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论文_毛璟怡,刘琳琳

(四川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 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老年志愿者在心律失常病发期间其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的病发原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分析,为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法本次研究的300名志愿者均是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于我院进行心律失常治疗的中老年患者,其年龄均大于60岁,临床期间对所有志愿者均进行12导联或者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详细整理所有志愿者的病例资料以及临床治疗资料,同时依照志愿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以及住院病因对其进行分组研究,深入探究所有心律失常志愿者的疾病发生与其性别、年龄等诸多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此次研究中共300例志愿者中其性别构成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志愿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律失常的病发与否与志愿者的性别不存在联系,但心律失常的病发与年龄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随着年龄的增加病发人数随之下降。

【关键词】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发病因素;年龄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38-01

【Abstract】Objective: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lderly volunteer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ecific disease causes of arrhythmias and then carries on an in-depth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guidance for clin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Methods:300 volunteers are in May 2013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for arrhythmia treatment and all the patients are more than 60 years old. All volunteers underwent 12-lead Holter or routine monitoring and collating of their clinical data systematically. At the same time, volunteer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gender, age, disease types and cause of hospitalization, then we study and researc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rhythmia and these factors.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300 patients in this study (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P < 0.05).Conclusion:While Arrhythmia onset and volunteers gender does not exist contact, arrhythmia onset between and age does have close contact that the age and onset have negatively correlated.

【Keywords】Arrhythmi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Etiological factors;Age

心律失常是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指由心脏冲动的频率以及其节律的起源部位和心脏激动的传导速度和次序等异常而诱发的心脏疾病[1-2]。本研究以在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进行治疗的心律失常志愿者为研究样本,对志愿者的心律失常的疾病特点以及发病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现将本次研究的情况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志愿者均是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于我院进行心律失常的中老年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相关的志愿书。此次研究中共300例志愿者,其中男性志愿者有160例占总志愿者的53.33%,女性志愿者有140例占总志愿者的46.67%,并且所有志愿者的年龄总跨度为28岁,最小61岁,最大89岁,所有志愿者的中位年龄为71.22±5.18岁。

1.2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过程中,临床期间对所有志愿者均进行12导联或者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3],同时依照志愿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以及住院病因对其进行分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所有心律失常志愿者的疾病发生与其性别、年龄等诸多因素间的关系。

1.3统计分析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以[n(%)]表示所获得的计数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所获得的计量资料,并利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对所有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心律失常与志愿者性别与年龄的关系

此次研究中共300例志愿者,其中男性志愿者有160例占总志愿者的53.33%,女性志愿者有140例占总志愿者的46.67%,志愿者的性别构成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心律失常的病发与否与志愿者的性别不存在联系。依照志愿者的年龄分布对所有志愿者进行分组,其中61岁至70岁志愿者共165例,占总志愿者的55.00%,71岁至80岁志愿者共95例,占总志愿者的31.67%,其中大于80岁的志愿者共40例,占志愿者总数的13.33%,对三组志愿者的组间病例数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发现,三组志愿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证明了心律失常的病发与年龄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随着年龄的增加病发人数随之下降。

2.2心律失常类型和其疾病诱因分析

对所有入组的志愿者均进行心电图常规检查,并结合志愿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志愿者的具体病情相结合,对志愿者的疾病类型以及病发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如表2-1和表2-2所示。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规整的心跳节律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在病发时期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和头晕,甚至会有部分患者出现晕厥现象[4]。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心律失常的发病人数也逐年增加。目前针对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改善患者心肌供血不足现象,已达到调节患者心脏功能进而改善其心律失常状态以达到恢复其正常心律的目的。

参与此次研究的300名志愿者中,男性志愿者有160例占总志愿者的53.33%,女性志愿者有140例占总志愿者的46.67%,志愿者的性别构成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心律失常的病发与否与志愿者的性别不存在联系。依照志愿者的年龄分布对所有志愿者进行分组分析,可发现不同年龄组志愿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证明了心律失常的病发与年龄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随着年龄的增加病发人数随之下降,其可能的机制主要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心肌逐渐出现淀粉样变性和褐色萎缩等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患者起搏传导系统也会逐渐产生老化和变形,P细胞功能下降,并最终引发传导阻滞或混合型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发类型发现,房性早搏和心房颤动是较为常见的主要类型。老年患者其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发常诱发患者年龄的增加,进一步发展造成心肌缺血,进而使心房肌膜电位下降。由于房颤发生的主要前兆为多源性和频发性房性早搏的发生,因而当老年患者出现房性早搏现象时应当严格的鉴别和诊断患者早搏的发作类型[6],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对心律失常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同时还应当对其原发性疾病进行强化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力军,杨雪琴,黄进等.腹式呼吸对血压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4,16(6):558-559.

[2]路明慧,刘赛鼎,姜艳梅等.窦性心律不齐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规律[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7):19-20.

[3]姜健,刘建新,王霄英等.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应用于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29(3):264-267.

[4]赵华.探究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疗效[J].医学信息,2014,(26): 400-401.

[5]韩昌华.110例老年窦性心律不齐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1):257- 258.

[6]李佩玲,徐克,王传斌等.心电编辑功能在心律不齐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5):383-385.

论文作者:毛璟怡,刘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  ;  ;  ;  ;  ;  ;  ;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论文_毛璟怡,刘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