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极限》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极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增长的极限》——来自《罗马俱乐部》的报告
《罗马俱乐部》是1968年4月由意大利著名实业家、 经济学家佩切伊与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发起在罗马成立的一个专门研究世界未来学的学术机构,目前成为世界未来研究悲观派的典型代表。
《罗马俱乐部》之所以名声显赫,与其说是因为它集中了一百多名科学家、实业家、经济学家、作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进行学术研究(这些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并且一两年便进行流动调换),不如说是因为它以研究地球和人类的未来为已任,并于1972年发表了震撼世界的著名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了“零的增长”对策,因而有人称它为“零的增长理论”。
《增长的极限》这篇研究报告,提出了五个基本问题:即人口爆炸,粮食生产的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工业化及环境污染。他们认为这些问题都是遵循指数增长的模式发展的。报告指出:1650年世界人口数量约5亿,年增长率为0.3%,相当于250年翻一番。1970 年人口数量为36亿,年增长率为2.1%,相当于33年翻一番。这个报告预计, 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70亿。他们认为,社会经济的增长率比人口的增长率还高。报告推测,世界人民生活的物质标准将在今后14年中提高一倍;但由于财富分配不均,正无情地扩大富国与穷国之间的绝对差距,因而并不是所有人的物质生活水平都能得到同步提高。可是经济的迅速增长,却在大量地消耗着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因而人类面临的基本问题是:这个世界能在物质上支撑现在的人口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吗?这个地球能供养多少人?在什么财富水平上供养?能供养多久?
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粮食和淡水。所以地球能供养多少人,首先受这两个因素的制约。作为粮食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可耕地,而可耕地面积正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建设而逐步缩小;工业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每年也占去大量的肥沃良田。假定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土地的生产能力有可能提高;但粮食产量每翻一番,也只能赢得30年的时间,而且产量增长的代价将越来越高,这种现象他们称之为粮食生产费用增加定律。报告指出:世界粮食生产从1951年到1966年增加了34%,农业在拖拉机上的费用支出每年增加63%,在氮肥上的投资每年增加146 %,农药投资每年增加300%。由于人口的增长定律的作用, 可能造成一切可用的资源都贡献给粮食生产。就是这样,世界的粮食还是正在由过去的过剩转为短缺。如果人们不采取紧急措施,世界将会很快出现一个新的荒年周期。对淡水的需要也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的发展, 对水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长。 全世界对水的需求量约21年翻一番,有些地区还更高。随着人口的骤增、城市的扩展和工业化进程,水的供应量远远赶不上需求,造成不少地区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形成城市人口、工业和农业三方面相互争水的局面。这种局面正在不断恶化。有水就有生存,没有水就没有粮食,也没有任何物质。水资源的枯竭正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还有,许多自然资源的消费量的增长率也比人口的增长还快,这是因为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量也在增长。报告指出:现在铂、金、锌和铝的储藏量已经不多,如果按照现在(指60、70年代)的消费率继续下去,那么到1981年将没有金;1985 年将没有水银; 1990 年将没有锌; 1992年将没有石油;1993年将没有铜、铝、和天然气。到2050年将有更多的矿物可能被耗尽。尽管对各种矿物的储藏量、技术进步可能生产代用品或者再循环使用等方面持有乐观的设想,但在不断增长的消费情况下,必然会推向它的极限一一耗尽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
环境污染在这个世界系统中,也是一个按指数增长的量。报告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1)污染指数增长的上限不清楚:(2)由于生态过程中拖延性存在,容易造成人们的低估和松懈,可能会漫不经心地达到污染的上限;(3)许多污染遍及全球, 它们的有害影响在远离它们产生的地方出现,往往使人们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或者漫不经心。人们通常衡量人类财富的最好指标是人均能源消耗量,这个指标正按每年3.4%的速度增长,其结果则造成了世界各地污染的迅速增长。他们认为,各种污染的加剧,己直接威胁着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报告进一步指出:由于过去300多年来的一系列惊人的技术进步, 人类已经把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极限拖后了。人口和资本不仅己经达到了它的极限,而且已经暂时超过了它的极限。今天,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技术上的解决办法,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比较慢。因此,应对增长规定限制。他们认为全球保持现在的均衡状态是最可取的。即人口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资本的投资率等于折旧率;资本与人口的比例安排,必须与社会价值一致。也就是说,实现“零的增长”,以保持一种不断调整,具有社会自由的动力学的平衡,使人口、经济、社会维持70年代初的发展水平而均衡运动,以保证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生态不再恶化。对此,人们称之为“零的增长”对策。
二、《增长的极限》的国际影响及启迪
“增长的极限”与“罗马俱乐部”的预言震动了全世界,在当时成了世界各国的头号新闻。许多报刊、杂志、电视、广播频繁地转载、报道和采访。有1000多家大学把“增长的极限”列入教科书目录中。该书已被译成34种文字,销售量达500万多册。1973 年“罗马俱乐部”获得了西德和平奖。有13个国家成立了“罗马俱乐部协会”,以支持“罗马俱乐部”对全球问题的研究。荷兰女王、法国总统都亲自出马,组织展览会和有关《增长的极限》问题的讨论。
但是《增长的极限》这一报告的论点,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美国赫德森研究所所长、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曼·卡恩对此提出了大量的反对意见,被称为未来研究乐观派的代表。卡恩的核心观点是“大过渡”理论。他认为向美好世界的“大过渡”已经开始,只是现在还处在中间阶段,一切都还很困难。但是每个国家都将找到自己经济进步的道路。他认为,以“前工业阶段”为出发点,以“后工业阶段”为终点,从长达400多年的大过渡中,在技术进步作用下, 大多数国家都将完成到达“后工业化”这个阶段的任务。
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没有经济增长,就会有经济危机,因而“零的增长对策”是不可取的。经济的持续增长是社会发展所固有的特征。许多自然科学家也对《增长的极限》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没有必要杞人忧天。例如,罗马俱乐部的报告,预言许多自然资源将枯竭,但实际情况是:世界资源研究所估计,从1975年以来,世界金属和矿石的平均价格下降了40%,这说明这些原材料更加丰富了。而且,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会在储备减少的同时寻找新的矿产资源。
第三世界的一些学者,则批评这个报告是新殖民主义的辩护词。在发达国家已经追逐到财富后,却要求不发达国家维持现状,不要走经济增长和富裕的道路,这是极不公正的。他们认为大量耗费地球上的资源,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主要是发达国家。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15.9%,但能源消费量则占世界消费量的52.9%。相反,人口占世界人口76.4%的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只占28.1%。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那么,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只够用3年, 天然气只够用4年,煤炭只够用15年,而且人们都要被废气憋死。 因为美国每天平均便有26.8万吨一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中来。可见,要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文明,要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从发达国家入手,坚决采取措施,制止滥耗能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掠夺性行为。
尽管人们对罗马俱乐部的报告所得出的结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着不同的见解,在国际间引起了广泛的辩论。但它提出的“地球已不堪负重;人类正面临增长极限的挑战,各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正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的问题,则是不容忽视的。现在,绝大多数的科学家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都已认识到,人类应该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及生活方式。它应该是既能满足目前几代人需要的生活方式,而又不破坏后代所需要的资源和环境。所以,如何正确解决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己成为各国所认真考虑的中心课题。自70年代以来,联合国和国际间的各种学术会议也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共识,并共同采取了一些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今天,地球上的人口己超过58亿,2000 年将突破60亿大关。虽然比罗马俱乐部的预言少了7.8亿, 但现在全球每年净增人口仍有9000万。按现在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50年前将突破100 亿;到21世纪下半叶,世界人口将达105亿—125亿,其中将有90%的人口住在亚非拉。据美国康奈尔大学戴维·皮蒙特尔与其同事合写的《人口增长对食物供应和环境保护影响》报告认为,地球可以轻松养活20亿人口。但现在(1995年)地球人口已达57.7亿。这意味着1/2的人或将近30亿人面临营养不良和疾病的威胁。21世纪如果人口再增长到100 亿以上,地球将不堪重负,食物的供给,资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的失衡,将给人类的继续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正在积极推行控制人口的计划,在1994年的开罗会议上,国际社会通过了行动纲领,其目标是力争在21世纪,人口能稳定在80亿至100亿之间。
2、保护耕地,保护淡水资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供应。 各国正在加强对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占用耕地的规划和防止耕地沙漠化,营造绿色的保护带。但有的科学家指出,世界粮食生产能力在下降,主要是缺水,而不是缺耕地。淡水的短缺将是今后制约发展中国家农业的主要因素。世界银行副行长萨拉杰丁说:“下个世纪的战争将是由水而不是由石油或政治引起的。”他还重复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1988年说的话:“中东下一次战争将由尼罗河引起。”牛津大学格林学院的研究员迈尔斯博士也指出,过不了10年预计埃及的人均水供应量将减少30%,尼日利亚将减少40%,肯尼亚将减少50%。萨拉杰丁又说:到2025年,中东和北非每人可得到水量在一生中将减少80%。加利福尼亚太平洋发展、环境和安全问题研究所的格莱克认为,水在国家之间的政治变得越来越重要,存在着由地球上的基本资源引发暴力冲突的可能性。他说:水正在迅速演化为地缘政治战略中的一个问题,“它是具有爆炸性的因素”。90年代初,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外交官曾在和谈中几个小时就在水的问题上陷入僵局。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的缺水情况已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世界上有40%的人口(约20多亿)得不到清洁卫生的水。所以,有些政治家指出,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水危机。由水危机引爆的斗争,与其说是一场经济斗争,不如说是一场争取生存的斗争。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因此,许多国家己在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倡导下,联手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积极防治水资源的污染,为解决缺水问题而努力。
3、经济发展,生态优化,实行低能耗、保护环境的措施。 生态标准优先于经济、社会、政治和其他一切标准,已越来越多地为各国人民所认识和接受;并采取必要法律措施清治污染源,封闭造成污染的企业,严禁一切污染环境的行动。推广低能耗技术,使用干净能源,使碳氢燃料和核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水平。同时,提高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温差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重。减少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尽量使居民分布在步行可到达工作、购物、娱乐、休闲地点的居住区。同时,生活水平和质量不会下降,饮食将更有营养,人际交往将比现在更充分。
所有这些,正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努力方向,人们正在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以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文明。
三、正确认识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西方国家所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是长期盲目对自然界掠夺的结果。现在已构成了对自身发展的威胁,被迫不得不花大力气去治理,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中国决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重蹈他们的覆辙。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开创一条经济和社会能健康、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首先,我国人口压力很大。我国是世界第一位人口大国,这是人所共知的。1995年2月15日,我国人口己突破12亿。 现在每年净增人口达1500万。预计到2000年,人口总数将达13亿以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的。人首先是消费者,其次才有可能成为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因此,众多的人口,生活要达到小康,又要加快经济发展,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和压力。此外,我国人口不仅数量多,而且还存在文化素质较低,人口结构趋于老年化以及分布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其次,粮食问题。最近海外有一文指出,对于有12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问题可用“生死存亡”四个字来概括。如果粮食问题解决不了,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我国现在每年粮食总量约4.5亿吨,人均占有粮食370公斤,仅是美国人均粮食的22%。要保证我国1500 万新生人口的需要,每年就必须增加粮食100亿公斤。 而近几年粮食产量则一直徘徊在4.5亿吨左右。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产量没有增长, 平均粮食占有量便相对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因素是可耕地面积的限制。我国仅有世界7%的耕地, 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只有0.087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 近几年水土流失严重,新兴工业建设和城乡居民住房日益扩大,也侵占了大量良田。如自1990年以来,我国新增加了3000多个工业区,以及居民建房和水土自然流失,就使全国8500万公顷良田损失了120万公顷。这样, 尽管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但由于种植面积日益减少,使总产量难于有重大突破。
再次,资源问题。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许多资源储藏量排在世界前列,但按人均占有量计算便排在世界后列,成为资源小国。不仅是人均耕地少,而且连人均森林、矿产等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还分布不均。最近有资料表明,从现在算起,再过4至5年,我国已探明储量的45种主要矿产,将有1/3不能满足需要;再过15年,有近一半的矿种不够用。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出自地矿部部长宋瑞祥之口,他说:虽然我国地矿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人均矿产储藏量仅居世界53位,国家急需的部分大宗矿产,如铁、铜、油、气等可供开发的矿产储量不足,特别是水资源日益缺乏,这些己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较为突出的因素。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34718.6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并且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年际分布极不平衡。不仅如此,随着工业发展,水质不断恶化。1994年,我国废水量己达365.3亿吨。工业城市有110条河流受到污染,自然净化能力几乎等于零。现在我国每年增加的污水量达18亿公升;但污水处理设施1年只增加1亿公升;而且资金缺乏,污水处理设施不能运转,所以,人工的处理能力也较低。水缺少和水资源污染,己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
最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现代工业迅速发展,对资源不合理的和无节制的开发使人们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如工业生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中,间接影响气温逐渐上升;大量森林遭到滥伐,带来空气污染,酸雨,洪水泛滥和可耕地沙漠化等一系列后果。仅1994年一年我国自然灾害就造成经济损失1800亿元。
同时,由于水资源污染,我国约有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 水中有粪便状大肠菌,指示水体己受粪便污染。污染严重的随时可能发生传染病流行。除此,还有约1.7亿人饮用有机物污染水,其中近4000 万人的饮用水污染严重,主要是长江两岸的地面水,其次是人口稠密地区的浅井水。由于工业污染,各地出现过有机化合物、农药、苯、石油类污染地面和地下水,使水中含有致癌、致病变物。因此,保护和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已迫在眉睫。
总之,人口过多,资源缺乏,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必须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必须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我国过去多年粗放型经营的实践已经证明,那种主要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单纯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经营方式,其结果造成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随着我国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再靠这种方式,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有限资源也不可能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在今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站稳脚跟。因此,我们必须更新发展思路,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即转变到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以现有企业为依托,进行技术改造,挖潜革新,加强管理,提高劳动效率,节约资源,降低原材料消耗,防止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靠的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最终则要由现有企业的努力来完成。因此,一方面要坚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培养技术人才,培养懂现代技术,懂现代企业管理,懂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造就掌握现代企业生产技能的职工队伍,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活力;另一方面要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运行的作用,并实施有关方面的经济政策,进行引导,促进企业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次,治理环境,应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宏观规划,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当今环境污染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它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因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综合配套实施进行治理。其中包括经济方法、技术方法、宣传教育方法、行政管理方法和法律方法等。这些方法和措施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于环境法规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之中。当前,通过立法,推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战略, 是各国的普遍做法。 特别是自90年代以来进行污染源源头的控制和清洁生产成为各国进行污染控制的战略,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认。如美国1990年制定《污染预防法》,日本1993年制定《环境基本法》,英国1990年修订《污染防治法》。我国于1995年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制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都体现了实行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战略。加强行政管理,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制,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保护环境,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国家的管理体制和法律系统必须完善三个基本环节:一是中央政府各部门必须确立环境目标,二是各级环境管理机构有权确定污染费用如何在公共和私人实体间的分配,使污染费用能合理地转入造成污染的企业内部成本中。对于耗能大,污染严重,效益又低的企业,应强制改造、转产甚至关闭。据报道,1995年河南省便责令1159个小造纸厂停产;安徽和江苏两省也采取了同样的方针。三是环境价值的保护,必须纳入国家总的政策制订过程。各级政府(省、市、县)和所有企业(个体、私营、国有)都应有直接责任确保他们的活动符合地方、国家和全球的环境保护法。除此之外,还必须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共识,防止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美好的生存空间,人人有责;并积极广泛推行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单位应给予奖励。
最后,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我国近几年来,尽管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数量仍是十分惊人的,每年约1500万—1600万,相当于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人口。按此推算,我国人口在本世纪末将达13亿。如果要在2010年控制在14亿,就必须将人口增长率控制在7‰之内,即年均净增人口下降在1000万左右, 这需要做很大努力。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只拥有一个地球,我们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而人类不可能无止境地扩大人口生产。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理想的人口是20亿。同我国国土面积大小差不多的美国,说她的理想人口是2亿。那么, 我们国家的理想人口也只能是3亿—5亿了。如果我们长期坚持控制人口政策,到2040年可以将人口控制在16亿左右,然后才能出现零的增长。到21世纪末,人口便可下降到10亿左右。而到22世纪我国人口就可以争取达到理想状态。有些国家指出,如果我们稍放松人口控制政策,按70年代的人口增长速度增长,那么,到2050年我国人口将会轻松地超过28亿。这样的国土,要负担28亿人口的物质生活,不可能是富裕的,其发展前景也不可能是光明的。所以我们应当努力避免。另外还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优生优育,在提高人口质量上下功夫。只有这样,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质量的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类才能进入更高级的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应当努力争取这种光明前景。
总之,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全民素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这是造福后代,泽及子孙的大事,我们一定要把眼光放得更远大些。
标签:增长的极限论文; 罗马俱乐部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地球环境论文; 地球污染论文; 地球质量论文; 控制环境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