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中“硅谷”的兴起、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硅谷的产生、问题与对策--(杜绵生,杨居杰,高心郎)_农业发展论文

中国农业中“硅谷”的兴起、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硅谷的产生、问题与对策--(杜绵生,杨居杰,高心郎)_农业发展论文

论中国农业“硅谷”的崛起、问题与对策——On the Emergence,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Agricultural Silicon Valleyin China——(Du Miansheng Yang Juejie Gao Xinrang),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硅谷论文,中国农业论文,对策论文,Countermeasure论文,Agricultural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园区是70年代后全球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它是一种高技术发展共生的经济、社会现象,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新经济生长点及新型现代组织管理形式,已经并且正在对世界各国的高技术竞争、科技进步和人类未来历史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高科技园区,在世界各地的名称不尽相同,有“科学园”、“工业园”、“研究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区)”、“技术三角带”、“高技术开发中心”、“基因谷”、“硅谷”等等。尽管名称、组织、范围、特点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知识、技术、人才高度集中和融科研、教育、生产为一体的科技资源综合性开发区域。据1996年一份资料统计,世界高技术园区已达635个,我国迄今也建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区。 但截止目前为止,所有科技园区一律姓“工”。今年3月25 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填补了农业科技园区的这一空白。

我国到目前为止创建的5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一些开发区在发展规划中拟采取园中园的模式,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项区划建设。我国正在筹建或建设中的省级及其以下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如原陕西杨凌农业高新区、辽宁东陵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山东济南农业高新区、吉林农业高科技园、天津翠屏湖农业科技开发园、海南美亭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海南澄迈农科城、江西南昌市水产工程高新区、广东省东莞市农业高新区、厦门闽台农业高科技园、上海嘉定四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以及陕西西安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等,由于农业本身的特殊性和体制、资金、政策、市场等种种制约因素,致使它的发展规模、产业化程度、全效益等方面与工业、经济等开发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发展缓慢。

农业是民族的绿色“心脏”,是人类的哺乳业,农业是定天下的全社会产业,农字号问题是天字号问题,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农业,勿忘农业。实践证明: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没有农业便没有发展是一条硬道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90%的国土面积在农村,80%以上的人口是祖居农村的农民,农村人口占全世界农村人口的1/4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9 亿多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的三个基本手段(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和劳务输出)缺一不可,这是我们的国情、农情,也正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广阔天地和潜力所在。

我国现有农业科技人员53.2 万人, 近年来平均每年向社会奉献7000多项科技成果,近10年来,我国已有部级以上的农业科技成果2 万多项。但应用推广的仅占30%左右,大面积推广应用仅为15%,真正形成产业化的很少,究其症结也仍在于体制、市场、政策、经费、物质等诸多方面的制约,而且,没有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科委、计委先后批准建立了100多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仅有13 个农业研究中心,这样国家就从大气候和大环境上延缓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家们认为,发展我国农业采用粗放的传统方式已无出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新趋势表明,必须广泛采用生物技术、电子技术、航天和核技术等高新技术创办农业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武装农业,重点发展有重大突破和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产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才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选择。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重要基地。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国家农业示范区),是以农业为主体,以相关工业、服务业、贸易业、旅游业为延伸,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实体和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管理体制,它的特点与其他高新区一样,突出“高”和“新”,超前示范,率先做出样板,指导和带动全局。

建立国家级农业示范区,至今在世界上都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要靠我们独创。根据国际国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状,参照国家科委制定高新技术范围的11个方面,依靠杨凌农科城的科技优势,借鉴陕西省批准建立杨凌农业高新区近6年来的实践经验, 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杨凌农业示范区将以具有分子水平和有大的突破、大的创新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主,结合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与特点,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为宗旨,其发展新思路、产业范围和区域范围及主导产业如下:

1、发展新思路。国家级杨凌农业示范区, 充分发挥杨凌农科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高层次科技人员十分集中的突出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给予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优惠政策,园区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全面安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立足产业,形成规模;滚动发展,着眼未来,面向世界”的基本方针和“有所赶,有所不赶”、“顶天立地,后来居上”与“起点高、机制新、管理严、领导强”的原则,重点抓好“三高、三新、三化(即三高: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三新: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三化: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吸引和分流一批科教人员、管理干部、企业经营人员,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尽快创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值、高市场占有率的拳头产品,促进农科教、技工贸一体化,使国家级杨凌农业示范区,实现跳跃式发展,形成农业高新技术高起点、大跨度的发展特色,开拓创新,瞄准21世纪,逐步成为我国培养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推广开发方面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我国农作物种子、苗木、畜禽良种的培育繁殖和供应基地;成为培育我国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辐射源”;成为我国农业科研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深化农业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示范试验区。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将逐步实施由陕西省与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共建,实行农科教、产学研、农工贸相结合,通过发展重点学科,单位优势重组和整合,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使整个示范区成为西北乃至国内有较强优势,在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农业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体系的样板和发展持续农业的综合样板。

2、产业范围。重点在以下10个方面进行突破与产业开发。(1)动植物基因工程;(2)动植物细胞工程;(3)农畜良种工程;(4 )酶工程;(5)生化工程和多样化食品、饲料开发、生产技术;(6)生物环境工程及农业环境保护、抗旱、土壤改良、节水灌溉与区域综合治理技术;(7)农业资源保护开发和再生资源转化利用技术;(8)农用遥感核辐射和计算机软件技术;(9)生物农药和农用精细化工技术; (10)能产生高效益的其他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

3、区域范围及主导产业。国家级杨凌农业示范区由科学园区、集中新建区和若干试验基地组成,面积20平方公里。科学园内由驻区十大科教单位及其试验基地组成。示范区的农业科研将以应用型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为主,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商品化为目标,针对陕西、西北地区乃至我国农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取得突破和辐射。按照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勇于创新的原则,由陕西省、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筹措投入资金,在杨凌示范区拟建设和完善成为辐射全国的小麦研究、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研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并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并拟筹建和建立农作物种子、畜禽良种、生物农药、薯芋化工、林产品、葡萄与全汁葡萄酒、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专用肥、天然饮料及营养保健品、新型兽药、节水灌溉设备引进与国产化、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无毒苗组织快繁等13个主导产业。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前景十分诱人,实现产业化是农业技成果物化的最终归宿点,是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取向所在,是农业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最好途径。当今国内外新兴的工厂化高效农业,是向传统农业发起的一场挑战,是一项新的产业技术,且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所谓工厂化高效农业生产,是指在人工控制或制造的环境(设备场所)条件下,不依赖太阳和土壤,而利用水体,使动物(主要是养殖业)、农作物、蔬菜等不受大自然因素制约,实行企业化、机械化、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以达到可控的先进设施式的连续生产,使高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

为了加大高新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力度,充分发挥科技释放效益,尽快实现农业及国家级农业示范区的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目前必须优化强化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抓好实施农业知识工程。农业知识工程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利国利民的新技术,也是高技术应用于农业的重要创举。以提高竞争力起推动作用的项目作为重点,组织跨部门、跨地区的高新技术力量,集中突破,吸引科研、高等院校,包括政府的一些农业科技研究部门、农技推广部门等参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并率先进入农业产业示范区,为农业持续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贡献。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成为发达产业。当代农业的发展新趋势和演化已形成了明显的两大格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农业上普遍实行了现代化之后,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发达产业;而在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依然并存,必须走产业化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经营一体化,主要突破口是必须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选准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产业化的支柱。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要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发展不同类型的主导产业,切防趋同化,注重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高市场占有率、劳动力密集的产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升级,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第三,制定高新技术在农业应用的发展规划。在2010年规划和“九五”计划实施期间,对一批比较成熟,在生产上确有成效的高新技术要大力进行开发、推广和应用。如动植物基因的分离、修饰和导入、微电子技术等。为了适应农业高新技术的国际竞争,以便统筹安排,组织宏观协调指导工作,建议成立全国高新技术农业应用工作委员会或指导委员会,重点是编制规划,组织协调,制定政策,建立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开发区(示范、试验区)和国家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规划中规模要适当。要有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免开而不发造成浪费;区内产业分区要合理,尽量做到整体优化。如良种繁育研究要考虑到远离同类作物,选在一个独立的地块较合适。农产品深加工区要建在离原料产地较近或在公路、铁路附近,以达交通运输方便,降低成本等农业特点。

第四,设立农业高新技术应用基金。创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最大困难是短缺资金,为保证这一工作的支撑力,必须由国家给予投入。特别是加强中间转化环节所必须的经费。建议在国家高新技术开发经费、农业基建投资和技术改进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专款,其主要用于建立高新技术农业产业示范区或重点示范基地,并争取列入国家“火炬”、“星火”、“攀登”、“攻关”等计划内。同时,积极利用外资扶持高新技术在农业应用方面的开发与发展。国家科委火炬办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启动费和贷款额度上应予倾斜,并努力争取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无息、低息贷款等。

第五,强化立法工作。国家应组织力量尽快制定高新技术产业振兴法、生物技术产业振兴法、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的奖励法以及农业信息产业振兴法等。

第六,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凡批准进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企业和外商投资项目、技术引进项目等,在工商、税务、金融、外贸、海关、商检、人事工资、奖励等政策,必须配套“硬化”。并要优于经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才能富有吸引力和保证实施。

第七,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群。通过火炬计划等的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选择若干家农业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示范工程,从项目、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上做出示范,促进产品升级,逐步将其提升为高新技术企业。并选择一批管理水平高、开发能力强、生产经营规模大、有高新技术拳头产品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尽快成为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形成大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和实现产业化,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而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正是实现农业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基地,是输送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我国面向21世纪农业高新技术重要的辐射源,是高新技术长入农业经济的示范区,是农业创汇、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创建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杨凌农业示范区之后,应相继建立更多的中国绿色“硅谷”,以不断探索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区域、不同模式的现代化农业模式,来支持和发展农业,促其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农业示范区要加强与国内52个高新区和亚太科技园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大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国际化步伐,共创我国以至世界未来农业的辉煌。

标签:;  ;  ;  ;  

中国农业中“硅谷”的兴起、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硅谷的产生、问题与对策--(杜绵生,杨居杰,高心郎)_农业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