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一种体验,任何一项人的活动,都是与情感相联系的,需要我们感情的培养和投入。康复教师必须发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满腔热情地关心听障儿童、照顾听障儿童、培养听障儿童的情感体验,以爱心来感染听障儿童,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感教育 关心听障儿童 信任听障儿童 公正地对待听障儿童
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这表明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诚然,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也必然带着对学生深深的热爱,用自己满腔的工作热忱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在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感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为此,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对听障儿童情感因素的培养,以爱心来感染听障儿童,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有效性。
一、用“热心”深入了解听障儿童
听障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与正常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但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内容却十分丰富,其形式也比较复杂,可是他们重感情,讲友谊,希望被人关心,受人尊重。在听障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父母的替身,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对教师也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心理。由于听力有障碍、语言表达有困难、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他们较正常儿童更更依赖教师,希望教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因此,教师必须发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满腔热情地关心听障儿童、照顾听障儿童、教育听障儿童。每当接受新的听障儿童时,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观察,了解听障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表现及影响等,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听障儿童的基本情况,创造性地想法设法地以情感感化他们,教育他们,并提高他们的听力言语能力和认知水平,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使每名听障儿童都能同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二、用“关心”主动亲近听障儿童
亲而近,疏而远。热爱听障儿童和亲近他们是康复教师最为基本的职业道德,对听障儿童没有情感,就不会有成功的康复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的爱能激励听障儿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成为听障儿童接受康复教育的内部动力。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听障儿童只有当他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心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时,才会唤起相应的情感,并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然后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便表现为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为拉近教师和听障儿童距离,我会利用课内外一切机会,尽量多接触听障儿童和他们交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帮助他们解决身边的小困难,及时改正小错误,用满腔热情感染他们。另外,听障儿童的一举一动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老师的一言一行,即使是关注的一个眼神、信任的点头、会意的一笑,在听障儿童眼里也是一种亲近,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听障儿童为了取得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喜欢,使自己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听障儿童就愿意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消除对听觉康复和学习语言的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高高兴兴地参加康复训练的各项活动中去。
三、用“真心”尊重听障儿童
教师对听障儿童的情感和尊重是种伟大的力量,特别能使有缺陷和特殊困难的孩子倍增信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情感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运动规律包括现实情感交换的原则,它要求双方相互尊重、宽容、信任。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多给听障儿童一些尊重和宽容,听障儿童就会意识到教师将一种责任交给了自己,就会很认真地去做每件事情。教师的言行对听障儿童来说也是一种直观的、无声的教育,如用慈爱的情感去点燃听障儿童的心灵之火——自尊和自信,积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跟人交往,学会适应社会。加强个别辅导和沟通,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上和人格上的心理障碍,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们,鼓励他们“你能行”、“你真棒”。这种尊重和信任听障儿童,在情感上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也取得了教学相长的效果,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四、用“公正心”平等对待听障儿童
师爱具有公正性,作为一名康复教师应该把爱均匀地洒向每名听障儿童,不论他们的听力损失程度、认知水平、个性特点以及是否听话、相貌如何、穿戴如何,教师都应一视同仁,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个听障儿童。实际上,听障儿童对教师是否公正地对待他们是非常敏感的。教师稍有一点不公正,就会使他们感到委屈,影响他们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健康人格的形成。如果我们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听障儿童,就会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的真诚关心和无私的爱,得到一种信任鼓舞和激励的情感,从而激起对学习语言的信心和乐趣,使听力训练、语言训练等康复活动成为听障儿童乐于从事的活动。
五、用“爱心”严格要求听障儿童
教师光有一颗爱听障儿童的心还不够,还要把“严”和“爱”结合起来。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但能提高眼前的听力语言康复效果,还会长远地影响听障儿童的成长和成才。在语言和听力训练过程中要做到以爱动其情,以严导其行。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有障碍,口语交流有困难,社会交往能力也差,性格大多也固执、倔强,行为也常常有过激。因此,教师对听障儿童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爱心,养成良好的情感交流习惯,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为听障儿童健康成长,今后回归社会,适应社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朱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儿童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他们的论文; 听力论文; 满腔热情论文; 语言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