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变化与影响因素测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民收入论文,化与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不仅使农业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贸易环境,同时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和新的政策选择。新时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都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农民收入来源于多个组成部分,分析研究农业以及农民在新形势下可能面临的种种变化,对于掌握农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影响农民收入变化的主要来源
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具体到农民收入,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1)出口环境改善,有利于农产品出口。入世后,国家与国家之间将打破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农产品出口主要取决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只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农产品出口增加将会拉动农民收入提高。
(2)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入世使各行各业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这些冲击必然迫使农民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适应入世的变化,从而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3)广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市场开发潜力很大,这些优势必将吸引更多的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投入。这对于夯实农业基础,推动科技兴农将会起到积极作用,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给农民带来收入增长机会。目前我国的猪肉、牛肉、羊肉等肉类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新时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种植业中消耗土地较少、消耗劳动较多的花卉、蔬菜等农产品国际市场环境也得到相应改善,为农民增加收入带来契机。
(5)工资性收入继续增加,但增速减缓。经济增长将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就业渠道,从而增加工资性劳务报酬。但作为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的乡镇企业,新时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将减少。同时农民进城务工所得到的工资性报酬,在与城市下岗职工的竞争中,由于后者将受到各级政府更多政策支持。这样,农民进城务工劳动收入虽仍有增长机会,但增幅有所减缓。
2 农民收入变化的因素分析
1.因素选择
由于农民收入由多项内容构成,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因素也就很多。考虑到新时期我国农民将在工资性劳务报酬、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优质农产品出口和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等方面得到较快增长,因此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设计有关指标并建立农民收入与这些指标的数学模型,一方面用来检验目前农民收入与这些指标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同时可以定量计算这些影响因素对农民收入产生的具体影响。
此外,考虑到不同收入的农民家庭在生产经营状况、收入结构、生产投资、经营管理等众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中国在加入WTO以后由于市场变化引起农民收入的变化,必然会随收入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为了反映新时期各种影响因素可能带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因素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设计影响因素指标时,采用了不同收入条件下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百分数(X[,1])、家庭经营收入中林牧渔业纯收入占农业纯收入的百分数(X[,2]以及人均占有的优质粮食品种播种面积、机耕面积、抛秧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机电灌溉面积、薄膜覆盖面积和温室面积的总和(X[,3])作为影响因子,分别表示农民在劳动力就业和劳动力转移方面带来的工资性收入变化、不同产业收入构成和应用先进生产技术方面的实际状况。对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主要体现在畜牧业和林果业,因此,利用林牧渔业人均纯收入占农业纯收入的比重也可以间接反映出口方面的影响,从而设计了这三项指标,以研究这些影响因子对农民收入变化的影响程度。
2.则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利用2000年河南省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对不同农民家庭按照收入水平进行了分组,从人均纯收入<600元,到人均纯收入>5000元,每组收入差为200元,共划分了24个组。建立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影响因子的C—D模型,得到以下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影响因子的收入弹性系数
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业生产结构中林牧渔业的比例,还是增加对农业的物质技术投入,都能显著地增加农民收入,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如上海、浙江、江苏)相比,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增加工资性收入的比例对增加农民收入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而且影响程度也很小。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农业中采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人均面积每增加1%,就可以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92%,说明对河南农业来说,增加物质技术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也反映出河南省的农业投入是非常不足或低水平的。此外,为了进一步分析上述影响因子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差异程度,在上述收入分类的基础上,将2000年河南省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家庭进一步归为三大组,分别计算每组的三项影响因子,以此分析各组农民在新时期人均纯收入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农民收入差异形成的原因。分组情况和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人均纯收入组三项影响因子指标值
显然,高收入组农户的三项指标中除第一项指标外,其他两项都明显高于低收入组的农户,也就是说,在新时期,高收入组的农户由于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其收入将得到进一步增加,增加的幅度将超过中等收入组的农户,并远远超过低收入组的农户,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高收入组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仅没有超过中收入组,甚至还低于低收入组。由此能否说明提高工资性收入比例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一步分析了2001年的全国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对31个省、直辖市进行了有关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关系的计算,类似于前面的分析,将31个样本按照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大小排序,分为三组并分别进行计算,分组情况和计算的结果见表3。
表3 2001年全国农民不同收入分组情况及指标计算表
计算结果清楚的解释了上述疑问。工资性收入比例的提高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家庭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作用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而提高并逐渐加强。对高收入组的农民家庭来说,工资性收入比例每增加1%,就可以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23%,可靠性程度达到99%;对于中收入组的农民家庭,这种影响则变得很小,只有0.83%,可靠性程度也下降到83%;对于低收入组的农民家庭,每增加工资性收入比例1%,不仅不能增加收入,反而造成收入减少0.013%,因可靠性程度只有6%,其数值也失去了意义。但由此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也即,对于人均纯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的比例并不一定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对于河南省的大多数农民来说,由于其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大对农业的物质技术投入,在我们所建立的模型中,这项指标对增加农民收入最为显著的。
最后,按照上述模型,我们利用三组不同收入组的三项指标,分别代入模型,可以得到模拟的三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535元、2514.8元和5120.9元,这与三组农民的实际收入的平均值1315.5元、2512.6元和4799.4元相差不大,说明用这三项指标来分析预测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大小还是十分准确的。
3 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从前面计算也可以清楚看到,河南省农民人均收入差异与农业生产结构有着密切关系,高收入组农民在林牧渔业获得的收入是中收入组的2.5倍,是低收入组的4倍。因此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调整农林牧结构比例,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畜产品,同时提高农民从林果业得到收入的比例。在粮食生产中,由于河南省农民粮食现金收入52%来自小麦收入,因此,除了重视小麦市场变化动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小麦种植面积,适当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减少农民收入对小麦的依赖程度;还要加大农业科技对小麦生产的支撑作用,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生产率,不断增强小麦国际竞争力。
2.发挥优势,寻找不足,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新时期对我国农业进出口贸易将产生巨大影响,其利弊如何最终取决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以肉牛业为例,河南的肉牛业生产,无论是出栏率指标,还是生产成本、价格等方面都优于世界水平,并且超过了美国。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河南省在肉牛生产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再者就是劳动力成本低,加上肉牛养殖多以家庭散养为主,饲料也主要是利用的残汤剩饭不计成本,故此,在肉牛的生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在牛肉的屠宰、加工和销售方面不能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以及对食品生产安全方面的标准,使得牛肉出口受到极大限制。所以,要增加河南省农民收入,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和国际竞争能力。同时,适应“入世”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在保证安全供给的条件下,适当缩减粮食、棉花、油料等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增加蔬菜、水果、花卉、畜产品、水产品、烟草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使农民收入得以提高。
3.增加对农业的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因此,要增加农民收入,除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机制,实行优质优价政策,进一步拉开品种、质量差价;还需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信贷支农新路子,加大对农村交通、通讯、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河南农民收入受农业生产物质技术投入的影响十分明显,物质技术的投入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显著。利用前面资料计算,河南省农民人均占有的优质粮食播种面积、机耕、抛秧、机播、机收、机电灌溉、薄膜覆盖和温室面积之总和每增加一亩,就可以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76元,投入产出效益十分显著。
4.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保护农民利益
新时期对农业冲击最大、最直接的不是农业生产而是农产品市场。如果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建设不适应要求,无形中给国外农产品让出了空间。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充分发挥粮食批发市场的作用,促进农产品流通;在销售环节上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降低交易成本,维护农民的利益;建立市场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调节市场供需、为结构调整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的作用;同时,还要制定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农产品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农产品正常贸易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