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行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经济效益论文,评价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早在1975年,我国就制定了工业企业八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统计报表。到1977年则开始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考核。经历了1982 、1988、1992、1997等四次调整,现今,共有七项指标,具体是: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这套指标体系主要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和产销衔接状况。从历次考核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评价指标体系促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考核指标看,数量由少—多—适当;内容由简单—繁杂—比较科学这样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过程。
现行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运行已经一年多,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现行指标体系中总资产贡献率是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数
这个指标的分子中的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之和。对于补贴收入,它是指企业收到的各种补贴收入包括国家拨入的亏损补贴,退还的增值税等。而营业外收支净额反映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得到的意外“纯收入”。这两块与分母资产总额不配比,也不能说是资产的贡献额。
此外,从指标名称中的“贡献”两个字来看,所谓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额,除了包含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外,还应包括企业职工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等。因此目前指标计算偏小,应当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额/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数×100%
2.现行指标体系中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它所反映的是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保值增值率=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此项指标在计算时,当结果大于100%, 则认为企业的资本得到保值,反之,则没有保值。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以下这些情况:
①企业在本期由于种种原因发生了实质性的增资或减资。
②企业在本期内出现非经营性权益的增减,如:接受捐赠、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
③由于企业资产重估,帐面所有者权益额发生增减变化。
④本期企业实现的利润没有在本期内进行分配等等。
在以上这些情况下,计算出资本保值增值率的结果,并没有真正反映企业经营者在本期内所取得的成绩或失误。以上这些增减并不是企业资本在本期内自身的增值。
当然,这些情况都是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以货币计量和币值不变的假设前提下出现的,但在市场经济下发生通货膨胀时,由于币值变化,导致计算的结果更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完善如下:
资本保值增值率=(1 +报告期经营性所有者权益增加额/(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报告期非经营性所有者权益增加额))×100%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可以再除以(1+f),f为通货膨胀率。
3.资产负债率作为指标体系新增设的指标,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负债率也有所不同。西方发达国家负债率一般为30—40%左右,日本为80%左右,而我国的资产负债率究竟是多少呢?国家在计算时提供的标准值是≤60%,我国目前国有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自有资金很少,企业的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等,对于发行股票的毕竟占有很小的比例,大多数国有企业还要通过借债经营,因此导致负债率居高不下,但是只要企业的投资报酬率高于借款利率,就可以负债经营,况且国家目前几次降低银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减轻了国有企业的压力。一些国有企业抓住机遇,通过融资,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也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因此考核企业负债经营情况,应该考察其偿债能力,我们认为只要企业能偿还到期债务,不陷入债务危机中,就可以负债经营。因此设置指标如下:
现金到期债务经=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债务
因为企业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经营现金净流入可以从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中取得。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
4.现行指标体系中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是用来反映企业投入的流动资金运用效率的高低。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2/累计月数
由于分子“销售收入”包含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分母流动资产是指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等。作为存货,对工业企业来说,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是工业企业的主要流动资产,占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大部分。作为应收帐款,它和存货一样,在流动资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及时收回应收帐款,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反映出企业管理应收帐款方面的效率。而其它流动资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等,其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经营好坏,甚至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如:股票、国债券等等,因此将对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考核转化为对存货和应收帐款的考核,以突出主要矛盾:
存货周转次数=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2/累计月数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12/累计月数
我们建议存货周转次数和应收帐款周转次数的权数分别为9和6。
5.现行指标体系中成本费用利润率是用来反映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和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和费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国家目前采用公式如下: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这个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子与分母口径不一致。分子“利润总额”既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额等;而分母“成本费用总额”仅指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口径明显小于分子。分子“利润总额”中所包含的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额等与报告期产品销售成本、期间费用等并不存在直接相关的联系。而且,随着企业多样化经营日益普及,对外投资收益在企业利润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就不是真实地反映企业主营业务本身的投入和产出之比,也就无法达到考察企业成本高低以及降低程度的目的。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的经济效益问题,应当抓住主要产品、主营业务来分析,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建议采用主营业务成本费用利润率。
主营业务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成本×100 %
6.在现行指标体系中产品销售率是用来衡量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现价)
这个指标存在二方面的不足:
之一是:分子“工业销售产值”与分母“工业总产值(现价)”之间存在内容不完全匹配。工业总产值在计算中包含了与销售活动无直接联系的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之二是:工业企业遵循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在确认销售时依据权责发生制,以所有权的转移来确认销售。但在相互拖欠货款的今天,依据此计算出来的产品销售率仅仅反映的是产品符合社会需要,已经被购货方使用,而企业的应收帐款数额则居高不下,导致一些企业无法再进行下一期的生产。用产品销售率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出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与产品销售率上升相伴的现象。
建议取消该项指标。
7.在整套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缺乏反映企业科技投入经济效益的指标,我们建议设置指标新产品利税比重,权数定为13,计算公式如下:
新产品利税比重=报告期新产品利税额/报告期利税总额×100 %
报告期新产品利税额可以从目前实行的“超级汇总”中有关科技投入的报表中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