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大通道建设已摆上桌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杭州论文,摆上论文,桌面论文,大通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在10年前,一些领导和专家就提出一个美妙而又大胆的构想:在杭州湾宽大的喇叭口上,建设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海上或海底通道,将杭州湾南北两岸紧紧连在一起。两岸南来北往的车辆,将免去经杭州的绕行,直接从宽阔的海面上或海底飞驰而过……
今天,这一跨世纪的大胆构想终于正式摆上了桌面。10月29日,我国交通运输界、桥梁界、建筑界等方面的专家及有关方面的领导聚会北京,对这一宏伟的战略构想展开研讨,并对杭州湾大通道预可行研究报告进行审议。
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杭州湾象一道巨大的天堑,把长江三角洲分隔成南、北两岸,北岸的上海、南京等七城市同南岸的杭州、宁波等六城市的客货运输必须绕道杭州。如从上海市到宁波市用普通卡车运输要走10个小时,运距远,耗时多,费用高。据专家测算,仅目前从上海绕杭州抵达宁波的客货流,每年要多耗运费50亿元。如果在杭州湾上建一交通通道,从上海到宁波的运输距离将缩短200公里,运输时间只有两小时,其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杭州湾通道的建设不仅是缩短了两岸的距离,而且可成为我国沿海高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实施“二纵二横”四条交通大动脉,其中之一就是北起黑龙江的同江市,南至海南岛三亚市的濒海通道(同三线)。该线纵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圈,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沿海经济大动脉。在这一重要的交通动脉上,由于杭州湾天堑的制约,形成缺口,补上这一缺口,将大大增强该线的通行能力。杭州湾通道建成后,还可以以该通道为纽带,最终形成一个以上海港为核心,北仑、舟山和乍浦港为南翼,南京、镇江和张家港为北翼的“飞鸟型”特大型组合港,可大大增强我国在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能力。
杭州湾大通道预可行性研究由国内著名的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他们和国内众多研究部门一起,通过对宏观经济、交通需求、技术可行性等的分析后,最终提出了四个建道方案。其中第一方案是由南岸慈溪市的四灶浦闻经杭州湾上的王盘山岛抵北岸平湖市的全公亭以南,通道全长42公里,为桥隧结合的高速汽车通道。第二方案是由南岸慈溪市的庵东镇抵北岸的平湖市小十团,通道全长34公里,采用大跨度斜拉桥方式。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们认为,杭州湾跨海通道工程是一项特大型交通工程,投资巨大,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需严肃认真地进一步研究。但通道建设的意义巨大,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希望有关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同心协力促成这一跨世纪工程。
图为杭州湾通道的四条设想路线
标签:交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