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式分析及研究论文_祁秀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式分析及研究论文_祁秀珍

祁秀珍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 848000

【摘 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尾数的奇偶分为研究组60例以及参比组57例。参比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方式进行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参比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参比组,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的患者人数多于参比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比组,差异结果同样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对其临床效果具有很高的促进作用,患者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004-01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患者伴随有四肢麻木的症状,对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1】。临床中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以保守治疗为首选。随着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中医治疗与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操作简便、成效显著以及价格低廉,为患者所认可。本文对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方法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过CT检查或者X线片检查确诊,资源参加本次研究活动。排除严重皮肤疾病、感染性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尾数的奇偶分为研究组60例以及参比组57例。研究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在36-72岁之间,平均为(51.6±7.3)岁;病程最短的为5个月、最长为4年,平均病程为(2.1±0.3)年。参比组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34-75岁之间,平均为(52.5±7.7)岁;病程最短的为6个月、最长为4年,平均病程为(2.4±0.5)年。对研究组与参比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施统计学处理,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比组57例患者又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例如牵引治疗和护理、药物治疗和护理等,结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

研究组60例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包括:(1)中医饮食调养:患者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富含有纤维素与维生素的果蔬,保持饮食的清淡,并结合患者的辨证分型进行饮食调养。合并有气滞血瘀的患者给予当归牛肉汤等活血化瘀的食物;风寒湿滞的患者多食用驱风、利湿的食物,例如薏仁、红豆以及芡实等;对于肝肾亏虚的患者给予温补滋养的食物,多喝猪骨汤等。

(2)中医药护理:结合患者的临床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剂口服,主要有行气止痛、滋补肝肾、化瘀活血、强健筋骨等分类。与餐后半小时温服,而每天给予1剂。对于气滞血瘀的患者结合临床症状采取中药包外敷的方式质量,挑选质量合格的吴茱萸、白葱头、肉桂以及花椒,捣碎炒热之后使用纱布包裹好,对疼痛的部位进行热敷,每天1次,敷贴的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同时使用生草乌30克、红花50克、透骨草50克、桃仁50克、威灵仙50克、马钱子10克等药物放置于砂锅中加水煎煮,使用中药熏蒸治疗仪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熏蒸,温度控制在52℃左右,每天1次、时间在30min之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中医按摩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多还合并存在肌肉痉挛记忆臀部肌肉紧张等症状,困人员可以根据中医揉法与滚法对患者紧张的腰部肌肉进行按摩,缓解肌肉紧张痉挛的症状,按摩的力度始终保持患者腰部皮肤舒适。同时采取捏脊护理,使用拇指桡侧缘将患者皮肤顶柱,使用食指和中指往前按压,使用三指对腰部皮肤进行拿捏,双手交替向前行【2】。控制好力度的大小,不要拧转皮肤,采取直线前进的方式。每天护理1次,时间在15min左右。所有患者均已30天作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效果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治疗之后患者的腰腿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90°以上;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腰部活动功能增强,直腿抬高70°以上;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明显,包含病情加重的病例【3】。(2)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满意情况进行了解。

1.4统计分析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比与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卡方值/t值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研究组与参比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60例患者中评价为显效的有45例(75.0%)、评价为有效的有13例(21.67%)、无效患者2例(3.33%),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参比组57例患者中评价为显效的有36例(63.16%)、评价为有效的有11例(19.30%)、无效患者10例(17.54%),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7.04%。对比研究组和参比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0例患者中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的有57例(95.0%),参比组57例患者中有45例(80.70%),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组和参比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60例患者中,对本次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33例(55.0%)、满意患者26例(43.33%)、不满意患者1例(1.67%),护理满意度为,98.33%;参比组中,对本次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25例(43.86%)、满意患者21例(36.84%)、不满意患者11例(20.37%),护理满意度为80.70%。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比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进行干预,临床中只有极少数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中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归纳与“痹症”的范畴中【5】,认为该病的病机在于肾虚为本,发病原因则是由于肝肾亏虚、过度劳累或者外部损伤科学等导致局部气血瘀滞、气机紊乱而引发疼痛、麻木等症状。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长的历史,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有针灸、熏洗、药浴、拔罐等,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中医护理措施对于辅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本文中,应用中医护理的研究中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显著优于参比组,患者的疼痛及麻木症状改善明显,直腿抬高试验结果更好,此外患者的满意度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对于促进患者康复以及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有凤.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158-159.

[2]韩凤丽,张丽萍,王毅华等.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27):137-138.

[3]傅秀珍,陈梦丽,陈少华等.腰椎间盘突出症1294例中医症候特征及护理探讨[J].广东医学,2013,34(13):2112-2114.

[4]路书敏,王金荣.医用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3,35(8):1243-1244.

[5]张照亮.护理干预对微创介入镇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300-302.

论文作者:祁秀珍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式分析及研究论文_祁秀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