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4;2.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4)
摘要: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肠造口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3个月后用社会影响量表及SAS和SDS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社会影响量表及SAS和SDS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能显著降低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并改善其心理状况。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肠造口术;病耻感;心理状况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部分患者术后于腹部行永久性结肠造口。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便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病耻感是指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一种内心耻辱感,可表现为被标签化、被歧视和贬低、被疏远和回避、不被理解和接纳等[1]。据研究资料表明,肠造口患者由于身体形象的改变和担心排泄物的外漏及身体的异味,常有严重的病耻感。协同护理模式基于责任制护理,鼓励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强化集体协同护理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起积极导向作用[2]。目前国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进行护理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尝试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首次行永久性肠造口术患者;年龄≥18岁;自愿参与本研究,对本研究知情;会使用智能手机。排除标准:语言沟通障碍或有精神疾患;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6.72±4.89岁;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6例,高中及以上16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7.32±4.32岁;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18例,高中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包括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加强病情观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等。观察组在上述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开展及患者对护理信息的接纳。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体贴关心患者,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协同护理的方法,引导患者家属自觉参与健康照顾,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有序实施。
1.2.2 健康指导 术前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方式及术后肠造口可能导致的形象紊乱,让患者及家属对术后可能面临的护理问题有心理准备。术后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切口及肠造口的护理指导。反复多次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示范肠造口护理的技巧,鼓励患者家属参与,让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前基本掌握肠造口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通过微信、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指导。
1.2.3心理护理 肠造口患者由于病耻感,常存在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造口影响自体形象,更担心亲人及朋友嫌弃自己,因而不愿意与他人接触,容易出现孤独、抑郁、社交状况差等表现。责任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的教育程度及家庭背景,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进行情感表达,并引导患者家属多对患者进行情感支持。
1.3调查工具
1.3.1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社会影响量表于2000年由Fife等[3]编制而成,2007年Pan等将其翻译成中文(台湾)。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用于调查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量表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共计20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16。量表采用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感知到的社会影响越大即病耻感越强。
1.3.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SAS和SDS由Zung分别于1971年和1965年编制,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自评量表,均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原始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分数越高,症状越明显。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同比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病耻感得分情况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I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病耻感得分比较(X±S ,分 )
3讨论
肠造口患者由于身体形象及排泄方式的改变,往往对造口的存在感到耻辱。由于病耻感,患者会将造口看成是一个禁忌,特意隐瞒,患者的一味隐瞒及社交回避等行为,常使自己失去情感上的支持,而出现负性情绪。研究资料表明,肠造口患者负性情绪程度越严重,其感受到的病耻感水平越高。协同护理模式由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根据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及需求共同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护理措施,并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给予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帮助。在护理的过程中,家属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给予情感支持,使患者情绪稳定,勇于敞开心扉,跟家人及朋友进行交流,并能正确接受疾病所带来身体形象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降低病耻感。
王艳[5]等的研究指出由于病耻感的存在,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缺乏自信,自尊水平较低,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协同护理模式侧重于集体协同护理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强调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应对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提高自尊和增强自信心,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协同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社会影响量表的评分及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协同护理模式能改善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及焦虑抑郁情绪。
综合上述,对肠造口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降低其病耻感,并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心理起到积极导向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徐芳芳,于卫华.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5,30(02):108-110.
[2]龚凤翔,段冰雪,李明珍,刘兰春,邓爱辉.协同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30(05):519-521.
[3]康莉,郝楠.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7,31(28):3527-3530.
[4]张伟,王维利,洪静芳,陈艳.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住院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筛查中临界值的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19):1-4.
[5]王艳,杨富国,王淑云,刘绍,鞠陶然,马慧,夏婷婷.自我隐瞒和自尊在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杂志,2017,32(12):76-78.
论文作者:林翠娟1,唐英姿1,肖群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家属论文; 量表论文; 模式论文; 状况论文; 抑郁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