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科技,发挥新媒体在高校基层支部党建工作中的有力推动作用,必将进一步改进、完善高校学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提升基层支部党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高等院校基层党支部应扬长避短,将新媒体与学生党建工作充分有机结合,切实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以达到进一步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途径
引言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网络高校党建工作模式是高校党建工作未来发展的需要。高校党建工作者应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切实将建立网络党建工作模式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同时根据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制定针对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促进高校的未来发展。
1“互联网+”高效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在生活中几乎离不开智能设备和网络。可以说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并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高校党建工作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基于社会信息化大环境下的必然选择,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是顺应当前单位和机构管理的整体趋势。首先,“互联网+党建”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作模式,实际应用中最重要的是党建工作的网络教育平台,网络平台为后续党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媒介。建立健全立日常化的“互联网+党建”工作平台和管理体系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在发展高校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互联网+党建”不仅仅是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媒介和信息平台,同时也为高校党建工作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蓝图。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全面升级,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树立求真务实的钻研精神,真正落实高校的党建工作。第三,“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能够促进党的良好作风的继承与发扬。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作为新型的文化载体,互联网能够有效的连接师生之间与高校党政部门之间的纽带。通过“互联网+党建”这一信息技术平台,相关工作单位能够及时发布党的最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大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这些信息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师生能够共同参与到“互联网+党建”这一生态环境中,形成党务公开的管理模式,通过大量的信息交流和师生互动提高党建工作的宣传质量。
2“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2.1冲击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互联网如同“信息海洋”,具有开放、交互和共享等特点;“互联网+”如同“人工洋流”,加快了信息资源的交汇、融合与传播。互联网的开放性让“信息海洋”海纳百川,资源丰富多彩;互联网的共享性让“信息海洋”藏污纳垢,资源良莠不齐;互联网的交互性让“信息海洋”泥沙俱下,信息真假难辨。面对广阔的“信息海洋”,青年大学生往往由于缺乏运用“人工洋流”分析、处理信息资源的掌舵力,他们的“思想之船”容易受到“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的冲击而迷失自我、迷失方向。
2.2挑战了高校党建工作主体的权威
传统工作模式中,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党员接受教育的形式呈现多样化,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呈现多元化,思考问题方式的呈现多角化,不再局限于高校党建工作者“口耳相传”式的“传道授业解惑”。而“互联网+党建”的工作创新,在调动了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学生往往也会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来接受教育,从而弱化了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挑战了高校党建工作主体的权威。
2.3降低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认同
高校党建工作者是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和管理监督工作的主体,党建工作者对“教育者、管理者”的角色认同感较强。传统党建工作环境下,党建工作者占据主导位置,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而职业获得感较多。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破除了党建工作者和学生之间主体与客体的界限,弱化了党建工作者的主导权、控制权、话语权。实际工作中,党建工作的成效容易受到互联网“信息海洋”中“惊涛骇浪”的冲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威容易受到学生的质疑和挑战,以至于出现“千言万语的‘谆谆教导’,不如只言片语的‘心灵鸡汤’”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党建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认同感。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3.1树立网络党建工作意识
强化“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应首先树立网络党建工作意识,将高校党建工作与“互联网+”合理融合起来。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改进自己的党建工作意识,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所以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应将网络引入到高校的党建工作之中,建立网络党建工作模式,利用网络的优势以及正面影响,提高的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这就需要高校党建工作人员能够树立网络党建工作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全力支持党建工作的展开,从而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创新。
3.2提高党建宣传教育力度
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同时,还应注重做好党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从而更好的展开党建工作。高校要完善党建网站建设,利用专门网站进行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的党建宣传教育力度,更好的完成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促进高校党建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党建宣传教育工作,例如:在移动网络Wi-Fi界面开辟党建宣传教育栏目,学生通过连接无线网络,既可以接收到相应栏目推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拓展党建宣传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可以及时传达上级部门的信息让学生真正了解党建工作。
结束语
当前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技术的认可度和应用程度较高,能够极快的适应智能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高校“互联网+党建”的教育平台能够很快被学生群体接受。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党建工作中的信息能够有效的大面积的进行宣传和拓展,对于弘扬党建主流价值观、抵制不良信息影响具有极大的作用,使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能够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石玉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36(1):77-80.
[2]周敏.“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128-129.
[3]陈玉林,曹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C]“决策论坛———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
论文作者:李依繁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互联网论文; 党建工作论文; 党建论文; 高校论文; 教育工作论文; 学生论文; 工作者论文; 《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