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陈斌,杨玉芳

(自贡市贡井区中医医院 四川 自贡 643020)

【摘要】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1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单双数抽样法)抽取A组与B组各80例,其中A组使用阿托伐他汀,B组使用瑞舒伐他汀,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脂指标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TC、TG、LDL-C、HDL-C、non-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脂指标水平均得到优化,但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在观察期出现1例ALT明显升高情况,A组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调节血脂水平作用且安全性较可靠。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药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144-0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破裂并引起急性血栓而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出现重度的下站甚至闭塞,从而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存在密切关联性,而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血脂调低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2]。美国心脏病血会与美国心脏血会均建议75及75岁以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大量使用他汀类的药物以控制血脂。在临床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较为常见,本研究对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探索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现将本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1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单双数抽样法)抽取A组与B组各80例,其中A组使用阿托伐他汀,B组使用瑞舒伐他汀。其中A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范围(39~73)岁,平均年龄(58.67±6.49)岁,疾病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64例,急性心肌梗死16例。B组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范围(39~70)岁,平均年龄(57.59±5.89)岁,疾病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对研究干预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剔除标准:患者治疗前2个月曾有使用血脂调节药物历史;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情况;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可能危急生命的疾病;患者年龄>75岁,或存在他汀类药物使用禁忌症。

1.3 方法

A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生产企业: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58,规格:10mg),使用方法:初始剂量10mg/d,口服,依据病情逐渐加量,药物调整周期4周/次,最大使用剂量80mg/次。B组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钙胶囊(生产企业: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80483,规格:10mg),使用方法:20mg/d,口服。两组均持续用药4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评价。

1.4 评价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对比。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的TC、TG、LDL-C、HDL-C、non-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脂指标水平均得到优化,但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对比(x-±s,mmol/L)

注:a、b表示两组相比P>0.05;C表示两组内治疗前后相比P<0.05。

2.2 不良反应情况

B组患者在观察期出现1例ALT明显升高情况,由34U/L增高至1149U/L,给予停药两周后复查恢复正常水平,A组无不良反应出现。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病率随着我国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而逐渐增高,优于致死率较高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发病与血脂指标的改变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中LDL-C水平的增高危害性更高。他汀类药物可阻断胆固醇合成并增加LDL-C受体数量,可清除高达25%~55%的LDL-C,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与瑞舒伐他汀钙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均得到优化,且临床差异较小。在用药不良反应方面,仅A组出现1例ALT升高情况,但单纯的ALT升高不能表明肝功能发生损伤,且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导致严重肝脏损伤的病例罕有发生。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调节血脂水平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可靠。

【参考文献】

[1]寇威,宋志明,王景春,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J].药品评价,2017,14(23):5-7.

[2]徐淑莉,李屏,胡欢,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1):65-66.

论文作者:陈斌,杨玉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  ;  ;  ;  ;  ;  ;  ;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果对比分析论文_陈斌,杨玉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