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江西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黄晨 宋月婵

[提 要] 地质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些必要的环节。江西地质资源丰富,地形地貌种类繁多,但分析江西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的环节,发现江西地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并提出政府主导区域地质资源调查,依托地方院校加强资源评价研究,运用科学的开发模式、创新的营销理念经营旅游景点,打造知名的旅游精品,加强与科考、人文元素的融合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源;地质资源调查;资源评价;开发模式

地质资源是地球在46亿年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地质作用的原因而形成的自然资源,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对地质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地质资源的需求也开始从单一的“找矿”向为更高层次的求知、审美方面转变。将地质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即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江西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历史中,经受多次地质运动的改造,境内由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多种岩石类型,形成了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部河谷平原和丘陵交错分布,北部湖泊的地形地貌特征,由此造就了江西丰富而独特的地质资源。江西省作为全国三大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积极践行“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依托绿水青山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建设全国知名的旅游强省。因此,如何利用好丰富的地质资源,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开发模式来进行旅游开发就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本课题以江西省的地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江西地质资源类型及其典型景点(区)

江西省的地貌地质构造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后又经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构造带,南部地区有大量花岗岩侵入,盆地中沉积了白垩系至老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层;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有第四纪红土堆积。由于受多次地质运动的改造,所以江西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特征,可供开发的地质资源潜力巨大。

地质资源旅游产品是指以地质资源为核心为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而设计开发的综合性产品,即包含了地质资源物质核心产品、外延的精神产品和服务的总和,主要表现为各种名山大川形成的景点。地质资源旅游产品一方面是凭借地质资源作为核心价值开发的一种服务型的产品,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其价值不能被储存;另一方面它作为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某种心理需要。

同时,我们具体分析了阅读对于人类、教育、社会、个体和生命的价值。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对教育,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弭不公的改良工具;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

通过对江西近5年的区域地质调查方面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析发现,江西地质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明显不足,关于江西地质资源基础调查的数据较少,由此开展的资源评价、规划开发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不能有效地指导江西地质资源的开发,从而造成江西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缺乏后劲。同时,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地质资源调查基础上进行的深层次研究工作,其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影响着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和旅游业的远景发展,由于评价地质资源等级的方法较多,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表现在这些方法所采用的评价因子系统及其权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从而造成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虽然江西地质资源丰富,但由于前期地质资源调查工作不足,又没有根据江西地质资源的特点形成统一科学的地质资源评价方法,由此造成江西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的前期工作远滞后于江西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为江西地质资源开发的重点、步骤等宏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更没有为旅游区域的中观规划提供定位依据和旅游地的微观规划提供实践依据。

地质旅游资源往往以其特有的天然风貌和纯朴本色,对旅游者尤其是来自于城市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是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根本原因,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因此,地质资源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般要突出地质资源的本色特点,在保障旅游者的可进入以及环境保护设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原生态少扰动的开发模式,尤其是以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旅游地质资源。在江西提出“绿色崛起”的号召下,在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背景下,江西的地质资源旅游开发拥有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的同时,也出现了冒进的开发现象,主要表现在江西很多地质资源开发的景区,在测算其承载力方面都偏重于硬件设施的容纳能力,这种开发模式违背了原生态少扰动的开发思路,产生了很多人为的干扰性建设,从而形成了资源地的城市化倾向,引起地质资源系统的超载。这必然带来对地质资源原生态的破坏,从而违背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初衷不利于江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踏勘,本文对江西三大地质资源所形成的景点(区)进行调研,发现在江西地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很多景点都遵循小而全的开发理念,在地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增加很多人为的开发建设,造成开发的旅游产品同质化较高,失去地质资源本身的特色和吸引力,造成旅游产品的替代性较高,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增大。其次,这种小而全的开发理念不但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小而全的开发理念也造成旅游地吸引力不足,从而导致经济效益不高,旅游景点后续发展乏力。第三,由于江西地质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除了温泉养生休闲旅游产品之外,90%多为观光旅游产品,而分析这些旅游产品发现,江西地质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内涵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良好地融合文化元素,没有深入挖掘地质资源的相关元素,没有深入开发地质资源所具有特殊价值,例如,没有深入挖掘地质资源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来加强研学旅游的发展,也没有深入探究传统文化和名山大川之间的渊源联系来促进修学旅游的兴起。因此,江西地质资源旅游产品开发的理念落后,旅游产品内涵建设不足。

二、江西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

在深入分析了江西地质资源开发环节中的问题之后,本文针对江西地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从地质资源基础调查、地质资源评价研究、地质旅游开发模式、旅游产品营销理念、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和方式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表1 江西三大地质资源类型及其典型景点(区)

(一)江西地质资源调查和评价滞后于江西的旅游发展

本文首先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起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对自然资源的分类标准,其中涉及地质资源的包括主类中的A类(地文景观)和B类(水域风光),A类中又包括五个亚类,它们是AA亚类 (综合自然旅游地)、AB亚类 (沉积与构造)、AC亚类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D亚类(自然变动遗迹)、AE亚类(岛礁);B类中包括6个亚类,它们是BA亚类(河段)、BB亚类(天然湖泊和池沼)、BC亚类 (瀑布)、BD亚类(泉)、BE亚类 (河口与海面)、BF亚类 (冰雪地)。其次,结合江西省自身地质资源的类型及特点,将江西可供旅游开发的地质资源划分为三大类型,分别是地质地貌、构造资源、水域风光资源和矿业旅游资源,其中地质地貌、构造资源包含花岗岩地貌、砂岩及变质岩地貌、丹霞地貌、岩溶及洞穴地貌、典型地层剖面等旅游资源;水域风光资源包含湖泊、温泉、泉、瀑布等旅游资源;矿业旅游资源包含古采矿遗址、超大型、大型矿床旅游资源。

(二)江西地质资源开发模式超出景区的承载力,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确定这些可供旅游开发的地质资源类型之后,笔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还进行了实地的踏勘,对江西省三大地质资源所形成的景点(区)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如下表1)

(三)江西地质资源旅游产品开发的理念落后,旅游产品内涵建设不足

术后PTH及血钙均正常者79例(69.9%);血钙正常,出现一过性PTH下降者13例(11.5%);PTH正常,出现一过性血钙下降者4例(3.5%); PTH下降及血钙同时下降并出现临床低钙血症症状者15例(13.3%)。术后随访6个月,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2例(1.8%)。术后2~3天甲状旁腺素降最低值,约1周时恢复正常,除2例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其余病例术后1个月甲状旁腺素均完全恢复正常。

三、江西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

在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环节:首先,可以采取地质填图、遥感技术对某一区域的地质资源进行大范围小比例尺的调查,初步获取区域内的地层、岩石、构造、水文地质、地貌等地质特征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再对目标区域进行大比例的进一步调查,获取目标区域的地形地貌的基础资料。要对目标区域中可能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几个小地域的地质资源进行深入勘察和调研,这其中就包含对该地域的地质资源进行评价,主要对该地域的资源价值、区位优势、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圈定出一批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地质资源。然后确定地质资源开发的重点和步骤,为后一步旅游开发提供参考。政府或旅游开发商对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优、经济条件好的旅游地质资源会优先进行投资规划,进而按照某种开发理念、开发模式来将地质资源开发形成可供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即将地质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品,如各种旅游景点。通过对江西地质资源旅游开发过程的广泛调查,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实地的踏勘和分析,尤其是在对三大地质资源形成的典型景点(区)的深入研究之后发现,江西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教师观察是一种很好的参与,同时也是为了有效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比如,教师的观察内容包括幼儿的有时间、进入语言区的幼儿数量、语言区幼儿具体活动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等方面,哪些图书是深受幼儿喜欢,哪些是幼儿不看的图书,哪些幼儿需要教师的个别指导,等等。

(一)政府主导区域地质资源调查,依托地方院校加强资源评价研究

区域地质资源调查属于地质勘查的基础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完成,同时区域地质资源调查项目时间较长,经济回报不明显,主要是各省的地调院承接国家或者省厅出资的区域调查项目才会涉入其中。因此,江西省应该由国土资源厅、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等政府部门主导、财政出资,委托江西省地调院等相关地勘单位对江西地质资源做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弄清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家底,为后续旅游业的资源评价等研究提供资料和数据,为江西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奠定基础。同时,江西省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应该和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签订相关协议,依托这些地质院校的科研平台的智库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加大项目资金支持,促进江西地质资源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这些智库平台产生一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指导江西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推进江西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步伐,促进江西的绿色崛起。

8.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高热、持续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

(二)运用科学的开发模式、创新的营销理念经营旅游景点

首先,在保持江西地质资源天然特色的前提下,从原生态少扰动的开发思路出发,同时结合江西不同种类地质资源本身的特点,综合运用政府主导型、综合导向型等开发模式。在地质资源评价的基础之上,可以根据地质资源的价值、经济条件、区位条件等方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对于价值、经济条件、区位皆优的地质资源可采取全方位开发模式,而价值高、经济条件和区位差的地质资源可以采取特色开发模式。同时,应站在旅游资源的角度上,引入旅游生态承载力模型,确定各地质资源景点(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倒推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游客数量。与此同时,应该创新旅游景点的营销理念,可以采取网上销售门票和现场销售相结合的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并在网上实时公布未来几天的未售门票数,来激发游客的旅游消费动机,通过这种“饥饿营销”的模式来控制景点的游客数量和景区承载力的上限,维护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各美其美的知名旅游精品,加强与科考、人文元素的融合发展

要创新地质资源的开发理念,将打造具有特色的知名精品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理念,具有特色也就是说要根据江西地质资源种类、价值、区位条件等特点来选择最能体现其优势的开发模式;打造知名的旅游产品就是要借助营销手段塑造旅游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来刺激旅游消费需求;而注重精品建设就是要通过“全景理念”来统领地质资源旅游的开发建设,要把整个地质资源区域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树立“处处是景、移步换景”的全景旅游开发建设理念,按照形美、意美、境美的要求来推进景点开发,对景区进行精细化建设,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做好景区建设及周边环境维护。要根据江西各地地质资源本身的独特之处,深入挖掘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点,尤其是要深入探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注重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仅有美的感受,还有文化的熏陶,从而丰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1]。第三,要加强地质资源与其他元素的融合,本着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的理念,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业态形式,如根据江西的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可以积极拓展养身生态游、研学旅游、修学旅游等旅游业态形式。

[参考文献]

[1]孙翔,钱俊杰.生态文明发展与地域文化保护关系初探——兼议徽州古村落的保护[J].黄山学院学报,2014,(4).

[作者简介] 黄 晨(1984-),男,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宋月婵(1990—),女,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应用经济。(江西抚州 344000)

[基金项目]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院长基金“江西地质资源产业化研究”

[责任编辑:熊文瑾]

标签:;  ;  ;  ;  ;  

江西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