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艾滋病人数增长规律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艾滋病论文,规律论文,人数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解题教学栏中,经常刊登一些从不同角度,用不用方法求解的题目。这些题目多数是理论题或计算题。应用问题如何求解?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本文仅从模拟角度研究一个应用问题:求我国艾滋病人数增长规律模型。从中可以看到,同是数学问题,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所求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对我们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可能会有某些启发。
1 模型的建立
资料取自中国1985~1995年艾滋病( AIDS, 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人数(健康报:1996-11-27,2版),为方便计算,将年份减去1980,得到
年份x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人数y 1 0 2 0 0 2
3
5 23 29 52目标是求出其模型。
显然,用直线模型y=a+bx拟合是不大合适,由于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我们试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描述传染病流行的指数模型求解,模型为
y=exp(a+bx) (1)由于(1)是一条曲线,通常是将(1)两端取对数,并记N=1ny,则(1)化为对数线性模型
N=1ny=a+bx
(2)接下来的问题是确定(2)的参数a和b,这只需将原始数据(x[,i],y[,i])中的y[,i]取对数,即用数据(x[,i],1n(y[,i] ))拟合直线模型N=a+bx的方法求出要确定的参数,即a和b可用最小二乘法确定[1]
首先,由于1986,1988,1989年未发现艾滋病人,1n(y[,i] )无意义,故用(2)不能求解,一个自然想法,去掉病人数为0的年份,得到对数线性模型
N=1ny=-2.3989+0.3878x (3)由(3)可得
y=0.0908exp(0.3878x) (4)
去掉人数为0的年份,使我们对求得的模型感到不大满意。 这是因为,丢掉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料,是求解应用问题中要经常注意的问题。此时,不妨将艾滋病人数为0的3个年份的病人数改为0.1,得对数线性模型。
N=1ny=-4.8498+0.5544x (5)由(5)可得指数模型
y=0.007830exp(0.5544x) (6)
将某些年份病人数为0修改为0.1(或0.01,0.001等),年份病人数不为0的不修改,虽然不大合理,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其思想和类似的手法在某些问题中是常用的。
进一步考虑,将所有年份的病人数均加0.1是否更合理?直观看,2.1人是什么意思,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将所有年份的病人数均加1, 可能更好。所有年份的病人数均加1的对数线性模型
1n(y+1)=-2.2346+0.3745x (7)由(7)可得指数模型
y=0.1070exp(0.3745x)-1 (8)
将人数为0的年份的病人数均加1的目的是将取对数无意义的值改变为取对数后有意义,将这种思想换个角度研究,我们注意到:把艾滋病人数累加
年份x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人数z 1 1 3 3 3 5
8
13 36 65 117可避免某些年份病人数为0的现象,这样, 问题转化为求艾滋病累加人数的对数线性模型
1nz=-2.7097+0.4716x (9)由(9)可得指数模型
z=0.06656exp(0.4716x) (10)
2 讨论
应用题不一定有标准答案。平常在解理论题或计算题时,只能应用而且常常要全部应用已知条件才能做出解答,但求解应用题时,在模型形式固定的前提下,研究的余地很大:去掉某些不合乎要求的数值,如模型(3),修改或补充某些参数,如模型(5),变换研究问题的提法,如模型(7)和(9)等是常有的事,在模型形式不固定的前提下,研究的余地更大。因此,所求模型可能不惟一。
一些人认为:有了计算器或计算机,如果模型形式已知,只需要套用模型即可。本文模型(5~10)的结果表明, 如何很好地利用现成的模型和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料,有时也是不容易的。
3 进一步的研究
上面求出的指数模型,均是将其转化为对数线性模型求解,能否对原始数据不做改变直接求解。可以利用DUD(Doesn't use derivatives)法[2]或Marquardt法[3],在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软件上实现,留给感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