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帽儿山镇中心卫生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611)
【摘要】目的:讨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果: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过敏源、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因接触过敏源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做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诊断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043-02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白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世界性疾病,无地域和种族的局限性,也无年龄和性别的明显差异。下面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汇报如下。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1 病因与诱因
病因是导致正常人发生哮喘病的因素,诱因是引起哮喘患者的哮喘症状急性发作的因素。目前导致哮喘发病的病因不完全清楚,患者个体过敏性体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已知的哮喘诱因非常多。
1.2 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被认为与哮喘的发病关系密切。
2.临床表现与诊断
2.1 临床表现
2.1.1症状 哮喘发作前可有干咳、打喷嚏、流泪等先兆,典型表现为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喘息、胸闷。患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
2.1.2体征 发作期间,可表现为胸廓饱满、心率增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说话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尤以呼气相为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哮鸣音随哮喘的严重程度而加重,但当气道极度收缩加上黏痰阻塞时,哮鸣音反而减弱,共至完全消失,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应积极予以抢救。发作缓解后可无任何症状及体征,但常反复发作。
2.1.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肺部透亮度增高,并发感染时可见肺纹理增多及炎症阴影。(2)血液免疫检查: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均可增高。(3)肺功能检查:哮喘发作时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等均降低。当吸入β2受体激动药后上述指标可有所改善,如果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增加15%以上,则有助于哮喘的诊断。
2.2 诊断标准
2.2.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过敏源、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2.2.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2.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2.4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项试验阳性:①若基础FEV1(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激动药后FEV1(或PEF)增加15%以上;②PEF变异率(用呼气峰流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各测1次)≥20%;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2.5排除可引起喘息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
3.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类
3.1 按发作时间可分为速发型哮喘和迟发型哮喘
速发型哮喘反应在接触过敏源后哮喘立即发作。迟发型哮喘反应在接触抗原数小时后哮喘才发作,或再次发作加重。
3.2 按致病因素可分为外源型哮喘、内源型哮喘和混台型哮喘
外源性哮喘多见于有遗传过敏体质的青少年,患者常有过敏病史和明显的过敏原接触史,一般有明确的致病因素。而对一些无明确致病因素者,则称为内源性哮喘。但近来认为任何哮喘都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哮喘在长期反复发作过程中,外源性和内源性哮喘可相互影响而混合存在,使症状复杂或不典型,称为混合性哮喘。
3.3 其他类型
咳嗽型哮喘、运动型哮喘、药物型哮喘等。咳嗽型哮喘大多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春秋季节多发。常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听诊无哮鸣音,对止咳药和抗生索治疗无效,而平喘药有效,可发现气道反应件增高,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运动性哮喘一般在运动6~10min和停止运动10~15min出现胸闷、气急、喘息和哮鸣音,30min内逐渐缓解,少数持续2~4h。药物性哮喘为无哮喘病史者应用某药物后引起哮喘或哮喘患者应用某药物诱发哮喘或使哮喘加重。常为使用非甾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安乃近和布洛芬等诱发哮喘发作。
4.讨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过敏源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做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慢性持续期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危重哮喘一般多指哮喘的急性严重发作,常规的吸入和口服平喘药物,包括静脉滴注氨荼碱等药物,仍不能在24h内缓解者。以往所称的“哮喘持续状态”亦属此症。
【参考文献】
[1]钟南山,徐军.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年01期.
[2]沈华浩.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近况[J].浙江医学,2000年01期.
[3]沈华浩,朱元珏.哮喘免疫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1期.
论文作者:张春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
标签:哮喘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患者论文; 胸闷论文; 症状论文; 呼吸论文; 气道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