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编辑素质的转变_能力素质论文

论当代编辑素质的转变_能力素质论文

当代编辑的素质转型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代论文,素质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51(2004)05-0123-03

编辑素质转型是能力、思想意识、观念态度等的转化,由不适应走向适应,最终,进入到编辑的新境界,开创编辑工作的新局面。具体说来,转型是素质上的更新和变化。编辑素质转型,已成为编辑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虽然在目前的编辑学界多数编辑都能够承担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多数编辑只是局限于一般的水平上,并没有从更探的层次上培养锻炼自己,因此,编辑素质转型对于用新型的文化发展观指导编辑工作十分重要。编辑素质转型应该以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转型为基点,实现编辑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

一、思想观念素质转型

这方面的转型主要包括出版活动在认识观念上的转型、政治判断力的转型以及思维模型的转型等。思想观念的转型是编辑素质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1.出版活动认识观念的转型。出版活动中的认识观念包括对出版活动、出版单位、出版物等性质的认识。(1)传统观点片面认为出版活动属于文化活动,是意识形态的阵地。现代出版观点认为出版活动及其过程应在市场条件下运行,片面强调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就会形成出版活动远离社会、远离群众、远离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落败。所以,不能把社会效益作为衡量出版活动的惟一尺度。(2)出版单位就是企业。出版活动的价值就在于创造经济价值或社会效益的多少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3)出版物就是商品。从商品属性看,出版物作为商品,凝结了劳动者的智慧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交换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出版物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商品生产的性质界定出版活动中的认识观念的转型,是编辑观念转型的重中之重,是做好新时期编辑工作的重要条件。

2.政治判断力及辨别能力的转型。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它是一种传播媒介,具有舆论导向功能。它的社会影响是不以编辑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一前提下,编辑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出版作为党的舆论阵地和政治喉舌,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这是出版工作的最大政治,是编辑的党性原则,是出版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指导方向。要坚持出版工作为社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加强对编辑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十分重要。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激烈交锋,培养编辑的深厚的政治理论知识、政治素质以及编辑政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成为判断出版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坚持正确出版方向的关键要求。

3.思维模型的转型。思维模型是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编辑思维模型转型要求有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有反映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的能力;有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思考新的问题的能力;有判断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信息不断发生变化的能力。所以,从提高编辑能力的意义上说,编辑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精神文化的传播者,是文化传播的岗哨。思维模型转型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为新知识寻找新的天地,为科研成果寻找新的应用领域,为新的学术动态提供新的阵地。编辑思维模型的转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趋新求同模型。趋新求同要求编辑善于吸取新的知识,关注客观事物和学术动态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向,追求富有变化的知识,用富于变化的思维模式去解释新观念,探讨新的问题。(2)趋同求异模型。在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要善于发现各种事物、各种问题之间的差异性、特殊性。具体表现就是在日常的组稿、选题、出版的过程中,排除那些选题类似、观点雷同的稿件,对那些选题新颖、观念超前且符合实际的稿件,即使是选题相同的稿件也要选择它们论点的差异性,论理的不同性。在方法上,从新的角度选择那些有不同思想观点的材料,具有不同论证方式不同论据的文稿。本着这样的思维方式,专心注意发现每篇文章中的创新之处。(3)评价判断模型。这一模型要求编辑人员要随时更新知识观念,培育自身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判断能力。培养工作的主动性,在工作中去发现、去创造;要求我们在选稿、组稿和出版过程中必须以价值评价和选择为依据;要求对新课题要有敏感性,对新学科、新成果、新观念、新体系,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创造性为尺度评价和接受它们;要求在思维尺度上,具备严密性、准确性、逻辑性和规律性。

二、知识结构素质转型

这一转型主要包括科学价值观培养能力转型、知识模型替换与拓展转型、阅读能力转型等。知识结构转型是出版创新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编辑素质转型的核心。

1.科学价值观培养能力转型。图书作为创造人类精神文化的产品,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产物,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新知识不断增加,传统的知识不断积聚,对编辑来说,已经成为交流各种文化信息的阵地。在这一前提下,编辑只有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才能增强评价和选择文稿的能力,提高捕捉新的信息和掌握文化动态发展的能力。是否选择有文化价值的文稿取决于编辑人员是否具有科学的文化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哲学界把它界定为主体对文化的认识和评价。我们所讲的是指编辑人员的文化价值观,与创造文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具有哲学所讲的价值观的内含。不过,编辑的科学文化价值观又必须和编辑工作的性质结合起来谈。编辑的科学文化价值观是对特定社会文化的创造和主观认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编辑的劳动是在作者文稿基础上进行的加工、再创造性的劳动,是编辑出版工作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的理性概括,是编辑人员在进行价值选择时对个体或群体的经验的自觉总结。编辑的科学价值观内化为价值尺度,具体表现为编辑人员对学术信息的敏感性,对科学发展动态的准确反映度,对各种新课题的捕捉能力。创造力也是编辑人员科学价值观外化的表现。在已有稿件的基础上,编辑人员依靠创造力,对有关课题的合理性进行总结,提出新的见解,发现新的范畴和新的研究方法。编辑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科学价值观的另一种外化形式。任何一个编辑都应该具备论证严密、概念规范准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具备这种能力之后,编辑人员才能选择那些能够为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进行论证的文稿。因此,我们说编辑的科学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发展的晴雨表。

2.知识模型替换与拓展能力的转型。具备多种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是编辑必备的业务能力。因为,编辑是创造精神文化的劳动者,需要发现具有各种价值的文稿。文稿中具有丰富的知识内容,要理解和判断文稿的价值,编辑人员就应该具有相同的知识内涵。培养编辑人员具有横向知识结构和纵向知识结构相并存的业务能力。横向知识结构是指知识内容的广度。作为编辑人员至少应该掌握两门或更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原理。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如哲学本身就与物理学、化学、其它自然科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哲学中有丰富的物理学知识、化学知识、数学知识等,当然,这些知识并非要求编辑人员全部掌握,只是要求掌握其中的一些原理,为文稿提供更多的论证依据和实例。编辑纵向知识结构是指掌握知识的深度。所谓知识的深度是指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如,什么是历史知识?什么是古代历史知识?什么是近代历史知识?什么是现代历史知识?等等。实现知识模型转型,需要把横向知识结构和纵向知识结构结合起来,编辑才能够做到博学多识,成为真正的专家。一般说来,编辑应该具备两个专业或更多的专业方向,这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第一个专业方向是指编辑所属学科的业务专长。该专长应该具备纵向知识结构的深度。在该学科领域内,创造出有一定发言权的有价值的专业论著(通常说的文稿),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第二个专业方向,是指编辑的业务能力。作为编辑不仅要懂得一定的编辑专业知识和编辑理论知识,还应掌握编辑哲学、编辑美学、编辑文学、编辑伦理学、编辑社会学、文字学、辞书文献学等相关的编辑知识。同时,在编辑专业领域内,还应掌握编辑工作的某些技能和技巧,以便把文稿加工得更好,符合出版要求。多个专业方向是指编辑应该掌握多个普通学科的专业知识。如,编辑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语言加工润色能力,需要懂得准确的语法知识。任何一部文稿都不是现成的,在语言上存在着语法、词句不准确的毛病,都需要编辑人员能够使之语词生动、形象、通畅。通过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学术观点。语言能力也决定着一部文稿的应用价值。有时,文稿的语言是否通畅、活泼,决定着文稿能否被采用。语言的功用也表现着编辑的思维特点和工作经验。编辑要提高工作质量,也必须过语言关。编辑至少应具备一种外语能力,在外语的帮助下,编辑人员可以随时发现和掌握同一时期内国内外的重大的学术信息和科学发展动态。外语能力可以帮助编辑按照版权的原则把国内的学术信息、出版动态以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这有利于提高图书出版的声誉和影响,扩大知名度,并获得相关效益。

3.阅读能力转型。哲学一般把能力与主体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力多指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心理学把能力归结为个人的心理、个性和品质,能力受限于工作范畴。这里所讲能力是指编辑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编辑个体活动相结合。编辑工作是创造精神文化的劳动,直接与学术信息发生联系。编辑能力的性质应该与信息结合在一起。而编辑工作又是直接阅读文稿、加工文稿、润色文稿。编辑能力必然与文稿发生联系。其表现是快速阅读能力和准确的识别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是编辑人员的基本功。在信息时代,对编辑本职的能力和对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编辑人员如何满足这种要求,那就是迅速的审阅大量文稿,从其中发现那些有价值的学术信息。

三、实践能力转型

这一转型包括竞争意识转型、公关意识转型、品牌意识转型和人才观念转型等。实践能力转型是在新型文化观指导下完成编辑工作的基础。

1.竞争意识的转型。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其价值是作者智慧和编辑智慧的总和。其使用价值是它的物质性以及社会性。由此出发,编辑人员对其生产的产品,必须注意质量,增强质量意识,并把自己的产品推向流通渠道。我们以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社会功能的要求,发挥它的传播媒介作用,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过,图书这种商品是特殊的。因为,图书是从社会效益与质量出发,强调它的商品质量。没有质量,商品的价值就得不到实现。社会效益是图书质量的前提。它的社会功能是教育、引导与宣传,这是它的质量的效能。通过发挥质量效能,图书出版的经济效益才可能实现。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矛盾的,在图书生产过程中,具有同样的作用。既然如此,编辑人员必须以质量为前提,引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遵循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存优淘劣的原则,增强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当然,我们强调编辑人员参与竞争,但要遵守竞争原则:平等竞争,讲究职业道德,以质量取胜。

2.公关意识的转型。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本质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应该像其它产品一样,被人们所认同和购买。但实际上图书像其它商品一样,相互间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编辑所具有的公关意识是取得竞争成功的关键要素。每一个编辑周围都有很多的群体,有学者群、读者群、作者群以及其它一些社会关系团体,通过这些群体可以增强对图书的购买力。每一个编辑人员都是一个文化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某种程度上说,编辑人员又是一个推销者。每一种产品在社会上都有推销员为其寻找出路,图书编辑人员也应该为自己的产品承担推销的任务。这就需要编辑人员有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图书这种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身的特殊商品要求编辑人员既是传播者,又是推销者,可以借鉴国外大型传媒集团的经验,组建大型图书俱乐部,采取会员制方式加强图书发行。

3.品牌意识的转型。品牌意识转型是指编辑在出版活动中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具体表现是实现品牌创新。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就是因为它把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同时,节省了消费者鉴别和搜索的时间,并获得了质量的信誉。出版品牌具有其他产品品牌的特征。但由于出版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体,以某种新意为基础创造奇异的销售功能。出版品牌延伸为出版企业的品牌之路。编辑的品牌意识是对出版品牌的市场信誉和质量的认可和反映。

4.人才观念特型。人才观念转型是编辑通过对文稿的选择和评价实现对创作者的选择和评价方式的转型。这一转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文稿的选择不单纯局限于社会效益的基点上,而以出版消费市场的需求选择文稿和创作者;(2)通过培育有创新能力的创作者,创造品牌产品,开拓出版消费市场,建立出版人的诚信;(3)惟才是举,不论创作者是否是名人,只要其作品符合出版要求,就要善于出版,敢于出版,培养出版创新的人才;(4)编辑要勇于把自己作为出版创新的人才。在编辑工作中,编辑要敢于把自己的创新思想渗透于文稿中,使文稿更具有符合学术前沿、文化发展动态、体现时代精神和新型文化发展观的作品。

收稿日期:2004-04-05

标签:;  ;  ;  ;  ;  ;  

论当代编辑素质的转变_能力素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