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信贷消费开发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贷论文,大学生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个人信贷消费是在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指导意见》颁布后发展起来,因其风险普遍低于生产信贷,且利息回收率几乎100%,能为银行带来真正的实惠,从而成为各商业银行竞相开展的业务。由此,笔者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一种低消费和部分大学生处于一种“有闲无钱”的境况,提出银行业应为大学生提供旅游消费信贷服务,通过银行业的介入来推动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达到旅游业和银行业的互惠互利。
一、旅游信贷消费的可行性分析
从1999年扩招53.1万人,普通高校招生从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164万,增长率为44%,2000年扩招60.9万人,2001年扩招29.4万,现在我国大学生在校人数已突破1350万人,并且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因此,可以说大学生人数众多,其基数大是我们开展旅游消费信贷的前提条件。
如表一所示,学生出游市场在整个旅游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还是比较大的,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出游率是相当高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其出游支出相对较少,由此出游花费总体数量偏小。
(一)大学生消费意识超前,敢花明天的钱
助学贷款能在各高校的成功推行则是一明证。一般而言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将来毕业后大都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因此有能力偿还所贷的钱。而且,其在社会旅游大环境和各景区景点小环境的一“推”一“拉”的作用下,大学生大都有旅游消费的欲望,并且大都有出游的经历。
国外的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己非常成熟,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已形成一定的规模,项目涉及住房、汽车、教育等领域,并形成一套良好的运行模式,如抵押贷款、分期付款、担保贷款、流动账户透支等,还有相配套的法律和制度支持,如《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经济合同法》、《个人住房管理办法》等,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信贷法》还在建设中。所以,开展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有相关的经验可借鉴。
(二)在校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低收入家庭
据一份调查表明,在大学四年级学生中,来自高收入家庭和次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数量占48.48%,而来自低收入和次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占49.69%,这些低收入家庭无法达到教育支付能力,教育投资与消费方面的困难还很大,更谈不上让孩子体验旅游消费的可能。因此,银行的介入必会受到这一群体的欢迎。
表一:不同职业者在出游中的花费和所占的比重
职业
公务员 企事业管 专业/文教 工人 学生 服务销售 离退休 其他
理人员
技术人员
商贸人员 人员
花费(元)1207.8 1192.4 886.6
494.6 479.1 807.6
691.9 ——
比重(%) 6.1
14.9
14.2
15.3 13.1 6.3
20.8
9.3
由此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银行开展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业务是可行的。在面对国内外银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业涉足这一领域不失为一明智之举,谁先入主这一市场,谁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优势。
二、开发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将会面临的问题分析
虽然,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银行业开展个人信贷消费的新思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旅游业和银行业双方的发展,也有利于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健康有序发展。
(一)思想认识上
中国儒家提倡节俭节约,反映了人们求稳和厌恶风险的心理,基本上不愿意负债消费,不愿意穷快活,总是想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末雨绸缪”等,因此,部分大学生不敢借钱消费,怕毕业后欠银行的钱没办法还。而且许多学生的家长也反对小孩背负经济压力去学习,从而给市场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前段时间大学生还经常辩论超前消费的利与弊,反映出在大学生当中思想认识还没有跟上时代消费,还处于一种犹豫不决的心态影响,这也是我们开展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最难跨越的一步。因此,这一市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大学生思想认识程度。
(二)信用问题,存在借款不还的行为
如北京工行和43所高校签约,发行教育贷款合同总金额达43亿元,目前己发放了18亿元,有近3万名大学生借款,自2001年12月20日起,有1250名毕业生进入还款期,其中有119人(占该还钱人数的10%)借了数百万的助学贷款,还款时却找不到人;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消费信贷发展较好的上海市,由于拖欠问题,2001年商业银行几乎不约而同的提高了个人消费信贷的门槛或缩小了放贷范围。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也不可避免的遇到这一棘手问题。
(三)开展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会不会造成糜烂的生活趋向
不可避免有部分学生相互攀比,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条件特点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根据同学朋友的消费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使个体在消费活动中丧失了其主体地位,这种心理导致某些大学生旅游活动过程中高消费和乱消费,养成一种不好的花钱习惯,从而与我们所开展的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的初衷背道而驰,这也是我们要着重研究的一个问题。
(四)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使得银行一定程度上望而却步
据教育部直属高校200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议披露的数据,中国高校一次性就业率形式不容乐观,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教育部直属71所高校为92.08%,其他中央部委各高校为82.13%,地方院校为75%。而专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则相对低很多,其分别为:教育部直属71所为62.19%,其他中央部委高校为以63.18%,地方院校就业率约为40%,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再说现在扩招更加厉害,对大学生就业更加是雪上加霜。这也是银行业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五)个人信用评估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提供贷款的积极性
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个人信贷消费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相配套,而我国目前还尚未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也无专门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加上个人消费主要是以现金作为支付工具,银行没有依据和能力考察个人信用,这就加大了银行办理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的风险,影响各商业银行对开展这一市场的积极性。特别是大学生一毕业工作单位都会变,如果信用不好,如前面的助学贷款还严重存在借钱不还的行为,对银行资金的流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个人信用的评估是银行业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三、开发旅游消费信贷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开发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可能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银行业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信贷观和消费意识
发展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的关键因素是要转变大学生旅游消费意识,要由传统的积累型滞后消费(即省吃俭用下来用于消费)变为现代的信用型超前消费,改变传统的先积蓄后消费的模式,适度尝试先贷款消费后积蓄还债消费模式,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旅游超前消费意识,防止其糜烂消费和相互攀比,要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二)银行应加强市场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消费信贷对策
要适当调低消费贷款利率,适当让利于大学生,以降低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成本,吸引大学生参加到旅游消费信贷中来,调动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贷款利率应与助学贷款利率相当,国家贴息一半,自己负担一半。而且,根据其消费者主要是来自低收入家庭,所以还要有针对性的宣传和促销。
(三)要与学校加强配合和协调
建立贷款学生的个人信用征询机制,并且要实行有效的学生变动信息传导,学校要将学生的有关变动向经办方提供,并将学生消费信贷附于档案。另外,最好应采取一种担保的制度,如学校的助学贷款需要两位在校老师担保,并要求出具家庭所在单位的贫困证明,这对学生的信用度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因此,旅游消费信贷不妨也采取类似的措施,学生具备相关的资料后才能贷款。
(四)应简化贷款的手续,降低有关费用
虽然银行业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以具相当规模,但是其手续相当的繁琐,从而给消费者的印象是故意提高贷款的门槛,比如说助学贷款,有的出示家庭的证明就相当的繁琐,再加之要老师担保,而有的老师是不太情愿的,因此给学生申请贷款制造了一定的难度,挫伤了学生贷款的积极性。因此,银行应加强研究,在简化贷款手续的同时,也要保证对大学生信用的制约。银行业不妨把其于助学贷款放在一起,这样可以简化一定的手续。
总之,银行业与旅游业的合作有益于双方的发展。随着助学贷款在各高校的积极的开展,商业银行将会在大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的开展,因此,银行业提供大学生旅游消费信贷必会取得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