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体会论文_张利群

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体会论文_张利群

张利群

七台河市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佳方法,为提高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1月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组患者给予桡动脉路径,股动脉组患者给予股动脉路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桡动脉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其中桡动脉途径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高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桡动脉;股动脉

年龄的增长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我国是老年人口大国,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比例正逐渐增大,发生冠脉综合征的比例也较高[1]。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既往对老年患者应用较少,而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积累和临床介入治疗器械的改进,对老年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也得到了一定的开展[2]。为了更好地提高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选择合适的治疗路径,笔者进行了本次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4年1月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82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年龄在75岁以上,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符合2002年美国ACC关于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绞痛患者、严重肝肾疾病、肺栓塞、左主干病变等患者。

根据患者住院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股动脉组41例,包括男23例,女18例,年龄75~86岁,平均(80.09±2.01)岁;合并症:高血压22例,糖尿病18例,高血脂11例,心功能减退8例,肾功能减退2例,贫血1例;有吸烟患者12例;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13例患者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桡动脉组41例,包括男25例,女16例,年龄75~85岁,平均(80.85±2.34)岁;合并症:高血压21例,糖尿病17例,高血脂12例,心功能减退7例,肾功能减退1例,贫血2例;有吸烟患者13例;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8例;12例患者有陈旧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手术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嚼服,剂量为300 mg;氯吡格雷300 m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手术完成后给予阿司匹林1次/d,剂量为100 mg;氯吡格雷1次/d,剂量为75 mg。手术中给予肝素6000~8000 U静脉注射。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作皮下注射3~6 d。手术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预扩张支架手术、直接支架手术,并根据情况放置起搏器。手术中造影检查出现右冠脉、前降支、回旋支的狭窄在70%以上,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标准[3],患者根据标准技术给予支架手术。

桡动脉组患者给予桡动脉路径,患者将右侧手臂放在臂托上,给予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并在动脉搏动最强的地方给予穿刺,使用Seldinger法置入桡动脉鞘管,随后推入肝素抗凝,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股动脉组患者给予股动脉路径,从右侧股动脉作为穿刺路径,穿刺成功后放入6F鞘管,其余方法与桡动脉组相同。

手术完成后,桡动脉组患者将鞘管立刻拔出,使用无菌纱布对皮肤穿刺口作压迫,随后使用弹力绑带作加压包扎,2 h后逐渐松开,24 h后撤除。股动脉组患者在手术后4 h将鞘管拔出,局部加压包扎半小时后进行无菌纱布和绷带包扎,24 h后撤除。

1.3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结果录入到SPSS 18.0软件中作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95%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桡动脉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少,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

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在住院期间均痊愈,无死亡病例,无后遗症的发生。

3 讨论

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多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心绞痛等,且多为多支病变,患者病变程度较为严重,且发生的复杂性病变、弥漫性病变、钙化病变等较多,部分患者还合并有陈旧性的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受累严重,且合并症较多[5]。此外,临床工作中还发现了较多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鉴于以上情况,导致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次实验对比分析了桡动脉路径、股动脉路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应用效果。从试验结果表1中可以看出,这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成功率分别为92.68%、95.12%,且患者手术时间均较短,手术中X线下暴露时间短,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较少,与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桡动脉路径下,患者的创伤更小。

传统的股动脉路径,尽管手术操作较为容易,但是由于股动脉较粗,解剖的位置较深,有血管神经伴行,因此在穿刺后容易发生较多的出血,并发生血管穿刺相关的并发症。而手术后股动脉路径的患者需要给予强制体位,患者也会出现腰背部的疼痛、尿潴留等,本次试验中患者多主诉有腰背部疼痛,但是没有尿潴留的现象。在桡动脉手术中,患者血管直径细,且位置浅表,在手术后可以即刻拔管,因此止血容易,发生血管穿刺并发症较少;患者在手术后也不需要对体位作限制,舒适度较高,依从性较好。苏亚民等临床研究也对桡动脉、股动脉路径PCI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了比较,其临床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PCI时间、穿刺成功率、开通率等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而在手术后患者的血管并发症、血栓/栓塞情况,桡动脉组患者发生率更低,其认为桡动脉、股动脉两个路径的效果均较好,而桡动脉由于并发症少、出血少,有利于抗凝治疗,可以作为主要血管途径,这与本文的研究一致。

笔者临床分析认为,不论使用桡动脉路径还是股动脉路径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都需要注意:避免造影剂的过量使用,以减少由于造影剂导致的肾病和心衰等,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手术前后要给予水化治疗;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要注意严格地控制患者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情况。而在桡动脉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桡动脉闭塞的发生,并注意对每位患者作Allen试验,并使用弹力绷带作加压包扎,防止桡动脉闭塞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其中桡动脉途径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介入治疗的首选方法。同时还强调对患者作个性化的选择,以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为前提,减少手术的创伤。

参考文献:

[1]马国添,阮翔,曾志羽,等.高龄老年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9):986-987.

论文作者:张利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体会论文_张利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