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T改变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_张群

心电图ST-T改变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_张群

(徐汇区枫林社区服务中心 上海 200030)

【摘要】心电图ST-T段改变,当属心肌缺血征兆,在临床上非常普遍,目前有关心电图ST-T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探明两者的关联性。运用西医检查手段和祖国医学有机结合,使其形成优势互补,组合成中西医特色的诊疗手段,逐步建立起心电辨证良好的应用前景,相信中西医结合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心电图ST-T改变;辨证分型;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322-02

心电图ST-T段改变,当属心肌缺血征兆,因缺血程度、范围不同在心电图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即ST抬高、下斜型或水平型压低≥0.05mV,以及T波低平、双向和倒置。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报告中出现频率很高,由于疾因繁多,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有学者将心电图诊疗技术与祖国医学相结合,为临床诊断注入新的内涵。中医在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心电图ST-T改变归属于中医“胸脾心痛”范畴。中医界对诊治此病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将心电图ST-T改变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并做客观性研究,观察其相关性及规律性,从而能有效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1.ST-T改变心电图特征分类与诊断标准:

1.1 电图特征分类

特异性 ST-T改变与非特异性 ST-T 改变:

1.1.1特异性ST-T改变: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提示某种病因,或协助对某种疾病的诊断。

(1)缺血性ST段下移

包括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不包括上斜型)。多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绞痛。上斜型特异性不强,可见于正常人、 冠心病、 高血压。

(2)损伤型ST 段改变

ST段呈弓背向上型显著抬高。多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脏外科手术后等,反映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引起ST段下移;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引起ST段抬高;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加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则引起相应导联出现 ST 段下移、T波倒置。

1.1.2非特异性ST-T改变不具有特异性:指ST-T改变超出正常范围,但形态改变不具备特异性,不能据此判断某种疾病的ST-T改变。临床多见,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更年期女性、窦性心动过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可出现。

1.2 诊断标准

心电图ST-T改变诊断标准:P-R间期正常,QRS形态、时间正常,以T-P段为基线,J点后80ms处为测量点,ST段呈上斜型、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T波低平、双向、倒置等[1]。

2.中医证型

证型是中医所特有的一种名称,证,既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病理属性的概括,证型就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阴阳气血的不同变化导致人体的不同疾病状态。目前我国对“胸脾心痛”的分型进行了多次总结与修订。1987年8月召开全国中医急诊会议明确了胸脾心痛证诊断标准:分为气阴两虚、心阳亏虚、心血亏损、痰浊闭阻、心血瘀阻、寒凝气滞6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02年国家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将胸痛心痹诊断分为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阳气虚衰证共8证。《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辨证分为6型。分为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阴寒凝滞型、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阳气虚衰型6型。2012年9月第二版《中医内科学》[3],亦将胸痛心痹分为心血脉瘀阻、寒凝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共7证。

3.心电图ST-T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中西医结合的大趋势下,不少学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研究中医证型,从中也证实了心电图和中医证型的关联性。在200例心电图ST-T改变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析,ST段轻度改变多见气虚血瘀型、心血瘀阻型、气滞血瘀型和气阴两虚型;ST段为上斜型改变多见于气虚血瘀型、心血瘀阻型、气滞血瘀型和气阴两虚型;ST段呈下斜型改变痰阻心脉型;ST段下移≥0.1mv痰阻心脉型、心肾阴虚型;T波低平常以阳气虚衰型、心肾阴虚型、气虚血瘀型、痰阻心脉型和心血瘀阻型[4];从375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对比证型和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显示375例患者中,T波倒置和ST段下移患者气滞证最多见[5];随机选取218例心血管疾病老年住院患者,其中ST-T改变占有较大比例,结果表明老年人心血管病是以虚为主,肾阳虚,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寒邪入侵,寒凝血脉,弊阻不畅,痰凝心脉均可发为胸痹[7]。也有部分专家通过对心肌缺血患者研究结果表明心血瘀阻型为最高[8]。例如刘雪梅等对临床31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筛查,177例显示心电图示为ST-T改变,从心肌缺血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证型心血瘀阻型,其它依次为痰浊内阻型、寒凝心脉型、心肾阳虚型、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6]。

4.讨论

心电图ST-T改变目前在临床上极为多见,据2015-2016年本社区中心心电图检查数据表明:总检查人数25278人,其中异常心电图达64.2%,而ST-T改变占38.3%,列居榜首。心电图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以其最简便,最经济,且在心电图ST-T改变有着特殊的定位功能,至今仍作为基层医院首选。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诊疗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中医证型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其目的为患者提供最为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临床治疗ST-T改变主要运用中西药物治疗,但中药的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在社区中心能将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结合中医证型,为临床打好基础,在一定范围内减轻症状,改善病情,减少复发,亦能在治疗上有所突破。伴随着科学文化的普及,人性化、个性化的治疗理念得到广泛的倡导,运用西医检查手段和祖国医学有机结合,使其形成优势互补,组合成中西医特色的诊疗手段,逐步建立起心电辨证良好的应用前景。相信中西医结合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使社区患者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陈新,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1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 Y/T 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3]张伯礼,中医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4]柳明,黄翔明,白一彤等.胸痹心痛患者心电图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1):76-78.

[5]丁邦晗,杨敏,周珂,等.胸痹心痛患者心电图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1):31.

[6]刘雪梅,蒋红红,陈征宇.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关系的相关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4):68.

[7]吴维颖.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药材,2008,31(10):1603-1604.

[8]田松.冠心病心电图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4):333-334.

论文作者:张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心电图ST-T改变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_张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