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也逐渐成为国内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为了建筑施工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必须切实应用好各种施工技术。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建筑施工过程也是高层建筑中的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产和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对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了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分析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且不断壮大,但是在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上面还处在较弱的阶段,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管理体系,造成在管理上出现一些漏洞。以往的施工现场的管理依靠的是一些管理文件进行归档,在分包施工的环节中由于企业缺乏对于对外分包企业进行严格的技术管理造成现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受到影响,导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到位,影响了工程正常有效的实施和开展。这样造成企业对于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等问题没有很好的保障,在现代化建筑行业没有很好的竞争优势。因此,针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建筑施工管理,本文对于如何提高建筑行业的企业施工建筑现场管理水平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达到更高的水平。
二、建筑工程中几种主要的施工技术
1、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建筑结构的防水施工至关重要,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一个建筑中都离不开水,特别是洗手间、浴室、厨房里,为了保证每个楼层的防水性能达标,必须采用合格的防水卷材,采用合理的防水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适用性。具体施工中对屋顶女儿墙跟脚部位、屋面拐角部位等容易出现漏水的地方,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施工工序和监督,避免造成后期使用的漏水情况。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进行,对防水卷材的选择要取样分析,确保卷材质量。
2、深基坑支护技术
要适应不同坑深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钉墙费用低且施工方便,适合于深度不大15m、周围环境保护要求不是非常严格的工程。地下连续墙宜用在基坑较深、环境保护要求较为严格的深基坑工程。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作为一个新趋势,墙厚度可减薄,墙内支撑的数量可减少。我国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主要包括水泥土墙技术、土钉墙技术、下连续墙技术、排桩技术等。复合土钉墙技术发展的极为迅速,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技术已经具备提高支护墙刚度30% 以上的能力,规避了软土地区中柱桩承载能力不足以及桩多的弊端。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分布范围广,当遇到承载能力不足的软土地基时,需要采取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不同类型的处理技术针对的重点不同,适用的土壤条件也不同,所以首要原则就是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软土地基可变性大,容易导致建筑工程失稳,进行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地基土发生的变形。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挤密砂桩法、置换法、化学加固法等,关键在于准确分析建筑工程所在地的软土地基类型,合理选择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1、合理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
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首先要合理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在开工之前对现场各方面进行勘察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工程承包合同、招投标书、设计施工图、地质勘测报告、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等文件,并结合甲方提供的文件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编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分部分项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关键部位特殊施工办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有章可循,并且合理保证施工进度。
2、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
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需要施工人员的全程参与,只有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才能保证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效果。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国家的施工安全管理原则,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必须注意施工的每一个细节,这就需要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根本前提,需要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在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施工每个环节的质量,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才能让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效果不断完善,也降低了现场管理的难度。
3、加强原材料及机械的管理
设备及材料的确认必须仔细,从施工要求与成本上考虑对其的选择,不然后期会对施工的工程进度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出现成本造价的提高与工程质量的降低,致使施工企业发生巨大的经济亏损,进而损害了施工双方的切身利益。加强对质量的监督管理,国内建筑行业设备与材料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质量问题以及高价采购。这种现象一方面会对施工的进度产生影响,同时会使工程质量下降,甚至是出现‘豆腐渣’工程,进而导致施工企业名誉受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力明显下滑,甚至是退出市场的可能。
4、规范施工企业的监管制度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监督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必须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责任监管制度,健全施工管理体系,确保每个施工工序都有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建筑施工是一个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如果不能合理管理造成的损失会很大,为了更好地保证质量,必须规范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都是监督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的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健全完善建筑工程监管体系的工作刻不容缓。只有规范施工企业的监管制度,将管理与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施工管理的严谨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施工现场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实行岗位激励与责任落实政策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执行措施,还包括实行岗位激励与责任落实政策,建立奖励制度并制定各种激励措施,结合岗位责任制进行指标考核,只有根据相应的指标进行考核,才能根据每个岗位的评级情况进行奖励,这样才能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从管理上根本解决管理人员的惰性,做到诚信务实。奖励机制还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并加强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加快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提高建筑工程综合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也要求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施工技术的提高以及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在原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按时、按质地完成施工任务,促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记民.施工质量控制点设置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5).
[2]林健.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田.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1(4):275一276.
[3]桑德站.综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J].新材料新装饰.2013,9(3):54-55.
[4l孙景民.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 13,47(8):15-17.
论文作者:郝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现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