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94-01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数学教学应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教师应关注生活、面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学习有效的、活生生的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
一、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小学生本身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心。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就地取材学数学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反过来说,生活中有许多事物蕴含着数学知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现成材料进行教学。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在打麦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地面直径是4米,高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重。”这是一道直接运用公式的应用题,怎样把这种抽象无味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实际问题呢?当时,学校旁边有一堆沙子,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圆锥形的沙堆,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同学们想一下,要计算沙子的体积,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学生们开始讨论起来。他们有的动手测量底面周长和高,有的测量底面半径和高。量完后,通过计算,结果发现第一种最准确。接着老师又问:“要求这堆沙子的重量,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学生回答:“还需要知道每立方米沙子有多重?”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了计算圆锥沙子重量的本领。再出示例题时,学生自然就会解答了。
2、巧借现象学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鲜活而生动的数学资源。教师如果想搭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桥梁,激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应该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印象。使之成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衔接点,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我们先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 ……周而复始的现象启发学生获得对循环小数的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老师又问:“像这样的事例在你们身边还有发现吗?”一个学生说:“每周都是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有的学生说:“每个月月亮都是由缺到圆,又由圆到缺,无穷无尽,循环往复。” 老师接着又问 :“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同学们试着计算下面的式子:10 \3,14.2--2在计算和讨论中,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并学会了循环现象,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借助兴趣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能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地回忆有关的知识,完全置身于生活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诱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比如猜谜语和举实例都是大家听的。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上课伊始,我设计了猜谜语的活动。课件依此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等成语。让学生猜这些都是什么数,同学一听猜谜可高兴了,都争先控后地参加猜谜,个个都精神十足地讨论起来。从而他们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分数,逐步对分数地学习更有信心了。通过这次活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激发了学习兴趣。
4、借用经验学数学
有些数学知识学生经常在实际生活中用到,只是没有注意罢了。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例如:“李华到文具店铅笔,每支0.45元,买2支多少钱?买3支、4支呢……?教师先了解一下谁买过东西,然后让一名学生当营业员,另一名学生去买,并算出钱数。
(1)结合购物经验,口算出得数。0.45×2=0.9(元) 0.45 3 1.35(元)
0.45 4 1.8(元)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找出规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3)最后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从而总结出计算法则。
二、数学知识实践化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中指出:教师应该随时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一定要充分创造条件,为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提供广阔的空间。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课外成了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学生利用这一延伸,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并养成自觉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的习惯。
1、积极引导,学以致用
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之后,我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老师出示一台洗衣机的情景图,要求学生计算出洗衣机的体积,我们要先测量哪些长度,才能计算出结果。我还让每位学生回家测量家中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家具的长度,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在这样的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测量和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2、教方法,活学活用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解决任何问题,都要讲究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灵活多变的问题,训练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消化,变为体验性知识,做到活学活用。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之后,让学生计算不规则石块的体积:(1)小组讨论研究方法,学生通关讨论找到了方法,把不规则的石块放到规则的容器里。(2)动手操作,各小组积极行动起来,有的把石块放到正方体容器里,有的放到长方体容器里,有的放到圆柱体容器里进行实验。每个小组认真地记下容器里原有水的高度,放入石块后水的高度,计算出上升水的高度,进而计算出石块的体积。(3)得出结论:不论石块放入哪种容器里,求上升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总之,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只有给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联系生活的内容,在现生活的情境,面向生活的空间,学生才能真正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论文作者:王彩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体积论文; 石块论文; 经验论文; 循环小数论文; 生活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