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下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

刘榕兰[1]2001年在《素质教育下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及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教育,切实提高职业中学的学生素质是职业中学教学的关键。其中职业中学数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至关重要。本文从素质教育下职业中学的数学培养目标出发,通过对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存在弊端的分祈,对职业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与方法。

佚名[2]2005年在《200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文中研究说明[阿不拉·买买提]阿不拉·买买提,新疆焉耆人,1958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新疆库尔勒市巴州卫生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致力于卫生职业教育。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培养了上千名各族卫生专业人才,在新疆各地卫生医疗战线上发挥着各自的骨干力量。撰写的教学、科研论文《版画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学应用》、《谈卫校解剖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师情况调查》、《少数民族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浅

杨荣昌[3]2006年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9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颁布,确立了我国教师继续教育5年一个周期的培训制度。据此制度,一名教师在其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中至少需要接受若干轮的继续教育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这个宏大系统中,课程是核心要素,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保障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 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师自身需求的日益提高,时刻都在呼唤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本研究基于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实践现状,结合时代背景,在分析现象、归纳问题的基础上,以历史与现实相比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借鉴与创新相融通的原则,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导论。简述该课题研究的缘由、目的意义及使用的研究方法;探析了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概念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成要素,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确定起点和边界。本文的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和在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已获得任职资格的教师所实施的促使其专业发展的学历性的和非学历性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是为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目标而建构的全部经验及其活动系统的总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为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第二章,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分析了课程基本理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及教师专业学习理论的内涵及其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意义; 第叁章,国外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在分析比较美、英、日、韩等国外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找出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可资借鉴的元素; 第四章,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分析。通过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及其课程的历史发展的回顾,得出须注意的经验与教训,接着通过分析课程体系现状的调查,找出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的努力方向; 第五章,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想。借鉴国外经验,依据现状调查,遵循现代课程、教师专业化、教师学习等有关理论,提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设想。具体包括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的新思考,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新构想;课程体系构建应考虑的四个方面的依据,应遵循的六大原则,应设置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和应采用的叁种方法。

胡大鹏[4]2016年在《浅析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对于职业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又如何呢?现状令人堪忧,有些同学甚至"谈数学色变"。学生能力较弱,精力投入较多,但效果不容乐观。如何教成为广大职高教师所思考的问题。

钟予[5]2017年在《建筑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和教学》文中提出建筑,无论过去或现在,都旨在向人类提供实实在在的人文环境,建筑师执行的是最具体的人文关怀,数学则是人文精神最完美,最具体的体现,是人类共同文化遗产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轻视或取消数学教学,伤及了建筑教育的根本。本文探讨建筑数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针,涉及国内外建筑数学教育的发展动向、受教育者的现实需求等。基于作者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建筑数学的教学应随时代精神、社会环境、学科发展以及实践需求不断调整。在此基础上,主张当代数学教学应顺应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趋势,避免系统数学知识的灌输,重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水平和造就人文精神、继承文化传统,并最终建立起与建筑创作关系更为密切的建筑数学课程,作为原有高等数学课的补充或替代。

吕世虎[6]2009年在《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我国实施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研究空前繁荣。相对于一般课程理论研究而言,我国数学课程理论研究则处于刚起步阶段。数学课程理论研究的不足使得中国数学教育界在面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实践提出的许多问题时显得无奈,对于数学课程改革的争论也是凭借个人经验有感而发,缺少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指导,常常陷入循环圈中。事实上,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实践提出的许多问题在历次课程改革中都曾经出现过,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和研究这些问题应当是建构中国数学课程理论的重要视角。本研究的论题“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属于“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领域。该研究对于揭示中国数学教育的特征,建构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解决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法、比较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来进行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本文拟研究的问题是“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给予我们什么样的经验和启示?”对于这个问题,又分解为叁个子问题: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具有哪些特点?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对当今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哪些启示?对于这叁个子问题回答即是本研究的结论。本研究以数学教学大纲(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将中国当代数学课程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选择数学课程发展道路时期(1949—1957),探索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58—1991),建立中国数学课程体系时期(1992—2000)。对每个阶段,从背景、事件及其影响叁个方面梳理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当代(1949—2000年)代表性的数学教学大纲、主要的数学教材进行纵向比较,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选择性、课程编排方式等方面,梳理总结出这一时期数学课程发展具有如下特点:中学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由只有一般目标发展成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的目标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目标结构体系。对目标的陈述方式也经历了由抽象、模糊到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过程;中学数学课程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的数量呈“正弦曲线”变化态势;中学数学课程的选择性经历了由“一纲一本→多纲多本→一纲一本→多纲多本”的循环式发展;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整体编排方式经历了由“分科→混合→分科→混合”的循环性发展。平面几何受苏联几何内容处理方式的影响,采用论证几何体系,并成为50年中几何内容处理方式的主流。代数内容在各个时期都采用“数→式→方程→函数”的处理方式,也出现过采用“数→方程→式→函数”的处理方式。在上述基础上,对我国当今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议: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述应当继承重视“结果”的传统,“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述应当具体明确,将学段目标、年级目标、知识领域目标、知识单元目标、知识点目标结合起来;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处理应恰当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现代化应与学生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相适应;数学课程的选择性,应关注地区差异,分类设置课程,编写区域化教科书,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要以主线统领,各知识领域内容相对集中,不宜太分散;几何内容编排应兼顾传统,采用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结合的方式为宜。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以教学大纲、教材为线索,系统梳理了我国当代数学课程发展的历史,补正了已有研究中的一些缺漏;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的定量和定性比较研究,揭示了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以史为鉴,对我国当今数学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但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史料(特别是教材)的收集不全面,对教材的特点研究不够。一些结论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提炼。

蒋凤宝[7]2008年在《论中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课程改革》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的帷幕刚刚落下,新世纪的曙光已照临人类的窗口。岁月悠悠,生命悠悠,人类社会从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正迈向一个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新时代。正如美国预测学家J·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是个新方向》一书中所言:“信息社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而是目前存在的现实。”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信息时代的来临,是每一个关心自己前途的有志之士都迫切关心的世纪话题。教育是百年大计,而教师是教育的灵魂;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随着新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中学数学教师要在信息社会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传统式的数学教学已经在世界各国的中学数学教学中落伍了。对于中学数学教师而言,应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包括:基础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科研信息素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继续教育乃至终身学习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高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及评价标准,并得出如下结论: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转变教育观念,实践信息教育”、“搞好软件、硬件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教育机构组织培训”、“学校的强制力”、“定期开展信息技术竞赛”、“经验交流”、“强大的技术支持:聘请专家为数学及计算机教师培训”、“学校及教育机构的鼓励与奖励制度”、“多媒体公开课”、“展示课和科研课及评课活动”等九大策略。而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以下五个维度:“应用于教学过程”、“应用于教学管理”、“应用于教学评价”、“职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有关的人文、道德和法律问题”;并将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每一个维度分为叁个要求等级,分别为:基本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围绕“五个维度”、“叁个等级”设计并建立了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李剑萍, 傅海伦, 张学强, 瀚青, 王国新[8]2000年在《世纪回眸1900-1999中国教育人物志 1900-1999中国教育大事志》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中国教育史是一部除旧布新的历史。沧海桑田,地覆天翻。在几千年封建教育的废墟上构建现代教育大厦,一切从零开始,谈何容易!凭着自己的热血、汗水和才智,现代教育的先驱们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贡献。历史因此而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我们因此而对他们满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素质教育下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D]. 刘榕兰.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2]. 200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C]. 佚名. 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 2005

[3].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 杨荣昌.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 浅析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J]. 胡大鹏. 明日风尚. 2016

[5]. 建筑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和教学[D]. 钟予. 中央美术学院. 2017

[6]. 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D]. 吕世虎.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7]. 论中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课程改革[D]. 蒋凤宝. 贵州师范大学. 2008

[8]. 世纪回眸1900-1999中国教育人物志 1900-1999中国教育大事志[J]. 李剑萍, 傅海伦, 张学强, 瀚青, 王国新. 山东教育. 2000

标签:;  ;  ;  ;  ;  ;  ;  ;  

素质教育下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