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_国民经济论文

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_国民经济论文

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化建设论文,加快推进论文,进程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在人类文明史上,材料、能源和信息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工业革命使人类在生产利用材料和能源两种资源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高效率、专业化大生产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二战以后,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摆脱了迟缓、分散的传统方式,代之以高效率、专业化、多样化的现代方式。信息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成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巨大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把世界推进到一个所谓信息化的时代。”

我们认为,国家信息化就是指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6个方面。

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信息化可以在提高生产水平与效率的同时,把生产社会化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到空前的水平。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国家信息网络,发展信息产业,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极大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加速推进信息化进程,已成为当今世界技术和经济竞争的焦点。

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些国家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力图推动本国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下一世纪的生存和发展争取主动权,掀起了全球的信息化浪潮。

美国1993年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继而提出了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5项原则;1996年出台了《电信法》,全面放开电信运营业。1994年欧盟正式宣布在欧洲建立信息社会的计划,确定了欧洲信息社会应用领域。俄罗斯1994年成立了俄联邦总统信息政策委员会;1995年俄国家杜马通过了《俄罗斯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都以政府行为,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1995年2月,西方7国集团在布鲁塞尔召开“七国信息技术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信息社会的原则和中间试验计划。第一次从政治上确定了“全球信息社会”的构想和方向。

1995年10月,亚太区通信和信息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创造亚太信息社会的若干原则。

1996年5月,世界40多个国家和18个国际组织在南非召开了“信息社会和发展大会”部长级会议,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进入信息社会问题,强调要把所有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体制转轨国家,聚合到全球信息社会中来。

总之,全球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这场信息化浪潮,不仅推动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在引起人们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可以说,谁率先掌握并高度利用了信息资源和技术,谁就将在下一世纪的发展和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占领制高点。

二、应用信息技术将促进我国四化建设的步伐

信息化势必带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信息化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就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而言,我们仍然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体制还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阶段。根据中国国情和现有基础,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大力开发信息资源,积极推进我国信息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而且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对实现我国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首先,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急需结构升级。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结构不尽合理,急需调整和改变;同时,汽车、电子、机械、建材、化工等工业尚未建成支柱产业,我国工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是在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开始信息化建设的。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工业和企业进行改造,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可以促使整个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其次,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有助于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电子手段,使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改变企业传统作业方式,降低不合理的库存,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改善和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能力。

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大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信息时代的来临,将人类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以更高的生活质量,享受人类全面进步带来的成果。这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四,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信息技术及应用将进一步改变国际产业结构和贸易方式,成为国际交往和贸易往来的主要手段。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电子手段进行国际贸易。如不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将直接影响我国开放深度和广度,削弱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总之,在世纪之交,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后发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发展和竞争中保持主动地位,使我国早日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三、我国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邓小平同志1984年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书记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从战略的高度为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多年来的实践和成效证明,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完全正确的。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直接关心信息化建设,亲自布置工作,从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出发,先后提出了建设金卡、金关、金桥、金税等“金”字工程的要求。“金”字工程的实施,拉开了国家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序幕。为了体现国家意志,加强对全国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1993年1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作为国务院抓好经济信息化工作的参谋议事机构,同时对有些问题进行决策。联席会议成立后,提出“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专通结合”的指导方针,组织专家研究我国信息化发展规划起草的重大问题,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推进了“金”字工程的实施,开展了信息化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工作,使我国经济信息化稳步向前迈进。

1995年10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及时地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推进信息化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在“九五”计划中,“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程度显著提高”被列为一项重要目标:要求“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坚持高起点,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继续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求“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化系统和装备的能力”;要求“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网建设,2000年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90%”。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提出要“把握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重点开发电子信息”等高技术,“积极促进生物、计算机、遥感等高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这充分表明信息化在我国经济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已经空前提高,全面推进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完成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战略任务,1996年1月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领导小组由邹家华副总理兼任组长,并下设办公室。

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表明信息化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空前提高,与原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相比,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实际上已从国民经济信息化扩展到国家全面的信息化。目前,国务院有20多个部委、全国有20多个省市都先后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以领导和推进本部门、本地区信息化。上述情况表明,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我国信息化建设已奠定良好基础

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国家就开始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并采取措施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七五”、“八五”期间,电子、邮电、广电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为国家全面推进信息化打下了良好基础。1993年开始,国家推动了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信息化重大工程的实施,四年来,全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进展顺利。金桥工程已经立项,金桥网已在24个城市正式开通运行;金卡工程首批12个试点省市中,已有6个省市实现了银行卡跨行联网运行,非银行卡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金关工程,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出口退税、进出口统计、出口收汇付汇核销管理等四个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取得了进展,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金税工程,50个中心城市、800多个区县级税务部门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系统投入运行,查出偷漏税舞弊在内的大案多起,打击了犯罪,增加了国家税收。随着“金”字工程的启动实施,许多行业和部门加快了本系统信息化应用工程建设,在开发信息资源、建立各具特色的信息网、数据库方面也都有了长足进步。

——有关省市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信息化工程,推进了地方信息化建设。北京、上海、海南、广东、辽宁、新疆等20多个省(区、市),正在规划或实施多项信息化应用工程,有的已经建成,取得明显成效。各省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抓紧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的宣传教育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推进信息化工作创造了新鲜经验。

——“八五”期间,电子、邮电、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很快。在“九五”开局中,三个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1996年电子工业总产值达到2982亿元,增长20.7%;邮电业务总量1335亿元,增长35.4%;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3.7%和86.1%,有线电视入户数达到5000万户以上。这三个行业的迅速发展,使信息设备提供能力、信息传输能力、信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显著成绩,传统产业改造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全国大中型建筑规划设计院已基本普及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材、冶金、化工、机械等行业中的工业炉窑大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在航空、航天、机械、冶金、轻纺、化工、医药等大中型骨干企业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已相当普及。农业信息系统的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已开始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财税及商业流通领域的应用有了显著进展。

——在邮电通信方面,改革促进了电信事业快速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在电信领域初步形成了既竞争又联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广播电视事业方面,有线电视事业依靠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了有线电视网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近年来,通过积极消化吸收、开发创新,信息产品和系统自主开发能力有较大提高,国产信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步提高。自1994年起,由邮电部、电子部、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建立和管理的四个互联网络相继进行了国际联网,获取了大量的国际信息,促进了科技、教育、经济的发展。

——在信息化的促进和带动下,各方面采取不同形式,加强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所有高等院校都把计算机课程作为必修课,部分大学建立了信息工程学院,相当部分的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教育课程,广大应用部门广泛开展了计算机业务培训。广播电视、新闻报刊等大众传媒,积极普及计算机和信息化知识,全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有所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迅速壮大,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从事专业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和应用服务的人才队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成绩,发展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我国信息技术及产业正在成长过程中,信息化所需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尚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面临着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国家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建设国家信息化的高级人才缺乏,全民的文化素质、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都有待提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项建设事业都要向前推进,国家不可能拿出较多的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仍制约着我国信息化的进展,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3.适应我国国情,探索推进信息化的途径

近年来,各省市、有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工作,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模式,摸索出一些宝贵的经验。主要有:

(一)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的支持。信息化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发展变化很快。信息化的社会宣传,一方面使公众了解信息化,形成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得到了领导的支持。许多省市印发了信息化的刊物,编辑了信息化文集,录制了电视专题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许多地方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对干部的计算机培训,建议和扩大了信息化人才队伍。

(二)加强组织协调力度,以政府行政力量信息化。许多省市和部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大大加强了组织和协调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深圳市市委书记厉有为挂帅,广东省省长卢瑞华牵头,海南省省委书记阮崇武亲自布置工作,许多省市也是由常务副省(市)长亲自挂帅,领导本地区的信息化工作。高层次、有权威的协调组织领导机构,对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从制定规划和实施重大工程入手,全面启动信息化工作。抓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抓重大信息工程的组织实施,是各省市、有关部门推进信息化的一个普遍做法。以开展规划制定来启动信息化工作,成立规划起草工作小组,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信息化规划纲要。同时,本着边规划边发展的原则,以实施重大工程带动产业发展,以推广应用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展开。

(四)搞好信息化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信息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特别需要解决好信息化立法问题。深圳市成立了信息立法工作领导小组,规划了深圳市信息法律体系框架,正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信息化建设管理条例》;上海市信息港办公室也正在研究有关交互网络管理问题;海南省为推进信息化,颁布了省长令,等等。各地重视信息立法工作,依法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困难与矛盾,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

(五)建立专家队伍,提供智能支持。信息化建设技术性、政策性、超前性很强,必须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建立强有力的专家队伍。国务院信息办早在原联席会议办公室时就建立了很强的专家组;深圳市建立了强有力的专家队伍,其它省市也相应成立了专家班子。这些情况表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的咨询和策划工作,有利于保障信息化事业的健康进行。

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有很多工作要做,任务非常艰巨。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大力培育我国信息产业的成长和发展,搞好已经启动的“金”字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发展信息服务业,研究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为保证完成上述任务,应当认真贯彻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即:“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这个指导方针中,最重要的是统筹规划。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在国家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结合自己实际,制定规划,要注意同国家信息化规划衔接、协调,从而使国家信息化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和有效。

加快实现国家信息化,是当代中国人应当责无旁贷完成的历史重任。只要我们把握大局,大力协同,扎实工作,开拓前进,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国信息化建设道路。

标签:;  ;  ;  ;  ;  ;  ;  ;  ;  ;  ;  

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