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瘤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为日后脑动脉瘤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基础。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探究了解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半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60例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名。其中采用脑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对照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统计整理,并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196-02
在临床疾病中,极为常见脑动脉瘤,发病急,风险大是它的代表性特点,与此同时,脑动脉瘤的自然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也极高,达到65%以上。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是所有脑动脉瘤患者的首发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出血,神经功能障碍以及丧失意识的现象。我科对自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半年期间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患者60例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研究的病例为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半年期间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患者60例,其中观察组30例,对其进行脑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照组30例,对其运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5~70岁,平均(48.0±1.5)岁,患病部位,位于大脑前动脉10例,位于大脑中动脉8例,位于颈内动脉内段12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9~66岁,平均(45.6±2.9)岁,患病部位,位于大脑前动脉1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7例,位于颈内动脉内段10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大小、术前Gcs评分、高血压等手术前合并症、手术患病部位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手术前准备:在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相应检查,以此对病变部位进行再一次明确。
手术中具体方法:对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全身麻醉,随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脑动脉夹闭术,在术后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应用24h静滴尼莫同。
观察组患者在确认麻醉成功后进行颅内血管介入治疗,通过皮肤后,对股动脉穿刺,穿刺时将导管鞘和引导导管置入,随后,在动脉瘤血管内根据微导丝的指引破开动脉瘤壁。在临床手术中应选择大于动脉瘤颈或电解脱铂金的弹簧圈置入动脉瘤,以预防动脉瘤壁被微导管或微导丝穿破的现象。瘤体可由电解脱铂金的弹簧圈缠绕在内,由此通过造影技术观察栓塞的结果。若结果理想,进行电解脱离,否则可重新将电解脱铂金的弹簧圈置入动脉瘤,直到由造影观察动脉瘤体栓塞完全结束,对于其他不同情况的动脉瘤体,可结合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措施进行穿刺,以达到最优治疗结果。手术后,缝合穿刺点,密切观察24h被穿刺动脉的脉动,患者的头部颈部尽量减少活动或不活动,术后视情况运用相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数据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结果
对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情况进行相应的统计。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25例,占83.30%,致残5例,占16.67%,死亡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22例,占73.33%,致残6例,占20%,死亡2例,占6.67%,就两组的治疗情况比较看来,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脑动脉瘤是神经科极为常见的临床疾病,按照动脉瘤的形状可将脑动脉瘤分为囊性动脉瘤和梭形动脉瘤。在两类脑动脉瘤中,其发病因素并不相同,其中外伤因素、感染、血液流动渗透压异常等因素在成动脉压力过大管壁变形是导致囊性动脉瘤的主要因素。梭形动脉瘤却是由于局部动脉硬化导致的管壁梭形扩张的病症。患有脑动脉瘤的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痛,恶心,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恍惚等,更严重的出现动脉瘤破裂,瞳孔放大,眼球疼痛等症状。
根据相关报道,第一次动脉瘤破裂时即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高达40%,第二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更是达到恐怖的60%。在临床上,第一次破裂很难预测和判断,但第二次破裂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尽量避免。临床中,常采取血管栓塞术,常规治疗,或开颅治疗来预防脑动脉瘤的二次破裂,脑血管痉挛,以尽力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与血管栓塞术治疗相比传统开颅手术造成的创伤更大,且无法将淤血彻底清除,因此创痛开颅手术后脑动脉瘤二次破损或脑血管再次痉挛的发生率极高,术后效果差,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血管栓塞术治疗则更新更高效能够极大的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同时提高了治愈率,患者在手术中的过程也比传统开颅术轻松的多。近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脑动脉瘤患者大量现,如何安全高效的治疗脑动脉瘤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血管内介入治疗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关注并使用,本院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验证明了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成功率高,痛苦小的方法。
综上所述,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但是,现阶段该技术并非非常完善,还有许多技术上以及操作中的难题需要去突破,希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这项技术能够越来越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胡钧涛,吕艳霞,王辉,等.外科手术和介入疗法治疗老年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7):150.
[2]董全永.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探[J].中外医疗,2013(23):89-90.
[3]廉英明.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402-4103.
论文作者:刘宏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动脉瘤论文; 患者论文; 栓塞论文; 动脉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管论文; 手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