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剖析论文_王全伟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剖析论文_王全伟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预制装配混合结构特质分析中,按照必要的混合结构操作标准,分析预装配的实际混合结构,判断建筑施工的整体技术应用,加强有效预制装配结构剪力墙标准分析,确定整体框架形式,明确建筑应用整体特点。以有效的预制装配,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准确研究,落实实际建筑配置结构的应用,确保建筑配置施工研究的合理性,落实其结构特性、标准水平、综合应用等内容,提升建筑施工研究技术发展效果,扩展预制装配的合理性,这是符合预制装配设计施工技术标准要求的。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预制装配式建筑减少了材料的消耗

在建筑工程建设和施工中,装配式建筑一般在工厂中完成内外墙板、梁、柱和板等结构的生产和加工,这种施工方式可有效减少模板用量。另外,在工厂内部完成构件的预制工作也可减少混凝土、钢筋和水泥的用量,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一方面降低了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1.2缩短了工期

施工周期较短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较为明显的优势,吊装梁、板和柱时只需要4~5个施工人员就能完成所有的施工环节。且单个构件组装一般只需要0.5h。若工程量较小,则每天可完成2~3层主体结构的吊装施工。对于非大规模的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要比现浇结构建筑施工周期短6个月。

1.3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如噪声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而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减少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问题。所有的构件均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现场完成吊装工作,施工时间短且噪音小。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还可避免传统建筑形式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所造成的水污染。

1.4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工程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大开间和小隔断的设计方式,其根据用户居住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对房间进行规划和布局。不仅如此,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室内墙体主要采用轻质隔墙,其也有效增强了空间分割的灵活度,满足了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个性化需求。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设计得关键在于以下几点。首先是剪力墙的设计需要结合实际施工现场的环境与条件,在充分考虑到外部动,静荷载对墙体的作用后选择纵横墙结构以此确保墙体各方面力学性能满足国家建筑标准。其次是在对横墙布置过程中,要专门针对两侧端部的山墙结构需要进行称重墙板的安置。对内墙的设计需要考虑抗侧力构建的承载特点,对内力进行正确的计算,并配置合适的称重墙板以及填充墙板。最后是对剪力墙的连接部位的设计,需要考虑实际承力的情况进行特殊构造设计以满足使用要求。

2.2预制件安装技术要点分析

预制件安装技术要点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应控制斜撑角度应维持在30~45°,控制底部斜撑的高度在40~50cm,控制上部斜撑的高度在200cm以上,并以此为根据确定楼面螺栓预埋位置。而在预埋螺栓时,需将钢混结构内的钢筋与钢筋焊接为整体,避免在斜撑的施力时混凝土结构出现损坏。(2)在连接钢筋定位时,应采用5mm厚度的钢板,并以预先设计的间距位置为依据开孔,孔径直径应比连接钢筋大10mm,并于浇筑混凝土前在连接钢筋上加设。(3)以施工工艺要求为根据,预制墙板根部位置应进行宽2cm的缝隙预留,随后在吊装施工前加装钢垫片至预制墙板根部,以此控制预制墙板的位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起吊预制件时,应采用厚3~5cm宽度一致于外墙板保温系统厚度的海绵条沿着外墙保温板铺设,防止出现注浆时根部跑浆的情况。(5)在吊装就位后,应立足于轻、慢原则,在就位后及时校正预制件垂直度、里外及左右。

2.3套筒灌浆和现浇

预制梁与预制板吊装完成之后便可进行分段现浇施工,该流程大概分为:整理键槽钢筋、浇筑键槽混凝土、铺设水管线以及浇筑叠浇层。其中键槽钢筋大部分使用的是U形钢筋,该材料发挥了分段的功能,能够高效定位钢筋具体位置。在键槽浇筑之前,需要吧槽内的垃圾清理干净,再用水湿润。叠浇层自身空隙偏小,所以为了防止混凝土空洞问题出现,可以购置部分小型振动棒。混凝土浇筑不能低于比板的高度,终凝后要刮掉高出部分。套筒灌浆时,需要先采取作业条件的检测,准确记录搅拌水量、砂浆流动度,借助灌浆泵将灌浆嘴的空气除去,随后利用砂浆将出浆口堵住,在灌浆孔内可流出砂浆后,将灌浆孔堵住,结束灌浆。

2.4叠合板的组件与安装

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也是装配式建筑工程当中比较常用的施工技术,在安装过程中,应该将其和作业层的距离保持在40cm以上,按照施工要求建立安装方向,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以免出现偏差,导致问题出现。在吊板安装时,为了减少对叠合板损耗以及材料浪费,需要给叠合板制定保护措施,提升安装质量。详细分析吊板安装施工方式,例如:使用模数化吊装,提高吊装的精密度。在安装施工时,需要在叠合板底部位置安装一个临时支架。保证安装的稳固性,施工完成后,就可以立刻拆除相应支架。尤其是在双层结构安装时,需要综合分析工程实际情况,然后在建立双层支架。逐层叠合楼板结构安装好,就可采取混凝土浇筑,然后要定时采取淋水养护,指派专门人员检测混凝土强度,等到强度达到80%时,就能够可拆下支架,提高工程质量。

2.5BIM技术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结合

在建筑施工之前,可以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过程的整体模拟,通过BIM的模型构建对相关构件代入具体参数进行运营模拟。以便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场地构件,通过具有时间属性的施工模拟动画分析施工场地的规划安全性与合理性。

2.6建筑中的预制窗体

预制窗体的施工在整个建筑施工技术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有效的把预留螺母在窗体上连接起来,这样就反映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去大量的使用吊耳与螺栓。并且在进行实际的连接过程中,我们需要把窗体构件在相应的位置进行全面的连接。而且在连接过程中还需要去不断的调整窗体的方向,把窗体螺栓准确的插入墙板上的孔内,这样不但可以突出预制装配式技术存在的优势,还可以让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结束语

总体来说,预制装配式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建筑施工项目的流程化作业、高效率的施工,同时有利于减少污染、降低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这是在当前形势下坚持建筑施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施工中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整体效果也比较满意,可见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能够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大的便利,我们应该加强对预制装配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常见质量问题与控制方法[J].江西建材,2018(11):39~40.

[2]殷永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24):18~19.

[3]陆文皓,齐玉军,刘伟庆.装配式综合管廊的应用与发展现状研究[J].建材世界,2017,38(06):87~91.

[4]朱传建.预制装配式住宅现场施工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J].低碳世界,2017(22):203~204.

论文作者:王全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剖析论文_王全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