痛觉传导功能受阻。推拿治疗10、20次后,推拿组的抬脚时间明显缩短,低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同时与正常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推拿可以促进SNI大鼠感觉功能的恢复。2形态学造模后7d,模型组脊髓中存在神经元凋亡,胞体肿胀等,神经则出现变性,可见脱髓鞘、肿胀、破溃等;腓肠肌则见肌细胞直径缩小、肌纤维间隙增宽等失神经支配的表现。治疗10、20次后,造模3组的病变情况均有所缓解,而推拿组修复程度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同时推拿组的腓肠肌细胞直径也大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有髓神经数方面,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患侧有髓神经数显着低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治疗10次后,造模3组的神经数均有增加,但仍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同时,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均低于推拿组(p<0.05);治疗20次后的结果与治疗10次后相似,且造模3组的神经数均有增加,其中推拿组更显着。3NT-3、TrkC免疫组化结果在脊髓腹角中,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脊髓前角NT-3的表达已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而推拿组的NT-3水平持续升高,治疗10、20次后均高于其它4组(p<0.05)。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则在治疗20次后有所升高,高于正常组(p<0.05)。NT-3在DRG中的表达情况和在脊髓腹角中的表达情况类似。模型组脊髓腹角TrkC造模后7d时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在治疗10、20次后造模3组脊髓腹角中TrkC含量均升高,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推拿组的含量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在DRG中,造模后7d,模型组的TrkC含量略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但治疗10、20次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的TrkC含量均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处于相同水平(p>0.05),而推拿组的结果则始终高于其余4组(p<0.05)。[结论]1推拿干预可以促进SNI大鼠的光热耐痛阈、BBB评分、腓肠肌细胞直径的恢复,提示推拿可以改善SNI大鼠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2推拿干预可以增加受损神经轴突的有髓神经数,使再生神经与靶器官建立连接,促进功能恢复。3推拿干预可以增加脊髓、DRG中NT-3、TrkC的表达,进而激活NT-3与TrkC结合后的神经元保护和神经再生途径,这可能是推拿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起效机理之一。
马骏雄[4]2012年在《Ginsenoside Rg1对脊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脊神经损伤在脊柱外科非常常见。脊柱退行性疾病、外科手术操作及外伤等都可能对脊神经造成压迫、牵拉、挫伤等,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脊神经损伤修复相关治疗的临床效果尚不理想,脊神经损伤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重大难题。脊神经损伤属于周围神经损伤的范畴。目前,中药及其提取物的相关研究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领域中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自人参中提取的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 GRg1)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营养、保护及抑制神经元凋亡等作用。据此推测,GRg1的神经保护作用也有可能适用于周围神经系统。但是,目前GRg1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脑保护方面,GRg1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很少。我们认为,将GRg1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有望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治疗效果。研究目的: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模型中研究GRg1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同时,在离体条件下针对GRg1对外周神经胶质细胞(雪旺细胞:Schwanncells, SCs)损伤条件下各种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进行深入探索,以进一步揭示GRg1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可能机制。材料方法:1.制备SD大鼠坐骨神经挫裂伤模型,以不同剂量GRg1进行治疗(高/低剂量),同时设立甲钴胺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神经形态计量学指标、荧光金逆行标记、神经电生理检测、动物行为学指标(坐骨神经指数)以及靶器官形态学指标等评价大鼠神经再生修复、功能恢复及靶器官情况等。2.制备SCs氧化损伤模型,给予GRg1,并设立甲钴胺组、氧化损伤组和正常组作为对照。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等指标以明确SCs脂质氧化损伤的情况,应用DAPI染色和MTT试验明确受损SCs增殖的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明确受损SCs凋亡的情况,利用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等技术明确受损SCs合成和分泌NGF、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情况。结果:1.高剂量GRg1组的神经再生修复和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形态计量学指标、荧光金逆行标记、神经电生理检测)明显优于其它组,坐骨神经指数和靶肌肉的形态等恢复良好,最为接近正常。2. GRg1组SCs的氧化损伤水平、细胞凋亡数量明显低于其他组,而其细胞增殖、细胞活力以及NGF、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和分泌显着高于其他组。结论:GRg1可以有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并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GRg1可以显着降低受损SCs的氧化损伤水平,提高其增殖和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NGF、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上述GRg1对损伤条件下SCs的调控作用可能是GRg1促进外周神经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莲花[5]2014年在《额尔敦—乌日勒对MCAO/R损伤大鼠海马及皮质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额尔敦-乌日勒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损伤大鼠海马及皮质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明确传统蒙药额尔敦-乌日勒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药理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证实额尔敦-乌日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CS)之传统功效,为进一步研究额尔敦-乌日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构建MCAO/R模型。将MCAO/R模型成功的造模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额尔敦-乌日勒组、银杏叶片组、尼莫地平片组4组,同时设假手术组,共5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g蒸馏水,1m1/100g,1次/d,连续14天;额尔敦-乌日勒组、尼莫地平片组、银杏叶片组分别以61.7mg/100g、6.17mg/100g、12.34mg/100g剂量ig给药,1次/d,连续给药14天。实验结束,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得分评价,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指数、脑含水率、脑梗率等指标;采用HE、 SP等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评价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情况;采用ELISA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皮质相关神经营养因子(NTFs)的含量及基因表达。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制备MCAO/R损伤大鼠模型的评价:经过神经功能Bederson评分与TTC染色发现造模组大鼠左眼明显小于右眼,并且没有亮度;向右转圈、向右推抵抗力、右爪内收等症状明显;缺血局部有苍白色脑组织,主要位于左侧大脑皮质及海马区,梗死灶比较稳定。2.神经功能Bederson评分情况: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造模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障碍明显(P<0.05);治疗第15天,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活动情况、饮食、二便及毛发光泽度等神经症状较差,体重下降,右眼比左眼明显小而没有亮度,向右转圈、向右推抵抗力及右爪内收等情况未见明显减轻;各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Bederson得分明显低于模型组,神经功能明显好转(P<0.05),其中额尔敦-乌日勒组神经功能得分较低(P<0.05),并且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神经功能恢复于临近正常,而尼莫地平片组与银杏叶片组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表明大鼠MCAO/R损伤后,在急性期大鼠神经行为缺失症状严重,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表明额尔敦-乌日勒能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作用。3.各组大鼠海马及皮质TTC染色结果:假手术组各脑片中未见苍白色组织,模型组苍白色组织较其它组明显,各给药组苍白色组织明显少于模型组,其中额尔敦-乌日勒组苍白色组织少于其他治疗组,而银杏叶片组与尼莫地平片组没有明显区别。4.各组大鼠海马及皮质脑梗塞率、脑含水率、脑指数情况比较结果:额尔敦-乌日勒组、银杏叶片组脑梗塞率、脑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片组(P<0.05),而额尔敦-乌日勒组与银杏叶片组脑梗塞率、脑指数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额尔敦-乌日勒组脑含水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银杏叶片组(P<0.05),而额尔敦-乌日勒组与尼莫地平片组间脑含水率无差异(P>0.05)。实验结果显示,大鼠MCAO/R损伤后,在急性期脑梗塞范围较大,尚伴有较为严重的脑水肿,给于药物干预可有效降低脑梗塞率、脑含水率及脑指数,其中额尔敦-乌日勒及银杏叶片能显着降低脑梗塞率、脑指数,作用优于尼莫地平片;而额尔敦-乌日勒及尼莫地平片显着降低脑含水率,作用优于银杏叶片组。5.各组大鼠海马及皮质病理形态学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及皮质各层细胞形态、结构、排列均正常,未见细胞黏附及炎性细胞嵌塞,也无梗死灶出现,细胞周围间隙无水肿;模型组大鼠海马及皮质色泽苍白,胞膜与周围分界明显,胞浆浓缩红染,细胞核固缩为叁角形或溶解、碎裂,神经纤维呈空泡化或软化现象严重,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细胞稀疏或变性坏死、萎缩、排列不规则、紊乱,水肿疏松;各给药组大鼠海马及皮质各层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额尔敦-乌日勒组和银杏叶片组神经细胞损伤密度显着下降(P<0.05),减轻了神经元缺失、变性坏死范围、变性坏死程度、间质水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分析显示,阳性细胞为神经细胞和部分胶质细胞,胞浆、胞膜部位及突起呈深棕黄色。染色阳性细胞于缺血半暗区表达明显。并且各组大鼠皮质区BDNF、NGF、 PDGF阳性细胞数的表达较多于海马区,而海马区GDNF、bFGF、TGF-β阳性细胞数较多于皮质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及皮质BDNF、NGF、 GDNF、bFGF、TGF-p、PDGF阳性细胞数较少(P<0.05);各给药组大鼠海马及皮质BDNF、NGF、GDNF、bFGF、TGF-β阳性细胞数较多于模型组(P<0.05),而PDGF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组(P<0.05);其中额尔敦-乌日勒组大鼠海马及皮质BDNF、NGF、 GDNF、bFGF、TGF-β阳性细胞数最多,而PDGF阳性细胞数最少(P<0.05);银杏叶片组大鼠海马及皮质BDNF、NGF阳性细胞数较多于尼莫地平片组(P<0.05),而GDNF、bFGF、TGF-p. PDGF阳性细胞数与尼莫地平片组间无差异(P>0.05)6.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及皮质BDNF、NGF、GDNF、bFGF、TGF-β、 PDGF蛋白含量的结果:各组大鼠皮质区BDNF、bFGF、TGF-p、PDGF蛋白含量较高于海马区(P<0.05),而海马区PDGF蛋白含量高于皮质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海马区GDN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皮质区(P<0.05),而各给药组大鼠皮质区GDNF蛋白含量高于海马区(P<0.05)。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及皮质BDNF、NGF、GDNF、bFGF. TGF-p、PDGF蛋白含量较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海马及皮质BDNF、NGF、 GDNF、bFGF、TGF-p蛋白含量较高(P<0.05),PDGF蛋白含量较低(P<0.05)其中额尔敦-乌日勒组大鼠海马及皮质BDNF、NGF、GDNF、bFGF、TGF-β蛋白含量最高,PDGF蛋白含量最低(P<0.05);与尼莫地平片组相比,银杏叶片组大鼠海马及皮质NGF蛋白含量较高(P<0.05),PDGF蛋白含量较低,而BDNF、GDNF、bFGF、TGF-β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皮质BDNF、NGF、GDNF、bFGF、TGF-β、PDGF基因表达的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皮质BDNF mRNA、NGF mRNA、GDNF、mRNA、bFGF mRNA、TGF-βmRNA、PDGF 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皮质BDNF mRNA、NGF mRNA、GDNF mRNA、bFGF mRNA、TGF-pmRNA相对表达量提高,PDGF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其中尼莫地平片组大鼠皮质GDNF mRNA相对表达量及银杏叶片组BDNF mRNA、GDNF 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额尔敦-乌日勒组大鼠皮质BDNF mRNA、NGF mRNA、GDNF mRNA、bFGF mRNA、 TGF-β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而PDGF mRNA相对表达量最低(P<0.05)。与尼莫地平片组相比,银杏叶片组大鼠皮质bFGF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额尔敦-乌日勒组大鼠皮质BDNF mRNA、NGF mRNA、GDNF mRNA、bFGF mRNA、 TGF-β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而PDGF mRNA相对表达量最低(P<0.05)。与银杏叶片组相比,额尔敦-乌日勒组大鼠皮质BDNF mRNA、NGF mRNA、GDNF mRNA、 TGF-βmRNA相对表达量增高,(P<0.05)结论:1.额尔敦-乌日勒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1)通过神经功能Bederson评分额尔敦-乌日勒能显着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作用。(2)额尔敦-乌日勒能显着减少脑梗塞苍白区面积。(3)额尔敦-乌日勒能显着降低脑梗塞率、脑含水率、脑指数。2.额尔敦-乌日勒能够通过诱导刺激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加强神经营养因子的支持作用,促进了脑缺血损伤的恢复。(1)额尔敦-乌日勒可通过调节BDNF、NGF、GDNF、bFGF、TGF-β、PDGF等阳性细胞的内分泌,降低神经细胞损伤密度,并且减少神经元缺失或变性坏死(范围及程度),减轻细胞间质水肿,增多正常细胞数量、减轻阳性细胞反映强区域的病理变化,进而起到对受损神经元的保护或修复作用。(2)额尔敦-乌日勒可通过增加BDNF、NGF、bFGF、TGF-β蛋白含量,减少PDGF蛋白含量等途径发挥其靶源性营养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进而达到保护或修复受损神经元、减轻脑缺血损伤的作用。(3)额尔敦-乌日勒可通过上调BDNF mRNA、NGF mRNA、GDNF、RNA、bFGF mRNA、TGF-β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PDGF mRNA相对表达量等途径发挥其靶源性营养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进而达到保护或修复受损神经元,抑制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总之,额尔敦-乌日勒可能通过促进诱导MCAO/R损伤大鼠海马及皮质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GDNF、bFGF、TGF-p、PDGF等具有相互协同作用的NTFs的内分泌,发挥其靶源性营养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进而达到保护或修复受损神经元,减轻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其额尔敦-乌日勒的安神、舒筋活络功效可能与相互协同作用的NTFs的内分泌有关。该结果证实了额尔敦-乌日勒修复“白脉”损伤的传统功效。
参考文献:
[1]. 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及机理[D]. 张文捷. 第叁军医大学. 2003
[2]. 关于坐骨神经再生的机理[D]. 胡莲美. 第一军医大学. 2005
[3]. 推拿通过影响NT-3、TrkC表达促进SNI大鼠恢复的机理研究[D]. 吴剑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4]. Ginsenoside Rg1对脊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D]. 马骏雄. 第四军医大学. 2012
[5]. 额尔敦—乌日勒对MCAO/R损伤大鼠海马及皮质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D]. 莲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