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思维不仅仅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中学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理念。本文对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做出了解释,并详细的论述了历史形象思维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思维;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历史教学
1.前言
历史思维能力,频繁地出现在历史教学研究的相关论文中,是现在历史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课标也有所体现“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和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历史、理解历史,从而认识历史、学习历史,而不是机械记忆、成为记忆机器。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
2.历史形象思维简介
形象思维以认知形象材料、表象为手段,通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分解、组合、类比、联想、想象)进行思维。历史形象思维指的就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形象思维活动,叶小兵指出“历史的形象思维是认识历史的基础,是重构、形成历史表象的必要条件。”历史作为一门学习过去了解过去的一门学科,而过去的事件、事物是不可逆转的,只能通过相关的历史史料来重现历史。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就是从现存的文物、古籍、影像中进行分析、加工与整合来再现历史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历史形象思维是非常活跃的,有时会出现错误,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积极地进行引导。
历史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其特殊作用。历史教学中形象思维资料异常丰富,无论是历史遗迹、文物、图片、影像等实物资料,还是古籍、书卷呈现给我们的历史情境,都为我们的形象思维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材料。历史中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而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和学生的形象思维紧密联系着的,是形象思维的动力。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历史教学也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能力感受历史,增强课程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加深记忆。鲜活具体的历史形象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良好效果。
3.培养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方式
培养历史形象思维能力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丰富表象的储备。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表象积累的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思维就越敏捷。一个住在内陆的人,很难想象大海是什么样子,地球上的人,也很难想像地球外是什么样子。而当我们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的了解后,才对这些没有见过事物有了一个形象的把握。在历史教学中也是这样,有了足够多表象的积累,才能给形象思维与想象力充足的空间。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教师要掌握详实而充足的史料,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充实课堂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充实史料丰富历史表象,教师把一些严格按照历史史实编写的又适合学生阅读的通俗历史读物推荐给学生,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斯大林传》、《罗斯福传》等,与教材紧密联系,拓展知识领域,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进一步完善某一方面的历史概念。
第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在感知表象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也可以创造新的形象。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越会联想的学生,思维速度越快,广度越宽,越容易认识事物的规律。“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合或相仿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意想象的过程。”在想象过程中,不仅可以创造出未知觉过的事物形象,而且可以创造出未曾存在过的事物形象,所以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开端。联想与想象是相互结合的,联想使表象增多,而想象使表象中衍生出新的表象。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犁是怎样发明的?”,通过课堂讨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的联想力,通过耒耜、牛耕、直辕犁、曲辕犁的形象,来引导学生联想这些图之间的关系,想象图与图之间的发展过程,在头脑中勾画出耕耘工具的演变过程,达到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是中学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想象力能够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变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发展,也有助于他们的逻辑思维的展开。
第三,创设历史情境。创设历史情境是历史课堂常见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上提供的一系列辅助材料,课文辅助系统中的图片、历史小故事,以及历史填图册等等,这些是最容易获得也最好操作的材料。如讲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时,就会涉及数量较多的国家、政权、区域、民族等,想让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理解来空间想象当时的历史格局是相当困难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相关图片解决这样的难题。其次,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历史情境,具有直观、形象、灵活的特点,多媒体的使用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出发,刺激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例如,在讲授开国大典这一课的时候,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与当时讲话的视频相比拟,这种融合图、文、音、像的视频资料能让学生在心底升起一股中国崛起的自豪感。最后,可以利用乡土史资源,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景区,切切实实的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真实感受当时日军侵华时的悲惨景象,沉痛哀悼、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感情油然而生。
4.结语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过程,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选取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能力,从心理学和实际教学等方面阐述了培养方法。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不变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创造性地工作和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如何提髙学生历史形象思维能力是仍然是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郑淑杰.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叶小兵.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探索[J].历史教学.1991(6).
[4]赵恒烈.论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1994(10).
[5]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
[6]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吉莱斯皮.社会学科:中学教学计划[A],阿里奇•利维.国际课程一百科全书[C]牛津.1991.
[8]张丹.高中生历史思维能为培养初探巧[D].东北师范大学:长春.2009.
作者简介:宋欣欣(1995.11—),女,山东省潍坊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
论文作者:宋欣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历史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形象思维论文; 形象论文; 表象论文; 学生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