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斌[1]2003年在《建立面向供应链的物流信息系统》文中提出全球经济日渐趋向一体化,企业面临的竞争范围不断扩展。企业物流被视为“第叁利润源泉”,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物流活动的管理与控制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的经营以及企业物流的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为获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更新管理思想,对业务流程实施重组与优化,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现阶段,企业对物流活动的管理和控制不断加强,并大量采用了新的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企业目前更多是对物流局部活动的控制与优化,获得的收益有限。而且,在新的形势下,这种从局部出发的管理方式逐渐体现出不足。本文分析企业面临的新的经营背景,结合当前的物流环境和物流技术,提出了建立面向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思想,并设计了支持面向供应链物流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分析当前企业物流的环境,结合现有的物流模式,研究了应用面向供应链建立物流系统。 (2)研究了面向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分析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J2EE平台的系统结构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意义。在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以支持业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为中心内容,实现了面向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化物流流程。 (3)开发实现了面向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库存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是整个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子系统采用面向的对象的开发方法,基于J2EE平台,体系结构采用基于Web的多层分布式,实现了面向供应链的系统化和最优化流程。
胡理增[2]2006年在《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旨在为物流企业改善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建议和理论支持,分别从客户关系管理一般理论、物流行业应用、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机制及其管理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一般理论方面,研究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八大基本理论。其中,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客户消费影响网”中的客户波及效应进行了定量描述。提出了波及系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提出了“广义客户终身价值”的概念,并运用概率论推出了其计算公式。研究了客户流失的挽救模型,包括流失客户类型的识别、挽救费用上限的科学确定、挽救方案的选择等,以“广义客户终身价值”为工具,推导出了挽救费用上限的公式,研究了“客户流失预警系统”的建立,计算了客户流失造成的损失。在行业应用方面,从六个方面探讨了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的行业特殊性;提出了面向供应链管理的新一代物流企业的概念,就其职能、应用系统的功能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认为该类企业居于供应链的核心地位,其应用系统应以客户互动中心为核心,辅以面向供应链的客户信息管理、营销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等模块;在分析物流市场需求、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若干对策。在管理机制方面,讨论了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机构的设置、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共享这叁个方面,指出了客户关系管理部和客户呼叫中心应具备的职能;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与优化提出了具体措施,对信息共享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管理技术方面,以“广义客户终身价值”为指标,运用映射分类规则的方法,构建了分类树,用以对客户的重要程度进行识别;探讨了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客户识别系统的步骤;提出了新一代物流企业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图,分析了九个子系统的具体功能。
刘显英[3]2012年在《面向供应链的汽车入厂物流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物流历来被认为是技术最复杂、涉及面最广的领域,而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更是汽车物流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零部件入厂物流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汽车企业入厂物流模式以及落后的供应链信息化水平正逐步制约着入厂物流的发展。因而,企业在实现将入厂物流外包给第叁方物流公司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入厂物流过程的整合与控制,提高入厂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因此,研究面向供应链的汽车入厂物流控制系统,对提高汽车入厂物流的整体效率和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水平,增强企业对整个入厂物流过程的控制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汽车供应链以及入厂物流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主要内容包括汽车供应链的结构、采购供应链的特征、入厂物流的概念和模式、第叁方物流的发展及应用、面向供应链的信息系统等。接着分析了汽车零部件采购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及信息系统应用现状。然后对面向供应链入厂物流控制系统的总体需求和目标进行了分析。在对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核心企业集成的信息共享模式,并进而分析了入厂物流的业务需求以及系统的构建策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而向供应链的入厂物流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给出了各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并对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论文以第叁方物流企业为核心,构建了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供应链物流信息交互与沟通平台,实现零部件供应商、第叁方物流企业以及汽车制造企业等企业间信息的无缝连接与交互,增强了企业对入厂物流过程的统一协调与监控能力。论文最后以A汽车制造企业与W物流企业的合作为例,对A公司入厂物流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系统的实施架构以及在A汽车公司入厂物流过程中的应用模块,然后分析了系统实施所带来的效益以及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汽车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向供应链的入厂物流控制系统在入厂物流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周芝梅[4]2007年在《支持敏捷虚拟企业供应链敏捷化的动态物流规划与仿真》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结合实例对敏捷供应链的实施进行了规划研究。本论文设计了敏捷虚拟企业实现供应链敏捷化采用的方法。敏捷虚拟企业建立联盟仓储中心及联盟配送中心,是实现供应链敏捷化重要途径。敏捷虚拟企业的敏捷供应链规划主要问题在于联盟仓储中心、联盟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这个设想使得敏捷化供应链的研究工作从以前单纯的理论性和假设性研究走向了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应用研究。本论文阐述了敏捷虚拟企业的体系结构、分类,探讨了其关键的使能技术,研究了动态物流联盟的特征、动态联盟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及其敏捷供应链的管理模式;综合分析了敏捷供应链的特征和实施原则,并对其战略实施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动态联盟的物流系统规划及建模技术,探讨了敏捷虚拟企业供应链敏捷化的实现途经、实施方法以及敏捷供应链的规划策略;并提出了动态联盟的物流选址问题及物流系统的选址方法。基于上述理论基础,论文研究了动态联盟的动态联盟配送中心的选址建模方法,探讨了敏捷供应链物流配送的特点、配送技术的发展方向,采用了集合覆盖模型进行联盟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并进行了联盟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的实例分析;还采用了动态规划法及精确重心法对动态联盟的仓储中心进行了选址建模,阐述了动态联盟仓储中心的选址影响因素和原则,并对联盟仓储中心选址决策进行了实例分析。本论文还研究了支持敏捷供应链的规划及敏捷虚拟企业产品创新的敏捷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工作原理及其在建立敏捷供应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课题还采用叁层Petri网对动态联盟的物流系统进行了建模,并利用仿真软件em-plant对其进行了系统仿真。本课题结合敏捷虚拟企业的发展和组织管理理念,以武汉市新华书店仓储配送中心物流规划为实例,运用了现代物流理论与技术,探讨了供应链敏捷化的途径,提出了敏捷虚拟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了支持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的动态规划模型,并对规划结果进行了仿真。
李敏[5]2009年在《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创价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流通环节发展滞后、煤炭消费客户的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是困扰我国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难题。本文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指出:完整的煤炭供应链涉及从煤炭出坑口到煤炭入炉口燃烧所经历的所有中间环节。煤炭供应链管理可描述为以煤炭消费客户为中心,煤炭供应链管理者致力于煤炭生产与煤炭消费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系统集成煤炭价值链上的相关活动,把煤炭产品转化为包括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追求客户满意度,在为煤炭客户创造匹配性、一致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高附加值的同时,实现共赢。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一是煤炭供应链管理实现了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化,二是为消费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是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叁是煤炭供应链管理是基于分工专业化的系统集成活动,四是煤炭供应链节点企业以消费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共创价值、实现共赢。煤炭供应链具有明显的系统特性,煤炭供应链管理者为煤炭消费客户提供的包括标准化产品和专业化服务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价过程,所有的创价环节共同组成了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根据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特点,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由八大系统共同完成。这八大系统是:网络系统、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配煤加工系统、采购与物流系统、资金流管理系统、信息系统、风险管控系统、绩效评估系统。接下来,作者对八大系统逐一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本文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完成了对煤炭供应链管理创价系统的实践验证,并提出未来的实践方向。本文预期创新点在于五个方面:一是对煤炭供应链概念、煤炭供应链管理概念和核心理念的创新;二是从系统创价的角度对煤炭供应链进行研究;叁是构建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喇叭”创价模型;四是构建煤炭供应链客户开发与管理系统创价的“销售漏斗模型”;五是提出供应链网络由社会网、物链网和信息网叁层网组成的观点;六是提出通过煤炭供应链管理对煤种、运输、库存、供应商、消费客户、信息、资金等煤炭资源实施战略性优化配置的大配煤理念。
杨阳[6]2008年在《敏捷竞争战略下供应链时间瓶颈的识别与消减研究》文中认为竞争、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导致竞争模式不断发展,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敏捷竞争成为20世纪90年代主流的竞争模式。借用约束理论和企业瓶颈管理法可知,供应链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流活动组成的网络系统,其整体时间优化取决于数的薄弱环节,也就是供应链上的“时间瓶颈”,优化供应链的响应时间必须从其最薄弱的环节入手,才得到显着的改善。因此要缩短整个供应链的响周期,必须找出存在于供应链上的时间瓶颈、分析成因、消除瓶颈,并形成一种不断循的持续改进状态。首先,本文对敏捷竞争战略下供应链核心竞争力与响应时间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Meta图理论的供应链总响应周期计算方法,阐述了供应链总周期时间特征和影响因素。其次,本文对供应链时间瓶颈及其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约束理论,对供应链时间瓶颈问题的提出、时间瓶颈的概念、表现形式以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供应链产品的物流过程模型,并利用模型中产品物流过程的转移概率给出了供应链时间瓶颈的识别方法,随后列举了一个仿真算例;最后在产品物流过程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供应链响应周期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针对停留概率、移动概率对供应链运作层面、战略层面的时间瓶颈的消减研究。停留概率偏大主要是企业内部的运作问题引起的,而移动概率则反映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运作情况。本部分从企业内部的加工批量、调度优化、物流设施布局、物料供应等方面,从供应链系统各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结构再造,以及供应链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等供应链合作关系方面深入分析,在每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时间瓶颈消减办法。最后,本文对供应链时间瓶颈消减效果的评价进行了研究。在描述了快速响应能力的基本前提和特性之后,阐述了最佳快速响应能力的判别条件,说明了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的评价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变化率,提出了供应链时间瓶颈消减效果评价的方法。
林云[7]2011年在《汽车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汽车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物流的重要性不断显现。而由于汽车生产组织的复杂性和流通过程的特殊性,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汽车物流组织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汽车物流服务供应链(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LSSC)体系构建与应用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基于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分析了发展汽车物流的重大意义,同时介绍了目前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及国内外LSSC及汽车物流服务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对LSSC定义、体系结构、能力协调、汽车物流服务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汽车LSSC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分析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物流服务的基本特征与物流分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认为LSSC演化的根源在于物流企业分工所带来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优势,物流外包、物流服务和催化作用力对LSSC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之间的能力合作是LSSC形成的关键。论文分析比较了LSSC的内涵、特征,介绍了LSSC两级与多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物流服务能力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物流服务能力由客户协调能力、集成协调服务能力构成,分析了物流服务能力获取的不同渠道和方式。比较了云服务理念与物流服务的共性特征,提出了构建LSSC的新方法——物流云服务的概念,研究了基于云服务的LSSC能力要素及其主要技术需求。论文针对汽车行业以主机厂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特点,提出了汽车制造供应链与LSSC融合发展的需求,针对性的分析了汽车LSSC体系结构,运用了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制造供应链与LSSC合作发展的稳定条件,认为构建LSSC主要途径:围绕以主机厂为核心的制造供应链形成的客户云,开展全程一体化物流服务;全力建设物流信息云服务平台;开发建设专业的物流功能服务云,对能力采购中较难(如技术先进、投资交大)获得的物流资源进行建设;打造自身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功能服务云。运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研究了汽车LSSC构建信息服务能力协调的特征,研究了LSSC信息集成的架构。研究了双层规划模型的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方法,提出了云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验证。从库存与运输两个方面分析了汽车LSSC的功能服务能力协调与优化,建立基于Milk-run取货模式的汽车零部件库存与运输整合优化的模型,运用分层迭代求解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验证。论文分析了某汽车物流集成商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汽车物流服务的需求要点,在此基础上从建立资产纽带打造客户云基础、构建汽车LSSC功能服务能力、开发建设LSSC支持平台、开展运输与库存协调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该研究成果已部分应用M公司汽车LSSC构建,并已取得显着应用效果。
孟繁良[8]2004年在《基于MAS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流信息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在无法预测的持续、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扩大竞争优势的强大武器。然而,目前的物流信息系统大多是面向功能的,且分散于不同的部门,因此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迅速变化对企业物流流程与业务管理流程的动态调整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应将物流信息系统面向整个供应链,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物流流程的最佳化,因此本文提出了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即面向供应链的物流信息系统)这一概念,用来和传统的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区分。 本文对于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物流和供应链的天系和信息系统与物流之间的的关系,在研究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流的运作模式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并得出对供应链物流进行管理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要适应供应链物流动态联盟的要求。因此,本文使用适应供应链物流动态联盟要求的Multi-agent System(MAS)技术,来研究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然后,根据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与MAS的相似之处,提出了基于MAS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叁层结构。为了适应供应链物流动态联盟的要求,在叁层结构的平台层,本文提出了在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中增加协作中心这一功能模块,用来处理与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动态协作联盟相关的问题。为了研究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中动态协作联盟问题,本文首先给出了其公式化的描述,然后给出了相关的符号约定和通讯原语,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组成动态协作联盟的算法。对于平台层其他的功能,本文简要指出了其中订单管理agent、配送管理agent、库存管理agent和运输管理agent的详细结构。之后,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中动态协作联盟的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并指出算法的不足之处——缺少分布任务求解和对动态企业的数目控制。最后,本文给出了全文的总结,指出了本文的一些创新点:提出了供应链物流、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提出了使用MAS技术来研究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动态协作联盟的理论;提出了基于MAS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叁层结构;给出了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中动态协作联盟的算法。 希望本文能够给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衡慧[9]2006年在《物流信息的形成机理及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文中认为物流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虽然只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都由于其在降低企业成本上的突出作用而广受关注,被誉为“第叁利润源”,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经济的形成,传统的物流业已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传统的物流业必须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物流产业的升级必须依靠信息化来实现。这是目前国际上物流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是物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国在新世纪要重点发展的方向。作为物流产业基本组成部分的物流企业,要想追赶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也必须把物流信息化作为首要的任务来抓。因此,深入挖掘物流信息的价值,研究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的推动作用,为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制定发展战略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现代物流学、信息学和供应链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物流信息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充分挖掘物流信息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分析了物流企业信息化理论的基础和发展方向,为物流企业更好的发展信息化物流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物流管理理论的分析及对比我国与国外物流发达国家在物流信息化上的差距,提出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再次,针对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然要涉及的叁个方面,市场、技术和管理,提出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最后,本文明确得出结论,即发展面向敏捷供应链管理的物流联盟战略,并逐层深入的论述了物流企业如何在运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流程分析和再造思想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以虚拟企业的形式构成动态联盟,以实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创造客户价值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目标。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物流信息的形成机理分析;物流企业信息化理论的构成及发展趋势;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及物流企业如何发展面向敏捷供应链管理的物流联盟战略。
舒婷婷[10]2007年在《面向中小企业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总体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经济全球化,物流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物流现状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我们建立了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框架,其设计指导思想是:随需应变,按需服务。以物流服务为基本单位,使各种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来选择并且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应用解决方案,正如量体裁衣,做到资源的高效、可靠和优化利用。本论文的工作是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展开的,将第四方物流与“软件即是服务”紧密结合,探讨了物流服务、第四方物流服务总线、物流服务描述语言、物流服务命名和查找、物流信息传递、物流服务质量考核体系等概念与方法;充分地考虑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和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的最新动态,将可扩展标记语言、网络服务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运用到研究和设计中,建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顺应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因此,无论从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来看,整个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所做工作是“面向中小企业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最终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使企业不需要再购买软件的许可,只需要按月按年甚至以其他更灵活的付费方式付给服务供应商一定的费用,以获得这些应用解决方案的使用权。随着服务供应商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技术的日益成熟,还将实现大量的免费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建立面向供应链的物流信息系统[D]. 朱鸿斌. 浙江大学. 2003
[2]. 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胡理增. 南京理工大学. 2006
[3]. 面向供应链的汽车入厂物流控制系统研究[D]. 刘显英.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4]. 支持敏捷虚拟企业供应链敏捷化的动态物流规划与仿真[D]. 周芝梅.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 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创价系统研究[D]. 李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6]. 敏捷竞争战略下供应链时间瓶颈的识别与消减研究[D]. 杨阳. 西安理工大学. 2008
[7]. 汽车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 林云. 重庆大学. 2011
[8]. 基于MAS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D]. 孟繁良. 上海海事大学. 2004
[9]. 物流信息的形成机理及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选择[D]. 衡慧.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0]. 面向中小企业的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总体设计[D]. 舒婷婷. 南昌大学. 2007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物流信息系统论文; 供应链物流论文; 供应链系统论文;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汽车物流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客户分析论文; 物流信息化论文; 联盟营销论文; 过程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