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我国市政基础实施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PPP模式,因此,必须加强研究与分析PPP模式在市政建设中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PPP模式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的优势,并对PPP融资模式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PPP模式;市政建设;应用
前言:较强的公共产品性质就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主要特点。我国缺乏城市资源经营理念,对于公共产品的收费机制不够完善,建成后盈利性弱,主要产生社会效益,而为了收回成本,只能通过收取使用费用来达到目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地方财政资金的筹措和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这与其本身的特点有直接关系,而城市建设资金较为庞大,这些资金的投入相差甚远,所以,必须增强市政基础设施的经营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引进其他资本投入市政建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这也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者的追求和努力方向。现阶段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已经逐应用了项目融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因此,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PPP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推动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PPP模式融合的优势
(1)解决财政问题
在建设城市基础工程中,引进民营企业资金参与,保证资金到位的模式就是PPP模式,对于融资平台资金短缺等存在于政府在融资过程中的问题可以进行有效地解决。从这个模式的运营方式而言,不仅扩大了资金来源,还增加了社会投资人,同时也扩大了项目的参与主体。该模式引入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打破了政府仅和国企使用的局面,既提升了融资的机动性,也降低了资金阻断的风险,大幅度扩宽了融资渠道。民企所支付的资金使项目更加有序地完成,促进了政府工程的建设管理,及时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财政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2)解决政企问题
政府的作用在以往建设中最为明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因为政府自身的性质问题。但是与政府相比,民营企业能够很好的弥补政府存在的问题,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二者协同合作可完成互补的目标,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民营企业可提高项目工程的利益,其在管理与运营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进而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政府在实施计划、设计方案以及规划项目等方面具有优势,发挥着统筹的作用,能够收获较高的社会效益。因此,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快项目建设,二者可达到稳定的使用关系,相互协调。
(3)提高建设效率
在民企进入企业的竞争感提升下,政府在引入PPP模式下承担着一定的压力,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会展开工作时更加用心,将自身的能动性进行充分地发挥,进而提高建设效率。对于传统的工程建设,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与资金的进入会对其造成一定打击,所以,施工单位会更加卖力地完成建设任务,这样才能保持自身的声誉与工程质量。而实际上,对于工程建设中引入私企这种模式,社会大众更加认可,因为,私企使政府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加了政府的竞争力,可以更好的满足群众的需求。除此之外,对于原有的建设方式,由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私企管理经验的进入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仅缩短了回本时间,还提高了建设效率,对于人们的需求以及企业的效益目标可以更好的实现。
2.PPP融资模式的相关政策
2.1收益补偿机制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收益补偿机制,在PPP融资模式应用前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多数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决定了无法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对其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自由定价,其具有社会和垄断福利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参与进来,对于私营企业所追求的投资收益,政府部门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对收益补偿机制与相应的价格管理体系进行建立,以此促进项目建设效率的提高,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2.2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合理确定
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定价中,在保证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共作用,建立完善的价格联运机制。若在建成后无法通过经营回本,那么对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政府就无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所以,必须保证私人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取相应的利润,还可以收回投资成本,在此过程中,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这样才能激发出在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时,私人投资者的积极性,从而保障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进行。
2.3政府职能的转变
PPP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实现公私互补。所以,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转变自身的角色,转变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单人私营企业的合作者与指导者,已不再局限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主导者。在实际应用PPP模式过程中,私营企业与政府部门是合作关系,是相互平等的,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出其监督职能,政府部门及时创新与改革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结合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点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运营机制与管理方式进行及时的改进,这样才能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进一步稳定发展。
2.4法规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
最常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就是PPP模式,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西方发达国家最为显著。现阶段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应用PPP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政府部门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PPP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积极的借鉴,加大推广与应用力度,引入到我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要给予投资者政策上的鼓励和优惠,这样在该模式的大力推广下,才能充分的调动起私营投资者的积极性。在PPP模式项目的融资过程中,随着PPP模式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政府部门应与私营企业进行合作与谈判,严格按照相关的国际惯例与法律法规,从而保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开展,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5专业人才培育机构的建设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PPP模式的应用过程。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充分结合的PPP模式特点,但是由于我国机构建设与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以及应用这种模式时间较短,所以,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人才交流力度,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为我国PPP模式的应用,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并在积极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可行的操作标准与规范进行制定,进而在我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更好的发挥出PPP模式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应用PPP模式,政府部门还要提供全面的运营管理、项目融资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从而稳定提高我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用PPP模式,不仅全面提高了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与设施投资,还大幅度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从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城市管理方式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马君.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前景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03):43-45.
[2]王全新.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3]马君.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前景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3):43-45.
[4]孙旭东,毕涛.PPP模式在我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15(3):60-61.
论文作者:张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市政论文; 模式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项目论文; 过程中论文; 政府论文; 政府部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