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徐凤

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徐凤

青岛引黄济青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建设工程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乃民生大计。由于我国建筑法制不够健全、市场行为不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本文主要从建设方的角度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设单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传统的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管理只是辅助管理,真正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施工企业本身。建设单位应该真正参与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主导工程建设全面质理管理,建设单位只有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才能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并获得丰厚的社会回报。只有科学的搞好全面质量管理,才能有效的预防各类质量安全事故,才会不断创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信誉度,获得更多的客户青睐,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通常都是施工时间比较长,施工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在施工中任何的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施工质量隐患的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设计、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及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都会导致施工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在施工中,天气情况也是会影响施工质量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会导致建筑物的强度受到影响,一旦建筑物受到地震、火灾的影响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将是非常大的。建筑质量管理可以降低这些隐患发生的几率,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建筑物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建筑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这样就使得相关的产业和产品都发展的很好,现在,很多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都在不断的出现,这样就使得人们对施工质量要求更高。在进行建筑质量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有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这样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定要建立在产品质量上,同时要不断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这样在发展过程中,才能更好的保证企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二、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1、选好监理和施工单位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影响整个建筑质量的关键所在,监理单位的责任则是对施工过程中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因此,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施工和监管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工程质量优劣的关键。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前都会编制相应的招标文件,建筑单位必须积极协助其工作,对施工的内容、质量和进度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制造出高质量的招标文件。进行招标的过程中,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其工作水平、掌握其具有法律效应的相关证件,对投标企业已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最后选择信誉高、工作质量高及产品质量高的单位为中标单位,为保障工程项目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还要选用专业人士对与监理及施工单位签署的合同进行审核,力求各方清楚地理解合同内容及各方需负起的责任。最后,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必须与建设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会审,找出图纸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并提出应对方案,使得各个单位都能全面清晰地掌握图纸的设计意图和特点,进一步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

2、提高建设单位的人员管理水平

建设单位工作人员是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体,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提高建设单位人员的工程管理水平。首先,建设单位要根据部门或个人具体情况,组织人员参与社会上相应的培训,让工作人员开阔视野,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通过“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主办专题讲座或“传帮带”的方式,提高年轻人的专业水准。或者通过举办职工学校,通过培训方式增加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养,提高质量意识。第三,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加其工作责任感,使其爱岗敬业,加强廉洁自律,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第四、通过客户投诉和问询调查及项目部和物业公司反映等,系统性的整理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的共性问题,为前期设计、施工、招采工作提供参考,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并为类似问题和产品标准化提供参考,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形成公司各部门的作业指引,甚至上升为公司规章制度、流程或者固化的管理行为,运用到今后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为今后的高效管理提供强力支撑。

3、制定合理工期

合理制定工期标准,尤其是开工至交楼的工期,以及过程中诸如封顶、拆除外架、市政工程进场等中间过程的时间节点。不少大型地产公司在计划运营中规定了相邻关键节点的最低时间间歇要求,如碧桂园集团强制性条文规定:主体施工不少于5.5d/层,拆除外架至交楼的时间不少于105d,即合理确定了各个关键工作的时间节点,避免了后期交楼前以牺牲房屋质量进行盲目赶工。

4、完善质量巡检制度

实践证明:周期性或突击性的高层质量巡检制度对现场工程质量问题威慑性很大。一要形成周期性的质量巡检制度,综合评分进行排名,形成良性竞争制度,提醒施工单位“适者生存”,质量管理不容忽视。二要针对专项质量问题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时刻提醒施工单位须“常抓不懈”。

周期性质量巡检形成的综合评分,可作为施工单位奖惩依据或年度考核依据。如制定施工单位黑名单,对于质量排名屡次靠后的拉入黑名单,在后续新项目的招投标中予以限制;对于质量排名靠前的给予奖励,制定“创优100”制度,即对于每次综合质量评分超过83分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促进了施工单位质量管控的积极性。

5、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1)分项工程验收。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应根据该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并对照工程合同的质量等级要求,按照有关质量评定标准进行验收。在验收时,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查点数,从而计算出检验项目和实测项目的等级包括优良中差的百分比,然后确定出该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并以此为根据确定工程能否被验收。

(2)分部工程的验收。这是以分项工程验收为基础的,根据已经确定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结果,可得出该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从而确定能否验收。同样的,工程进行转交时,例如土建部分(包含在分部工程中)完工后转交给安装工程施工前,应对项目进行中间验收,只有得到中间验收的合格签证后施工单位才能继续施工。

(3)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以上两个验收程序为基础的,进行了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等级的统计计算后,再结合使用功能的质量保证资料及单位工程观感的质量评判,便可核查结构是否安全可靠,观感质量是否合格,从而最终确定此项目能否达到工程合同所要求的质量等级,最后再决定能否对其进行验收。

结语

总之,面对日益复杂、工期紧迫、任务繁重的工作建设任务时,作为工程管理的我们,担负的责任更为重要。放下甲方高高在上的姿态,以项目参与者的责任融入到项目的运行中,穿针引线,引领全局,运筹帷幄,真正的参与者、管理者,体现管理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延涛.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7).

[2]邱洪.建设单位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3(13).

论文作者:徐凤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论文_徐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