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电力调度,通过下发一系列调度指令,有针对性的实施调度策略,从而促使电网长期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下,才能够提升电能为稳定性。由此可见,电力调度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然而,随着电网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因此电力调度安全性的风险也随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网格局;电力调度;风险控制;运行系统;管理措施
目前我国电网建设工作飞速发展,一些特高压电网随之建设起来,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电网我国已经建设成功,甚至结构最为复杂规模最庞大的特大型的电网也都建成。这种发展趋势使调度自动化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凸显在近些年,不同等级的各电压变电站开始使用统一式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大大减少变电站岗位上的值班人数,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无人值班。电力调度是电力系统中运行管理工作和事故处理、倒闸操作等环节的中心指挥机构,电力生产的安全考核项目中已经开始包括电力自动化调度的各项指标,相应地,国家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更高。每个电力调度工作者都是整个电网运行的指挥者,他们直接控制着电网能否得到安全、经济、稳定的运行。
一、电网调度中出现的不安全问题
在电网的运行实际操作中,任何一个不规范的行为都将造成电网的安全性降低,有时甚至带来重大的事故。
1、不安全的运行系统
虽然我国的电力调度工作快速发展着,自动化系统在我国广大地区也开始推广实施,但是系统中风险仍旧存在。分析我国的电网局势可以看出,各个等级的电压变电站大多开始实行计算机监控,智能化的电网开始展开,少人或者是无人值班的形势可以在一定水平上提高自动化的电力发展水平,提供电网安全运行的屏障。但是,决不可忽视对系统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判断。最常见的运行系统中不安全因素有自身缺陷问题和环境因素。
(1)系统的自身缺陷问题
系统的自身缺陷主要包括:太多的无用信息掩盖了真实出现的事故信号,给安全监控带来隐患;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中的存在缺陷问题,留下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装置老化问题,老化了的装置直接将会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我国目前大部分还在单通道或者是两条通道中使用同种介质运行模式,这种模式非常容易造成系统总的通道故障,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影响调度员的直觉,干扰电力调度的有效进行。
(2)各种环境问题
运行系统中的环境问题较为常见,设备的运行环境中人机混乱复杂、缺乏合适的电源维护管理工作,使设备在运行中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出现许多系统接口,没有实现物理级别以上的隔离工作,使病毒和黑客直接威胁电网的监控调度工作。
2、不安全的管理措施
根据我国生产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得出,电力调度中的危险因素同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有着密切的辨识关系,其中这―相关因素就是行为危险。行为性危险因素主要有指挥上的错误和操作中的失误,另外还有监护失误和其他行为性的危险等。
(1)一些新设备的使用和新模式的控制,使电力管理方式跟着发生变化。但是管理方式的变化又将带来许多管理缺陷,给调度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允许在无人值班的变电站进行影响远方实时数据的检修操作,许可人在现场与集控、调度、远动人员互不沟通;调度员充当操作人员角色,在调度计算机上直接遥控等都会给安全监控、调度带来隐患,根源均是存在于管理的不到位,存在漏洞;也有一些部门不注重现场管理,不注重安全基础工作,自恃设备性能优良,数据长期不做备份,反事故措施缺乏,常以技术装备代替现场管理,掩盖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上运行规程编写不完善,技术管理不到位,内容过于简单,许多设备改造、变动情况没有及时编进规程中。
(2)误下命令。如果调度员没有根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就会误下命令,没有全面的了解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交接班的连接工作就下命令,直接会影响命令的可靠性;如果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时,使用逐项的命令就将是调度的命令在拟写中出现错误;核对过程中,交接班汇报工作不清楚以及对现场的各项事务交代不清楚便进入操作环节也将带来命令上的失误。延误送电。造成延误送电的原因主要是调度员的工作执行意识不高,并且心理素质较差,业务水平不高等,如果调度员不清楚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尤其是不熟悉事故处理的程序,直接会导致对客户延误送电。误送电。误送电是管理不当的重要体现,最为常见的就是调度员不按调度的操作管理制度规定以及工作手续不清楚等错误送电;如果很多工作组在线路上操作,结束工作时各个组还没有全部的进行汇报终结就开始送电,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存在的管理缺陷还有管理漏洞问题以及无计划地进行检修工作等。
二、防控制电力调度风险的措施
1、加强对调度员的培训
安全管理终究是一项对人的管理。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管理,首先是管理层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建立一支能管善管、思想开阔的安全管理队伍,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要求,避免在思想上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防止疏于管理、制度措施落实不力、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其次是职工方面,加强职工综合业务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增强对系统故障判断识别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应变能力。落实调度员岗位责任制,提高调度员安全意识。
2、增加对技术改进的投资
自动化运行设备日常检查管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要做到迅速制定防范措施。通过技术改造减少设备自身缺陷,争取早日让新技术在生产应用中成熟起来。在设备采购环节上把好质量关,选用设计周密合理的方案和产品,严把施工关,在投如运行之前还要把好竣工验收关;运行期间坚持设备巡检制度,尽量改善设备环境。对服务器等重要设备采取冗余技术,数据备份、备品备件等均要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并贯彻实施,对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坚决停运或更换可能会影响到系统安全可靠性的设备,避免因设备自身缺陷而造成事故发生。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避免风险发生
(1)搞好安全工作,不能够仅仅靠素质、科技、良心和热情,还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安全责任,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都有“制度就是高压线”意识。
(2)强化制度对现场作业过程的检查、监督,对于动态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杜绝形式主义,封堵新模式下出现管理漏洞,明确工作人员各自职责,实现由人为控制向制度控制转变,杜绝以技术装备代替现场管理的现象。
(3)通过完善运行值班等一系列制度,消除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坚持调度命令预发制、调令复诵制、调令隔班复审、隔班预告等,严格审核调度命令票和操作票,严格进行考核,大型复杂调度操作指令票由班长、分管调度所长审核。加强分析与预控调度危险点,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危险点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把相应的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论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电网调度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调度的管理风险以及调度中系统风险两方面,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有着一定的实用价值。电力的调度管理工作是整个电力事业安全管理生产的重要内容,提高调度员的整体安全意识以及综合业务素质水平,是保证电路安全调度工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姚庆.电网调度的事故处理[J].科技资讯,2011,(18).
[2]何爱平.浅谈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及防范[J].科技与企业,2012,(12).
论文作者:高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电网论文; 调度员论文; 电力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风险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