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400亩荒地一年净赚10万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万元论文,荒地论文,经验交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月15日,江苏省邗江县表彰优秀种植大户,其中一位垦荒404亩的外地大学生令人关注。他就是从安徽颖上县来到邗江县酒甸镇承包土地进行规模种植的叶成云。
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叶成云,家乡贫困,家境贫寒,靠当时每月100多元的工资养不活全家,也曾搞过运输但以失败告终。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想到了流金淌银的土地。1995年,经亲戚介绍,他带着一批科学种田的书籍,来到酒甸镇陈沟村承包了8亩荒地,种上了西瓜。同年4月,他又与陈院村蚕桑场签订了202亩的间套种协议,种上了从安徽老家运来的1300公斤黄豆种。一年下来,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只收获了6500元。通过查看有关资料,请教当地老农,他找了到问题所在。1996年,他又承包了273亩荒地,并投资11500元,买了手扶拖拉机,请了3名帮工,还坚持自学农技知识,解决了种田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在这片荒地上净赚了2.5万元。
尝到了甜头,摸清了路子,1996年底,叶成云大胆地与陈院村和李院村签订了404亩荒地的承包合同,合同期10年,由他负责开发和种植,并上交各种税费及定购粮。铁定了心走规模种植之路后,他投入600多工时,翻耕改良了所有桑田荒地,并投资23万元购买了4台套收割机、3部手扶拖拉机、4部条播机和一部开沟机,还从安徽老家请来6名能吃苦、懂技术的种田老把式,形成了机械化耕种、规范化操作。1997年,这片刚开垦的土地上,稻亩产就达400公斤,小麦单产达300公斤,黄豆亩产达140公斤。去年尽管受涝渍重灾影响,他仍获利润10万元,并向国家交售定购粮和余粮9万公斤,个人资产也由刚来邗江时的800元,积累到现在的2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