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实战需求努力提高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质量
张严瑞 马 彪
新时代,在全军上下聚焦实战、备战打赢的大背景下,军队院校必须不断增强“姓军为战”的主体意识,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持续增强协作育人意识,大力拓宽协作育人途径,系统健全协作育人制度,将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实践深度融合、常态对接、全程贯穿,持续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效益。
由于吸收塔的空塔流速一般在3~4m/s,而湿电内部的电场风速为2~3m/s,所以湿电壳体的直径往往大于下部吸收塔的直径,这对湿电和吸收塔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如不能解决结构设计问题,那么一体式湿电无疑就是“空中楼阁”。
一、持续增强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意识
军队院校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院校,必须坚持“为战育人”的独特使命。其人才培养目标不是穿着军装的“社会人”,而是具有一流作战能力的职业军人。加强军队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正是这一特殊使命使然。
(一)着眼满足部队人才建设需求,深刻认识协作育人的必要性。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拓展和深化,部队建设对人才需求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对院校教学在前沿性、实战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客观地说,多数院校部分教员任职经历较为单一,对部队缺乏了解,学历教育惯性大,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灌输多、实践操作少,基础知识讲授多、联合作战应用少等问题,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学员岗位匹配度还不高,不能满足部队建设需求,技术创新方面的相关成果在教学中也体现不足。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长期存在的“院校管训、部队管用”观念和实践偏差密切相关。军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针对性、服务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不但学员选送、培训教育、提拔使用、反馈完善等重要环节串联着院校和部队,而且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院校与部队相互依存的制约因素。任何一环节脱钩,任何一方面薄弱,都将阻碍甚至中断人才培养的发展过程、破坏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二)着眼提升院校自身教学质量,深刻认识协作育人的紧迫性。衡量院校教学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人才满足部队需要的程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对备战打仗有没有用,部队最有发言权,也最能提出明确具体的改进措施。倘若轻视与部队的协作,忽视部队的需要,教学质量肯定就上不去;脱离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建设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一方面,院校只有通过与部队的密切协作,才能紧贴作战任务、紧贴部队实际、紧贴岗位需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协作育人并不仅仅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服务部队,它对院校自身的教学质量建设同样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加强协作育人,院校才能缩短与部队的距离,才能及时得到部队的用人需求和意见反馈,进而更加科学地调整完善教学计划和内容。
近些年因为我国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医疗领域中也开始逐渐渗入信息技术[1]。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是当前利用数字化技术处理图像储存于传输的一项数字化系统,有着传输高效、让影像获得数字化的传输与重现等特征,将该系统应用到放射科室CT与MRI等医疗设备中,能够明显提升医院放射科室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的作用,特将其和我院传统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系统予以对比,详细对比情况见下文。
(三)着眼契合军事人才成长路径,深刻认识协作育人的规律性。军事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军事人才成长既需要理论的指引,更需要实践的打磨。培养对象在院校与部队之间反复地学习和实践,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漠视其间的联系,不主动了解部队的现状、发展与需要,孤立地、单方面地埋头搞封闭式教育,就会割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违背人才成长规律,造成培养目标与强军要求的脱离,最终必将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遵循和运用人才成长规律,加强院校与部队的育人协作,充分发挥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对于人才培养的交互助长作用。
二、大力拓宽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途径
4)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机械类课程中复杂产品设计、机械加工过程、机械振动控制以及加工表面质量等知识点进行改革与应用。
(四)共把人才培训关口。一方面,院校要把好人才培训关,根据部队需求和学员培训周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在管用的教育引导,打牢学员任职基础。另一方面,部队要把好送学质量关,切实选送高素质的、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院校深造,同时要使用好毕业学员,努力做到学用一致、训用一致,从而激发官兵参加院校系统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健全协作例会制度。建议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院校主办,每年召开一次“共育人才”协作会议,交流教学和学员任职情况,听取院校汇报,检查验收教学质量,改进培育措施。通过会议,统一院校、部队在合力办学、共育人才问题上的认识,增进部队与院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提出加强和改进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措施办法。
在长期实践中,院校、部队协作育人已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协作育人机制,也有效促进了院校与部队的共同发展。但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协作育人途径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加强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不是一时之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军事教育的客观规律。欲使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正规、有序、经常、高效,必须健全一系列长效协作育人制度,并坚持贯彻执行。
(一)共搭信息交流渠道。根据协作育人的需要,立足院校与部队的不同特点,应重点突出“两个互相通报”:一是部队训练和院校教学内容通报。部队定期向院校通报训练规划、训练重点难点及训练要求,使院校在了解部队训练全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部队建设需要组织教学;院校定期向部队介绍培训目标特点、教学起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安排,征求部队意见,从而为部队参与人才培养、及时提出人才培训要求和课程调整意见提供条件。二是学员素质通报。院校定期向部队介绍学员在校的思想表现和学习训练情况,使部队对学员素质情况心中有数,配合院校做好在校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同时部队结合学员送学培训前后的表现,定期向院校反馈毕(结)业学员的任职情况,共同分析查找短板弱项,为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和改进参考。
基于烟草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首先实现系统的关键功能,包括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库存管理和原料管理,以及对关键的工序或者工段的生产管理。所以,系统的设计主要针对这些内容。
三、系统健全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制度
(三)共享育人实践成果。院校和部队在教育、训练和管理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促进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实践,以最优手段共育满足实战需求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意义重大。在协作过程中,院校应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共育质量这个核心,最大限度推广应用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管理实践的最新成果。部队应积极协助院校在部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协助搞好学员与教员的实习与代职,提供切合实际的管理、教育、训练经验和适宜的代职实习场所,形成稳定化、规范化的实习基地。
(二)共建协作育人环境。一方面,院校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和专业基础扎实的师资力量,教学计划与教材建设严谨而系统。另一方面,部队在长期的训练、管理和教育实践中,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好作风好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和方法。因此,要充分发挥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的优势,取长补短,把院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与部队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有效缩短院校教学与部队实际需求的距离。
(二)健全协作基地制度。建议本着就近、对口、互利的原则,采取定点挂钩的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协作基地,相互提供人才培养的场地,促进协作育人的开展。院校要依托部队开展科研实践、教员任(代)职和学员岗位实习等,走开联教联训路子。院校也要坚持定期请部队领导来校讲学,为部队提供专业人才进修、培训的条件,成为部队的育才基地。
造影剂性质差异对QFR计算结果影响的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按照造影剂的差异,将临床研究数据分组,研究QFR计算结果是否受影响(使用的造影剂包括碘帕醇370、碘普罗胺370、碘海醇350、碘佛醇350、碘佛醇320、碘克沙醇320)。经分析认为,QFR和FFR计算结果的差异与造影剂性质差异无明显关系,故得出造影剂性质差异对QFR计算结果影响较小的结论。
(三)健全双向参与制度。建议围绕协作育人的主题,院校和部队相互参与重大活动。部队组织的重大演训活动,如安保任务、演习演练等活动,都应通报院校,院校积极组织人员跟学、跟训、跟考,在参与重大军事活动中锻炼教学骨干和教学管理干部;院校组织的重大活动,如学员毕(结)业考核(联考)等,应请部队派人参加指导和考核验收等。
(四)健全信息反馈制度。内容有两项:一是在教育训练、教学计划和总结等方面,院校与部队双方定期反馈;二是院校定期邀请部队领导介绍情况、邀请优秀干部介绍经验、通报院校教学及学员质量情况等,使院校和部队互通情况、相互熟悉、共同促进,保证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适应衔接。
(五)健全干部交流制度。加强干部交流,不断将部队优秀干部充实到院校工作,保持院校具有浓厚部队气息和强大师资力量。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选调优秀旅团主官到院校任(代)职,实行教官制,充分发挥好部队人才在院校建设中的作用;院校每年选派教员到相关部队,选调充实到重要岗位锻炼,形成优秀人才换岗锻炼、合理流动、健康有序的成长机制。
【作者系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讲师、参谋】
标签:重大活动论文; 人才培养质量论文; 学员培训论文; 部队训练论文; 人才成长规律论文; 育人制度论文; 共育人才论文; 军队院校论文; 训练经验论文;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