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脑病科 江苏 扬州 225002)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方法:调查分析本院50例脑梗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每个环节的护理。结果:脑梗塞病人经各环节的护理,疗效显著,病人均出院,满意度100%。结论:对脑梗塞病人各环节实施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 脑梗塞;全方位;护理;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206-02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常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多见于老年病人,男性多于女性。它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由于脑梗塞患者发病后多有行动上的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1]据相关报道指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特殊的全程优质护理,对患者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脑梗塞病人,其中3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44~88岁,平均72.56岁,住院时间8~44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3.8天,所有病例均有肢体乏力,均经头部CT确诊,经精心治疗和全面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2 方法
对50例脑梗塞病人采取统一调查表调查,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诊断、CT检查、临床表现、病情转归、住院天数、满意度等。
2.一般护理
2.1 心里护理
因为突然出现肢体感觉异常、瘫痪等,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早期表现为焦虑、易伤感、易激惹,后期常出现抑郁、苦闷、悲观等。应积极稳定病人情绪,从入院开始即帮助病人适应住院生活,尊重其人格,多与病人接触交谈,了解其心理动态及情绪波动的原因,鼓励家人多探视,使其充分享受亲情。消除有害刺激因素,帮助病人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耐心向病人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治疗方法及目的,鼓励病人振奋精神,积极配合治疗。
2.2 病情观察
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肢体活动状况;观察有无口角歪斜和鼻唇沟变浅,有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情况;注意有无头痛、呕吐等脑水肿、颅内高压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遵医嘱给予吸氧,积极预防并发症。
2.3 用药观察
遵医嘱用药,做好观察,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用药时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滴速不宜过快且不可随意调节,以免导致头部胀痛,面部潮红等不适。使用去纤酶、尿激酶等药物溶栓时,用药前应按要求做好皮肤过敏试验,检查凝血机制,定期查血象,发现皮疹,皮下瘀斑等立即报告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久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为减轻肠胃道反应,宜在饭后服用或与碳酸钙等制酸剂同时服用。此外,该药还能导致出血倾向,如出现皮肤瘀斑、鼻衄及牙龈出血等,应及时报告。老年病人降压药要定时服用,不可擅自服用多种降压药或自行停药、换药,血压不宜骤降骤升,以免引起头昏不适。
2.4 口腔和皮肤护理
患者的基本护理措施应进一步强化,为避免出现口腔感染,每天采用清洗液或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的口腔部位,而且要按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和按摩,预防褥疮。[3]不能翻身时,尽早使用气垫床,并给予叩背。尿潴留者给予保留导尿,保持床单干燥整洁,保持皮肤卫生,尤其注意外阴及臀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必要时予缓泻剂。
3.知识宣教
3.1 饮食指导
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蛋黄,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重。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食或过分饥饿。
3.2 进食指导
吞咽困难者应于坐位或头高侧卧位(健侧在下)喂食为宜,缓慢喂入,不催促病人加快吞咽速度,起病24—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或进食时反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质,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勺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病人吞咽,偏瘫病人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汁或糊状物为宜。
3.3 休息指导
急性期卧床休息,头部禁用冰袋或冷敷,为防止脑血流减少,应取平卧位,头部不宜抬高,注意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神志不清,躁动及颞叶梗塞合并精神症状的病人,应留陪护、加床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
3.4 活动指导
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进行床上,床边及下床活动,卧床期间,坚持全身运动如:扩胸、深呼吸、腹部按摩等,主动运动患肢,鼓励患者每天坚持康复锻炼,并根据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锻炼方式和强度。
4.出院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与锻炼,减轻体重,控制脂肪食物,戒烟酒,忌暴饮暴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渡操劳。注意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药。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消除栓子来源,防止复发。一旦发现手指麻木无力或短暂失明或短暂的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可能为脑缺血先兆,应及时就诊。
5.讨论
对脑梗死病人施行早期系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4]有效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脑梗死的复发,恢复语言及患肢功能,使患者获得疾病相应知识,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增强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1]张艳.综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价值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年第5卷第2期.
[2]舒赛.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吉林医学2013年11月第34卷第32期.
[3]栾照敏.23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年第20卷第10期.
[4]蔡佩丽.不同护理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年第20卷第1期.
[5]邵慧,刘美玲.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识别与护理 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1月第11卷第2期.
论文作者:李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4
标签:病人论文; 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脑梗死论文; 有无论文; 体征论文; 肢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