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辽宁省理综化学试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宁省论文,全国统一论文,化学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试卷总体评价 2014年辽宁省高考理综试题依旧选择了新课标Ⅱ卷,试卷结构保持不变,考查目标也与2013年基本一致。试题遵循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考查,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地检测了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比较科学地调整了试卷难度,保持总体稳定。 二、试卷特点分析 (一)试题保持稳定,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十分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选择题上尤其突出,包括卤代烃同分异构体、元素化合物、基本实验操作、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和反应热,比较基础,相对简单。试题也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所有主干知识,26题考查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相关内容,27、28题考查化学用语、常用计量、电解质溶液、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无机元素化学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等内容。选考模块涉及的内容涵盖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规定的主要内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也不回避“成题”,如26题内容的考查形式与内容比较常规。 (二)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融合,突出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试题更关注学生根据已有的学科知识在真实的化学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学科内综合,保证内容效度 理综试卷中的化学试题数量少,只有13个题目。因此,在考试内容设置上,每道题内容上尽可能地覆盖较多内容。例如,27题以元素铅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与电化学。28题将实验操作、溶液计算、物质组成计算结合在一起。 2.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设置探究式试题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其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8题实验题以探究物质组成为目的,将已有的酸碱中和滴定知识迁移到题目中,需要仔细分析提供的实验装置,考查实验原理及对装置的理解和对数据的处理,总体要求较高。 3.注重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一直比较重视。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中涉及的计算比2013年减少许多,但是依然比较多,如选择13题、26题(1)(2)、27题(4)、28题(3)(5)(6),分值比例占总分数的20%。命题中计算的数据都源于具体实验数据,计算时需要耐心和细致,既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答题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又是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考查。 4.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 近几年高考非常关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即通过对实验现象、图形、模型的观察以及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形成答案的能力。如选择题12题需要通过试题提供的信息,准确提取出实质性内容,得到准确结论。27题(2)(3)两问,28题(6)为陌生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试题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好。这类题直接给出反应信息,要求学生获取信息本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解决问题。26题、27题(4)、36题(2)(3)、37题(4)(5)都涉及数据图像信息,需要分析图表中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8题给出转化流程信息,反应条件陌生,需要从中提炼出官能团反应的具体细节,并与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相结合,组成一个可解决问题的答题思路。 (三)2010—2014年辽宁卷考点分析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与前四年相比,试题的难度下降(见下页表)。 1.选择题部分变化较大 从题型功能来看,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起到覆盖考点的作用。2014年高考在选择题方面做了较大调整。仅保留了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电解质溶液的考查;其他知识点均有所变动。具体表现为减少了对必考有机化学的考查力度,也不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内容。对元素化合物的考查也改变了以往通过周期表位构性的思路,而变为对元素基本性质的直接考查,同时增加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使得选择题难度整体降低。辽宁省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辽宁省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