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迁与动力机制研究论文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迁与动力机制研究

刘婉丽,乔观民*,莫金文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宁波 315211)

摘 要: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以土地景观的变迁分析为切入点是研究城市化的基本手段。本文从微观的区域尺度入手,以宁波镇海区庄市街道为研究对象,基于GoogleEarth软件提供的2007年和2017年镇海区庄市街道卫星影像,对庄市街道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7年到2017年这10年的时间里耕地与林地的面积减少最多,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的土地面积大幅增加。土地变迁集中在庄市街道的中部与西北部。土地利用发生变迁的主导因素是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村民等行为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基础驱动力,良好的环境、区位条件对土地利用变迁具有推动作用,地价与房价的上升对土地利用变迁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土地利用;景观变迁;驱动因素;动力机制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与农村景观转变为城市人口与城市景观的过程[1]。土地利用景观是指按照一定规律分布,由不同规模、形状组成的,并具有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斑块,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是指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景观在地域上的空间组合形式[2]。在城市化过程中,主要体现的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强烈作用,这种作用的直观显现就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3],即区域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上。快速城市化导致各类土地景观短期内不断出现、生长与消亡,土地景观趋于丰富化与破碎化[4-5]。研究城市化离不开对区域土地景观变化的分析,把研究城市化浓缩为分析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的变化是研究城市化的基本手段。在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景观呈现出一种引人注目的、高度分散的特点,单个连续的自然地块已经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异质的和不连续的马赛克,并且具有明显的时间与空间特征[6-7]

土地利用景观变迁的驱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两大类。有研究认为:在全国尺度上,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地方,偏向于地形比较平缓与海拔比较低的地区[8];东北地区的南部由于地形、气候条件优于北部,致使其城市化水平明显较高[9];自然生态环境自我恢复能力的有限性,限制了深圳主城区城市化的进程[10];厦门市周边的山体、水域岸线限制了城市用地的扩张[11];镇江市的人口快速增长是导致该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直接诱因,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土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12];北京市的人口增长是导致北京景观破碎化加剧的直接驱动因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景观破碎化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13];政府的政策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促进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变迁的主要因素[14];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规划的实施以及地区发展政策转变是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15]

目前受限于统计方法与数据的准确来源,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变迁研究存在讨论的空间:一是研究的空间尺度上不够大或是微观尺度的研究不足,如对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对石家庄市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对长株潭城市群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对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土地景观变迁分析等[16-19],都是基于省级、市级或区级的研究,对于更微观的研究就比较少见;二是在土地利用分类上精细化的较少,划分土地利用类型都是在参照全国土地调查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再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个别调整。通用划分类型就是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水体)、未利用土地等[20-26],更加明确和精细化的分类却不多见,这样对于细部的土地变化特征反映就不明显。

因此,本文以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为例,基于微观的研究尺度,精细化探讨2007-2017这10年间庄市街道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过程,并从行为主体、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居住环境因素、地价与房价这几个人文因子入手,进行土地利用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

1 研究区域

庄市街道位于宁波市镇海区西南部,东西分别衔接镇海区蛟川街道与宁波市江北区,北接骆驼街道,与南部的鄞州区仅一江之隔,地理位置优越,是宁波市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

针对那些分散在各个地方的林农,林业部门应该统筹安排,市县乡各级的林业部门进行多级联动,设立多层级的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要更加的重视乡镇和村庄的林业技术推广站点,毕竟这是和林农可以有最近距离接触的站点,进行专项技术的研发工作,不断的将科研经费落实到基层内的各个站点,与此同时,林业技术的传送工作要及时,例如,在选择林业工程育苗地的过程中要注重水分、阳光、温度、空气等外部环境的技术指标,这些手段不能解决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工程手段进行一定的改造。

图1 行政区位图
Fig.1 The location of Zhuangshi street, Zhenhai district, Ningbo city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庄市街道是宁波市高教与科研的集聚地,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学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都位于庄市街道内部或毗邻于庄市街道,高等教育为房地产开发商、政府部门、各类组织输送提供智力型人才,有利于庄市街道实现产业的升级,从低端制造业转向新材料研究与创意产业,进而推动产业的城市化。政府为大学与科研机构提供政策、资金与土地支持。结果就是大学与科研机构的规模得到扩大,在土地利用变迁上也有反映。住房是否邻近学区是个购房参考的硬性指标,学区房在我国广受市民的追捧。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以“高教的集聚地”、“宁大地块”为口号进驻庄市街道兴建住宅与商场,比如富力开发的院士庭、万科开发的翰林甲第房产项目,挑起购买者的欲望,抬升起房价。

2.2 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类型的时间变化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反映。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指某土地类型期末土地面积与期初土地面积之差,再除以该地类期初土地面积与变化时间得到。其公式如式(1):

其中:V代表土地利用动态度,Ua表示期末土地面积,Ub表示期初土地面积,T代表土地变化的时间。

点评:婚姻的第一毒瘤就是托付心态。何谓托付心态?就是将自己的成功、快乐、幸福的权利交给外界来掌控。抱着这种心态的人,不会有成熟的关系。因为她会有“你应该为我打理好一切”、“你应该成为人上人”的妄念。这种妄念会导致她在风雨面前,不思进取、推卸责任、怨天尤人。正确的心态应该是:自己才是问题最好的解决者。在困难面前,做一个负责人的成年人,与他一起互相支持、共同成长,开创未来。

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变化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行刻画。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景观结构与景观变化等知识,从土地利用景观的结构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入手,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迁的强烈程度与作用规律,揭示庄市街道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

3 土地利用变迁分析

3.1 土地利用变迁的时间分析

2007-2017年土地斑块变化上,交通运输用地的斑块增加最多,从108个增加到170个;其次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从21个增加到56个;住宅用地、商服用地的斑块数增幅也比较大。水域的斑块数减少最多,从101个减少到84个;其次是林地,从29个减少到20个。耕地、草地、工矿仓储用地的斑块数变化不大。

或“言必称西”,“呲必中国”;或讲社会主义制度则“完美无缺”,讲资本主义制度则“一无是处”,不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度来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土地面积增加速率最快,达到10.5%;其次是交通运输用地,增加速率为6.06%。住宅用地的增加速率也比较大。林地的减少速率最快,为4.96%,其次是耕地,为3.41%。草地、其它土地、商服用地的变化速率在2%左右,工矿仓储用地、水域的变化速率最小。

房地产开发商是政府开发策略的重要响应者,是负责把政府规划落地的具体执行者。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于住宅、商场、公路、园林绿化等各类建设,土地景观就在房地产开发商手中完成景观变迁与土地利用价值提升的转变过程。对住宅类的开发建设项目来说,具有较好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商不仅能够保证自身房地产的开发质量,打造房地产的经典开发之作,提升开发楼盘的房价,还能够对周边的楼盘产生正反馈的作用,拉升周边区域的房价。庄市街道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与出台各种优惠的开发政策下,近年来吸引了万科、恒大、碧桂园、保利、富力等大批具有雄厚实力的房地产商驻进开发,在庄市街道中心区域兴建起万科城、恒大山水城、院士庭等具有代表性的房产项目,吸引外来人口来庄市街道定居,推动庄市街道的城市化进程。

(4)大学科研机构

表1 2007-2017年庄市街道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Table 1 The change of land use of Zhuangshi street during 2007 - 2017

3.2 土地利用变迁的空间分析

草地、耕地、园地转化为住宅用地的土地最多,转化面积分别为3.02 hm2、186.5 hm2,占期初总体面积的13%和16.83%(表2)。从图2-图3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庄市街道的中部与西南部,具体就是沿着同心路、逸夫路段、芳辰路东段的周边地区,新建万科城、合生国际城、芳辰丽阳、柳岸晨韵等房地产就在那片区域。商服用地在10年内没有转化为其他类型的土地,土地面积只是单方面的增加,增加部分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转化面积为12.35 hm2。到2017年商服用地面积也只有71.86 hm2,占地比例为2.82%,这反映出商贸是庄市街道一个短板,是庄市街道城市化制约因素。

检验结果的拉曼光谱图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谱图得出:10次测定结果的拉曼光谱图的特征峰数、峰位相同,峰形基本一致(忽略宇宙射线干扰),表明实验仪器稳定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对塑料打包带(绳)进行检验,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林地转化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土地面积最多,达到80.14 hm2,占期初总体面积的42.7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在庄市街道南部的勤勇村与西北部的曙光村得到增加,南部是宁波大学于2016年新建的学生公寓楼及配套设施,属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里面的科教用地,西南部是于2016年新建完成的宁波植物园,属于公园绿化用地。

采用三维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为控制方程, 通过有限体积方法进行离散, 对流项离散采用Roe格式[13], 通过MUSCL插值达到2阶精度, 黏性项离散采用中心差分格式, 时间项离散使用隐式LU-SGS方法[14], 进行稳态流场计算.

交通运输用地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转化面积为105.18 hm2。各类土地转化为交通运输用地的空间位置,最为明显的是贯通庄市街道南北向的交通干线东环北路就是在这10年里建起来的,还有东西向的干线北环东路东边的部分。在这10年里庄市街道的公路交通体系得到了较大的完善。

工矿仓储用地在10年的时间里土地面积略有增加,增加的部分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转化面积为20.41 hm2。期间只有0.59 hm2的工矿仓储用地转化为交通运输用地,可以说工矿仓储用地面积是单方面增加的。在2007年的时候面积占比就有10.58%,到了2017年用地面积占比到区域总面积的11.4%,说明庄市街道在城市化过程中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促进作用。

表2 庄市街道2007-2017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单位:hm2
Table 2 Transfer matrix of landuse in Zhuangshi street during 2007-2017

水域面积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在10年时间里主要是零星的湖泊、坑塘水面转化为住宅、交通运输等建设用地,导致的土地斑块数目减少。期间也有诸多其他类型的土地经过人工开挖转化为水域用地的。庄市街道河道交叉密布,水资源丰富,2017年水域土地占到区域总体面积的5.72%。近年来宁波市开展五水共治工程,庄市街道的水体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在快速城市化能够保有良好的水体环境是难得可贵的。

图2 土地利用情况Fig.2 The land use types of Zhuangshi street in 2007 and 2017

图3 土地类型空间变迁
Fig.3 The changing of land use in Zhuangshi street

其它用地的土地面积略有增加。2007年的其它土地到了2017年全部转化为耕地、交通运输用地与住宅用地,再由耕地、交通运输用地与住宅用地转化为其它土地,空间位置变迁最为巨大。其中与耕地相互转化面积最多。在实际考察中发现主要是耕地转化为其它土地中的设施农用地,其它土地中的未利用土地再转化为耕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趋于紧张化。这也间接反映出庄市街道的“菜篮子”基地比较多,主要分布在勤勇村、光明村、永旺村和万市徐村。

综合分析认为,断面呈灰白色、泡气性较好的曲块不仅糖化发酵作用强,同时也具备较优的生香等功能,即依据大曲断面菌丝颜色、泡气性以及断面生心、窝水、霉变等缺陷,能够推断出其功能性的优劣,验证了传统感官判定经验的科学性。根据内容分析,现用曲断面评价标准见表4。

2007-2017年庄市街道土地景观丰富化与破碎化并存。耕地、林地、园地等主要向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转变,导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农用地面积减少。交通运输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斑块数目增加,丰富化明显。建设用地在侵占耕地、林地等土地的时候,也造成耕地、林地等土地破碎化。这10年间发生变迁土地面积有608.54 hm2,占庄市街道总体面积的24%。土地利用变迁集中在庄市街道中部与西北部,其中以庄市街道的同心路为辐射中心,以曙光新村、汉塘村和钟包村为代表区域土地利用变迁最为明显,东北部的土地利用景观在研究时段内基本没有变化。

4 驱动机制分析

4.1 驱动主体

在庄市街道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涉及到的行为主体是多层次性的,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工业企业、房地产开发商、规划部门、村集体、拆迁户、老城区居民、用脚投票的新居民、流动人口、城市综合体的服务企业等多元主体都对土地利用变迁具有驱动作用,土地利用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导致上述的行为主体之间存在博弈关系。在博弈中政府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他行为主体是次主导地位。他们博弈的结果决定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地点、时间与剧烈程度。

(1)政府

政府从经营城市、发展城市经济的理念出发,以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通过出台各项政策与规划引导庄市街道的城市发展,协调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关系,体现出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修订版中提出把庄市街道纳入到宁波市中心城区的规划范围内,确定了庄市街道的区位性质,提升了庄市街道在宁波市城市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在《镇海新城南区[ZH06]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提出要注重发挥庄市街道内部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吸引作用,把庄市街道的北高教园区打造为高品质的城市居住区,配套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品味;在《宁波市镇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把庄市街道逸夫路以东的区域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在10年基本保持不变。政府的规划中直接规定土地利用类型与开发控制指标,这对于土地利用类型的规范化、有序化变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太简单会使学生浮躁,太困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在课堂提问方面,教师应注意提问的顺序。每一问题的目的应遵循本章发展的步骤。问题的设定需要将开放式问题和陈述性问题结合起来。学生回答后老师要及时给予准确及时的反馈。任务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层设置,从而增加每一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房地产开发商

耕地的面积减幅最大,用地面积减少了377.2 hm2,面积占比从43.38%下降到28.61%;其次是林地,土地面积减少92.93 hm2,面积占比从7.33%下降到3.69%。水域、园地与草地的减幅不大;住宅用地的面积增幅最大,10年间增加182.22 hm2,用地面积占比从14.14%增加到21.2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的增幅明显,占地面积分别从5.15%、8.32%增加到10.55%、13.37%。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其它土地的面积略微增加(表1)。

(3)工业企业

显然在近代中国,新式教育虽在以通商口岸为主体的少数城市有较明显的推进,但在广袤的农村仍很隔膜,城乡间近代文化教育的联系微弱,甚至呈现出明显的断层,远不足以能触动乡村经济凋敝、文化闭塞、教育落后的普遍状况。政府却依旧冷漠和无所作为,穆藕初曾尖锐地指出:“农村经济之破碎零落,已至不堪收拾之程度,此其故何在,盖徒托空言,而不务实际是也。”[32]

工业化是庄市街道城市化的强大推动力。庄市街道是宁波市镇海区的老工业区,工业A区、B区、光明村工业区呈现三角的形态分布在庄市街道的庄一社区、高教社区与光明村内,还有一些零散的工业企业分布在永旺村、万市徐村内。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工业企业在庄市街道落户,同时工业企业向政府交纳土地出让金,工业企业购置或自己建造厂房。在土地变迁分析中也看到庄市街道的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在2007-2017这10年间是有小幅增长的。庄市街道工业的发展,给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集聚,给政府创造了大量的税收来源,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2015年宁波市总体规划修订版中将庄市街道定位为宁波市中心城区,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A、B区部分工业企业已经开始搬移,工业驱动逐渐向第三产业驱动转变。

文献[9-12]中研究的矩阵左半张量乘法是矩阵研究中新定义的矩阵乘法规则,它克服了普通矩阵乘法对矩阵行列的限制。具有比较强的应用价值的内容是在相应乘法中,关于前一普通矩阵的列和后面普通矩阵的行具有倍数或者因数的左半张量乘法的定义。本节要说明,这种乘法是多边矩阵剖面广义交叉乘法的特殊情况。

2017年,黑龙江省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6.75×104 hm2、推广节水控制灌溉技术1.8×105 hm2。工业以高耗水行业为重点,大力实施节水技术升级和系统改造。推广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切实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改造。加强对省市县三级重点用水户的监控管理,推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进中小学生节水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推进省级机关节水型单位建设。

本文基于GoogleEarth软件提供的2007年和2017年镇海区庄市街道卫星影像图,参照《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21010-2007)》,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把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草地、耕地、园地、林地、住宅用地、商服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水域、其它土地等11个类别。运用目视解译的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在ArcGIS软件里对遥感影像进行矢量化,得到庄市街道土地利用景观的分布图、各类土地景观的面积、数量属性数据。

(5)流动人口

工业的发展吸引大量的流动人口在庄市街道务工,为庄市街道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除了工业企业给员工提供了住宿的流动人口外,大部分流动人口出于居住的需要,向村民或市民租赁房子,交纳租金。经过十多年的工作积累,流动人口要么有能力购置住房,并落户成为新的宁波市民,要么随着工业企业的搬迁而搬迁。

(6)村民

庄市街道的国有建设用地基本是从村民的耕地与住宅用地经征收得来,村民的积极配合也是土地利用方式得以转变的关键。历来我国在政府征收村民土地的过程中少有不与村民发生矛盾与纠纷的。其中的关键问题就在政府的拆迁成本与村民的实际获利存在冲突,村民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近年来宁波市逐渐建立完善关于农村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补偿制度,在政府可控的范围下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征收与房屋补偿标准,平均下来每一个拆迁户都能分配到三套安置房,村民的收益增加,就有利于政府房屋拆迁工作的进行,自然有利于庄市街道的土地利用发生变迁。

(7)市民

市民属于城市人口,拥有有效的城镇户籍。在庄市街道,市民和村民一样,给流动人口提供住房出租,或者可以直接售卖住房给流动人口、其他的投资者。市民同样购置商业、住宅地产,进行居住或者投资。流动人口、其他投资者经过办理合法的手续成为庄市街道的市民。村民经过拆迁安置,转变为市民。村民、流动人口、其他投资者的户籍转变实现庄市街道的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推动庄市街道的土地城市化。

4.2 宏观因素

(1)区位条件改善

2007-2017庄市街道区位条件明显改善。庄市街道从镇海片区升级到宁波市中心城区、宁波市高新材料生产研究片区,实现经济区位升级。庄市街道新建、翻修了以雄镇路、中官西路、庄市大道、329国道、东环北路为纵横东西南北的骨干公路,建成穿过庄市街道东西向的地铁2号线,与正在建设的地铁5号线交汇在庄市街道的南部,地铁的建设落成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了庄市街道到宁波核心城区的出行时间。区位的通达性的改善,带动开发商、投资者来庄市街道进行投资开发,对庄市街道的房价、地价拉升起到促进作用,这也进一步加剧土地利用变迁的程度。

磁通切换型电动机FSM主要有两种典型的结构形式:径向磁场磁通切换电动机和轴向磁场磁通切换电动机。电动机磁通切换的运行原理本质上完全相同,两种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动机磁通的路径不同。按照励磁方式划分,FSM电动机可分为永磁式、电励磁式和混合励磁式三类,本文主要就这三种电动机来介绍磁通切换型电动机的发展。

(2)居住环境改善

然而,为达到生态植物计划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的目标,许多农民需要更多使用另一种实用技术——作物轮作,即在一块田地里轮流耕种不同的作物,最好是间隔5年或6年以上,这是对抗杂草、土壤传播害虫和植物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豌豆、小麦和甜菜之间轮换种植,可防止病原体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中积累起来,在牧草地上轮种则可遏止一些1年生杂草的生长。

2007年以前,庄市街道只有一个宁波帮文化公园。2015年绿洲体育公园建设完成,2016年宁波植物园向公众开放,三大公园成为庄市街道“城市之肺”,给人们提供优质绿地休憩空间。

2017年庄市街道有7个行政村7个社区,即光明村、曙光村、钟包村、万市徐村、永旺村、勤勇村、汉塘村、庄市社区、中兴社区、庄一社区、兴庄路社区、陈倪路社区、高教社区、同心湖社区(如图1)。

随着庄市街道的城市化发展与建设理念的提升,公共服务资源的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集聚购物、娱乐与居住为一体的金色广场城市综合体、1902万科城市综合体、明海广场城市综合体、同心社区青年广场城市综合体等4个城市综合体在庄市街道的中心区域初步形成,这极大提升了庄市街道的城市品质,是庄市街道城市化取得良好进展的标志。城市综合体的形成对外来人口的落户、高端产业的聚集都起到促进作用。庄市街道良好的开发环境必将产生持续的开发吸引力,为后续城市化提供动力。

多元开放条件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坚持批判抵制与肯定弘扬相结合原则,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报告、橱窗、网站等形式和途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于多元化社会思潮、文化、价值观等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对于其中正确、积极、进步的因素要大力肯定弘扬,引导学生认同和接受,对于错误、落后、反动的因素要批判抵制,只有厘清是非,弘扬正气,才能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价值观。

(3)地价与房价上升

庄市街道位于甬江北岸,与宁波市政府所在鄞州区仅一江之隔,但土地交易价格与鄞州区却差别很大,形成了“地价洼地”。随着地铁2号线的通车与地铁5号线的兴建,庄市街道的土地经济区位得到大幅改善,土地交易价格快速拉升。2015年庄市街道房屋均价1.0万元/平方米,2017年底已经上升1.8万元/平方米,在同心路附近达到2.2万元/平方米。地价与房价的联动上升进一步吸引开发商、投资者与居民聚集到庄市街道。

4.3 驱动因子量化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行为主体的驱动机理,运用Hedinoc住宅价格法对于住宅所处的区位、周围的交通、绿化、教育配套等环境的主观判断,得出购买住宅所愿意支付的价位。房价是驱动机制的综合反映,选取行为主体、区位因素、环境因素的相关子项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其数学公式与量化表格如下:

其中P代表住宅价格,a0代表常数,a1, a2…·an代表系数,x1, x2…·xn代表自变量。

表3 变量选取与量化
Table 3 The variable and its explanation

住宅案例以2018年4月初到4月中旬为时间断面,共选取14个小区里面的234个二手房交易案例,运用SPSS22.0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Table 4 The result of regression

住宅因素中面积、层数、开发商,周围环境里面的绿化水平与附近大学对房价影响作用最为明显,Sig为0.000,具有显著性意义;其次是地铁、装修对房价也有显著影响,Sig为0.001,说明庄市街道的居民出行倾向于能利用便捷的轨道交通;其他因子则对房价作用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综合体对房价作用并不明显,说明在庄市街道城市综合体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人口集聚效应,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强。案例小区在1km以内都有幼儿园、小学或中学。

政府在多元主体中起主导地位,平衡各方利益。政府给予工业企业优惠政策,企业集聚为政府提供了税收,同时为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政府从村民手中征收土地,村民获得补偿与安置。政府把土地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得到土地后建造住宅、商业地产,再卖给村民、流动人口与投资者。政府负责庄市街道公园绿地、交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兴建的规划,房地产开发商负责具体承建。庄市街道里面或邻近的大学机构为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工业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政府给与大学机构政策与资金支持,房地产开发商借用高教学区的概念进行住宅开发。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开发商获得开发利润,村民获得补偿与居住环境的改善,大学机构扩大规模,而工业企业在政府的要求下要么搬迁要么进行产业升级,流动人口要么实现了定居的目标,成为新宁波市民,要么随着工业企业的搬迁而搬迁。各行为主体在主动或被动的情况下,创造出一个具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区位条件大幅改善的庄市街道。良好的环境、区位条件进一步吸引村民、市民、其他投资者来庄市街道购买房地产,拉升房价,推动地价上升。行为主体的共同作用在地价、房价上得到价值体现,导致土地利用景观发生变迁。土地利用景观变迁,最终实现庄市街道的土地城市化(图4)。

图4 土地利用变迁动力机制
Fig.4 The mechanism of land use change in Zhuangshi street

5 结论与讨论

运用GoogleEarth历史遥感影像资料对2007-2017年庄市街道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发现2007年庄市街道的土地主要以农用地为主,建设用地中也以住宅用地为主,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商服用地比例偏低,农村的地域景观比较明显;2017年耕地与林地的占地比例急速下降,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地比例大幅上升,反映了急速土地城市化过程。

土地利用变迁集中在庄市街道的西南部,其中以庄市街道的同心路为辐射中心,以曙光新村、汉塘村和钟包村为代表区域土地利用变迁最为明显,而东北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时段内基本没有改变。土地利用景观的破碎化与丰富化明显,土地利用类型趋于综合化,农村地域景观逐渐向城市景观转变。庄市街道的城市化处于初期到中期的过渡阶段,土地利用虽然在景观上变迁巨大,但土地利用价值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工业企业、村民、流动人口等行为主体是庄市街道土地利用变迁的主导因素。行为主体的共同作用创造出一个具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区位条件大幅改善的庄市街道。良好的环境、区位条件进一步吸引投资者、外来人口来庄市街道购买房地产,拉升房价,推动地价上升。行为主体的共同作用在地价、房价上得到价值体现,导致土地利用景观发生变迁。土地利用景观变迁,最终实现庄市街道的土地城市化。

从微观的尺度进行研究,把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精细化,对建设用地的土地变迁确实能够进行细部的反映与分析,但也因为研究尺度较小,社会经济数据难以收集,不能对土地利用变迁驱动机制进行定性的分析,只能进行机理验证。另外对庄市街道土地利用变迁的时间研究尺度不够长,在土地利用驱动机制的分析上就难免存在局限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柴宏博,杨山. 2001-2008年无锡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人文地理,2012(4):94-97.CHAI H B, YANG S.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s about landscape pattern in wuxi city during2001-2008[J]. Human Geography,2012(4):94-97.

[2]张利利,佘济云,李锐,等. 1998-2010年五指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1):221-225.ZHANG L L, SHE J Y, LI R, et al. Change of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Wuzhishan during 1998-2000[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16,31(1):221-225.

[3]韩玉莲,赵玉岩. 长江三角洲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8,39(2):16-20,32.HAN Y L, ZHAO Y Y. Characteristics of and driving forces behi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J].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8,39(2):16-20,32.

[4]陈利顶,孙然,刘海莲.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3,33(4):1042-1050.CHEN L D, SUN R, LIU H L.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progresses,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3,33(4) :1042-1050.

[5]YEH C T, HUANG S L. Investigating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landscape diversity in response to urbanization[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9,93:151-162.

[6]孙雁,刘志强,王秋兵,等. 百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 资源科学,2011,33(11):2022-2029.SUN Y, LIU Z Q, WANG Q B, et al. Spatial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us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Shenyang city over the past century[J]. Resources Science, 2011,33(11):2022-2029.

[7]李松,张小雷,李寿山,等. 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驱动力研究[J]. 经济地理,2013,33(12):161-168.LI S, ZHANG X L, LI S S,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and mechanism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oasis of urban in Xinjiang[J].Economic Geography, 2013,33(12):161-168.

[8]陈红顺,夏斌.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1):54-59.CHEN H S, XIA B.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rapidly urbanized area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 case study of Donggu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2,32(1):54-59.

[9]甘静,郭付友,陈才,等. 2000 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空间分异的时空演变分析[J]. 地理科学,2015,35(5):565-574.GAN J, GUO F Y, CHEN C, et al.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northeast China[J]. Scientl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35(5):565-574.

[10] 张甜,王仰麟,刘焱序,等. 1987-2015 年深圳市主城区景观演变过程多时相识别[J]. 地理研究,2016,71(12):2170-2184.ZHANG T, WANG Y L, LIU Y X, et al. Multi-temporal detection of landscape evolution in western Shenzhen city during 1987-2015[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71(12):2170-2184.

[11] 梁发超,刘诗苑,刘黎明. 30年厦门城市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分析[J]. 经济地理,2015,35(11):159-165.LIANG F C, LIU S Y, LIU L M.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construction land landscape patter in Xiamen city for recent 30 years[J]. Economic Geography, 2015,35(11):159-165.

[12] 张荣天. 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过程与驱动因素[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10(3):87-94.ZHANG R T. Space-time evolu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and-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Zhenjiang city[J]. 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10(3):87-94.

[13] 仇江啸,王效科,逯非,等. 城市景观破碎化格局与城市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北京城区为例[J]. 生态学报,2012,32(9):2659-2669.QIU J X, WANG X K, LU F, et al.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nd its relations with urbaniz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s: a case study of Beijing[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2,32(9):2659-2669.

[14] 赵磊,邵雪亚.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5):128-133.ZHAO L, SHAO X Y. The research on land use changes and the driving factor of rapidly city area: a case of Chongqing Beibei district[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2,28(35):128-133.

[15] 阳文锐. 北京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J]. 生态学报,2015,35(13):4357-4366.YANG W R. Spatiotemporal change and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in Beijing[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5,35(13):4357-4366.

[16] 佟光臣,林杰,陈杭,等. 1986-2013年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因素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240-245.TONG G C, LIN J, CHEN H, et al.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and the driving force factors in Nanjing from 1986 to 2013[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7,24(2):240-245.

[17] 肖捷颖,李星,季娜,等.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石家庄市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9):149-155.XIAO J Y, LI X, JI N, et al. Landscape change analysis of Shijiazhuang during rapid urbaniza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4,39(9):149-155.

[18] 宁雅楠,李贝,杨伟州,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地利用景观分区研究——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2):22-28.NING Y N, LI B, YANG W Z, et al. Landscape zoning of land use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Qinglong Manzhu autonomous county[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6,37(2):22-28.

[19] 尹昌霞,马仁锋,费佳宁. 基于生态安全的宁波四明山区景观格局调控[J]. 上海国土资源,2019,40(1):17-22.YIN C X, MA R F, FEI J N. Landscape pattern regulation of Ningbo Siming Mountain: an ecological security perspective[J].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9,40(1):17-22.

[20] 安静,刘红玉,郝敬锋,等. 快速城市化对南京东郊景观结构与格局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2,31(2):421-425.AN J, LIU H Y, HAO J F, et al. Impact of rapid urbanization on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pattern in Nanjing east suburb[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2,31(2) :421-425.

[21] 孙恺,杨延征,赵鹏祥,等. 基于遥感技术的西安城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2):180-185.SUN K, YANG Y Z, ZHAO P X, et al. Spatial 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Xi’an based on 3S technology[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15,30(2):180-185.

[22] 邵姝遥,李加林. 四明山区域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及特征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8,39(1):27-33.SHAO S Y, LI J L. Studying the chan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patterns involving rural residents in the Simingshan area[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8,39(1):27-33.

[23] LI H L, PENG J, LIU Y X, et al. Urbanization impact on landscape patterns in Beijing: a spatial heterogeneity perspective[J].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7,82:50-60.

[24] 姚远,丁建丽,赵振亮.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人文驱动力定量研究[J]. 干旱资源与环境,2012,26(10):132-137.YAO Y, DING J L, ZAO Z L. Study on the land use change in Urumqi during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26(10):132-137.

[25] 彭保发,陈端吕,李文军,等.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研究——以常德市为例[J]. 地理科学,2013,33(12):1484-1488.PENG B F, CHEN D L, LI W J, et al. Stability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land use: a case study of Changd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3,33(12):1484-1488.

[26] 李小迎. 镇域尺度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国土资源,2016,37(1):24-27,43.LI X Y.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t at the township scale[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2016,37(1):24-27,43.

Study of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mechanism in rapid urbanization

LIU Wanli, QIAO Guanmin, MO Jinwen

(The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ingbo University, Zhejiang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hange in land landscape is fundamental to the study of urbanization. The study examines Zhuangshi sub-district of Zhenhai District, Ningbo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GoogleEarth and other satellite images, the study analys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Zhuangshi.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from 2007 to 2017,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and forest land declined the most, while the area of residential land, public management-services land and transportation land increased dramatically. Land change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and northwest of Zhuangshi.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 of land use changes, while the other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the conduct of the government, real estate developers and the public. Favourable environmental and geographic conditions can promote the change of land use, while the increase in land price and house price has an indirect effect on land use change.

Key words: urbanization; land use; landscape change; driving factors; forces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 F29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329(2019)02-0049-07

doi: 10.3969/j.issn.2095-1329.2019.02.010

收稿日期: 2019-04-13

修回日期: 2019-05-27

作者简介: 刘婉丽(1998-),女,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土地利用.

电子邮箱: 1135797145@qq.com

联系电话: 15058449331

基金项目: 宁波大学SRIP资助项目

*通信作者: 乔观民(博士/副教授), qiaogm@163.com

标签:;  ;  ;  ;  ;  ;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迁与动力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