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平衡的统计研究_进口论文

中美贸易平衡的统计研究_进口论文

中美贸易平衡统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但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统计数字差距越来越大,加上美方过分强调两国之间贸易平衡问题,已严重影响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因此,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分析这一问题,对于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稳步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现状:

自1972年中美恢复高层接触,打开两国关系的大门以来,双边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增长势头喜人。据中国海关统计,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1996年达到428.4亿美元,相当于1979 年中美建交之初的近18倍,18年间双边贸易额累计达2606亿美元,1979年至1995年美国一直保持着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1996年更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979年双边贸易额为23.7亿美元,1996年达到634.5亿美元,18年累计3760亿美元, 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中国的排名已由1980年的第24位上升到1996年的第4 位(详见下表)。两国的统计数据虽不相同,但都表明,在过去的18年中,两国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8%。与此同时,双方相互投资也迅速发展。1996年,中国政府批准美国来华投资项目2517个,实际利用外资34.4亿美元。截止今年六月底,已经批准的美国在华投资项目累计达23250项,协议投资额达368.7亿美元,实际投资额156.7亿美元。

单位:亿美元

贸易总额

中国海关统计 美国商务部统计

1978 9.91 11.78

1983 40.27 46.49

1988100.11135.45

1991142.02252.62

1992174.90332.00

1993276.52403.03

1994354.30480.70

1995408.30573.10

1996428.40634.50

差额

中国海关统计 美国商务部统计

1978 -4.50 4.65

1983 -6.16-3.00

1988-32.50

-34.80

1991-18.10 -126.90

1992 -3.10 -182.60

1993 62.80 -227.70

1994 74.90

294.90

1995 85.90 -338.10

1996105.30 -359.20

二、统计分析

通过上面资料,我们可以肯定,中美双边贸易发展比较迅速,成绩也是非常喜人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美双方对于贸易差额的统计数字存在巨大差异,并有拉大的趋势。笔者认为,这既有政治上的因素,也有经济、统计技术上的因素。下面仅从统计的角度分析造成双方统计数字差异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

1、统计原则不一致

美国按照原产国作为进口统计原则,当标有“MADE IN CHINA ”的货物运往美国。无论是否事实上由中国直接出口美国,还是通过中间方出口或者货物在中间方是否有增加值,都被记录为来自中国的进口。而美国来自中国的进口统计,其中80%是通过中间方转口到美国,同我国通过第三方进口的美国货物,美国也就无法统计为对华出口,导致美方公布的对华逆差夸大了60%。另外,港商大量从中国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后把产品销往美国市场,资料表明平均增长率在50%以上,而美国依据产地原则,将增值部分也列为自中国出口,更加大了贸易逆差,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统一双方的记录标准,以联合国建议的起运国/指运国为记录标准,同时当前需要核算好标准差异的影响,测定因各国标准不同形成的统计误差。

2、统计范围的不统一

中国外贸统计近年来一直采用专门贸易制,即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根据这个标准,外国商品进入关境之后才列为进口,而存入保税区、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统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上“三来一补”等加工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已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来自美国的货物而又没有算入自美国进口。美国的外贸统计则是采用总贸易制,即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进行统计。这种现象必然造成中方对于来自美国的部分货物未列入统计范围或美方对于来自中方的部分货物却计入统计范围,即美方统计范围可能大于中方而带来统计差额的不一致。

3、统计内容的不完全

由于出品不像进口那样能够通过征税为政府带来直接的收入,所以美国出口统计不像进口那样记录翔实。1996年12月5日, 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官员在美国《商业日报》上指出,美国出口统计可能漏掉了10%以上的记录。据此推算,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每年至少低估了10亿美元,从而又进一步使美方的逆差加剧。而中国海关统计原始记录较齐全,基本不存在漏记问题。

4、统计计价基础不同

目前我国的贸易统计制度以到岸价计算进口,而美国则以离岸价或船边交货价来计算出口。离岸价与到岸价之间的价差实际上包含了运输费和保险费等服务价值,即中方统计来自美国的进口包含了服务价值。而美方统计对中国的出口却没有这部分内容。据统计,中美贸易中运输费和保险费约占到岸价的10%左右,这又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统计的差异。如从中国进口的“芭比娃娃”玩具,在美国的零售价为9.99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在这2美元中,中国只获得35美分的劳务费,其余65美分用于进口原材料,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用,按原产地统计,美国将这2美元全部计为自中国的出口, 也显然又高估了对美国的出口。

5、统计方向转移的结果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美国一些大型公司在国内经济成长迟缓和生产成本升高压力下,纷纷投资于成长快速的中国市场。同时也减少了在亚洲“四小龙”地区的投资及其进口。 美国《幸福杂志》提名的500家大企业中,目前在华有投资的已超过100家。而其中绝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内销,也即转移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从而也使逆差加大。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从1987年到1995年,美国对新加坡、韩国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从340亿美元减少到78亿美元, 同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28亿美元增加到338亿美元。 这些数据反映了美国对这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平衡关系在总体上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只是在其对外统计的方向上发生了一定的转移而已,从而也客观造成了美国对中国的较大逆差。

6、美国采取歧视性的对华出口管制, 加剧了对中国贸易的逆差。

多年来,美国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这些出口限制束缚了美国公司的手脚,影响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参与竞争的机会。中国迄今仅在核能发电方面引进国外设备的价值就有近百亿美元,而有竞争能力的美国公司却受到出口管制而坐失良机。在中国三峡工程竞标过程中,美国公司因得不到其进出口银行的贷款支持而只能望洋兴叹。此类事例,不胜枚举。美国政府歧视性的对中国出口管制政策,不仅使大量中国用户对美国出口商失去合作机会,也使美国出口商丧失了贸易机会。据有关方面分析,由于美国对中国的歧视性出口管制,近几年来美国要丧失对中国出口几十亿美元的贸易机会。所以,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美国取消某些阻碍双边合作和交往的所谓对华制裁,是众望所归。同时允许和鼓励美国进出口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为美国的出口商提供积极的信贷与支持,提高其商品竞争力。因此,要消除逆差,美国也从积极的角度在诸如大型计算机、核能、大型发电机、先进机床设备等方面扩大对中国的出口。

总之,中国的市场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开放得多,对于目前双边贸易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不能简单地诿过于他方。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在中美贸易中的特殊地位,美方对华出口限制,以及美国在华企业产品内销等因素,都对贸易不平衡问题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应该说,中美贸易中现阶段中方的贸易顺差和以前美方的贸易顺差一样,都有历史的必然性,需要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对待。纠缠于数字差异,无视贸易在扩大使双方获益的事实,甚至刻意夸大其词,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同时,我国也要进一步以国际惯例和准则来完善、统一我国贸易统计制度,采用有效统计方法来测定因标准差异而形成的统计误差,消除误解。

标签:;  

中美贸易平衡的统计研究_进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