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底下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表扬就属使用批评最频繁,批评是我们常用的教育手段之一,也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方法之一。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倡导一种善意的、激励性的批评,要让每一次批评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要让学生听了老师的批评以后能够在“心中暗点头”,成就每一个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批评 教育手段 前进动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我常常因为有些同学的作业做得很乱、批阅起来十分困难而恼火。其中有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因为作业每次很乱,我单独叫他到办公室批评,有几次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现在想起我当时批评他所用的语言及行为实在后悔,因为不但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影响了师生关系,学生有了抵触情绪和隔阂,有时干脆不交作业,让我非常困惑与无奈。后来通过专门观察,发现这个同学每次做作业时总是好动,不专注,有时和前后同学说话,有时边做边哼着歌,影响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最后看到其他同学都交上了,着急之下就潦潦草草、毛毛躁躁地写。通过几次观察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批评方法。一次阅完作业后,我写了一张小纸条夹在作业本里面,上面写着:“田晨,你很聪明、很活跃,你的学习成绩老师和同学都是肯定的,一直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老师很欣慰。这里老师对你有一个建议,如果你做作业时能静下心来专心完成,老师相信你的作业一定会整齐起来的,过不了多久,你的作业也会是咱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试试好吗?”
第二天,我挨个发作业本,要求同学们认真看看前一天阅的作业。我专门留意田晨同学的反应,他用平和、感激的目光看了我一下,然后很珍贵地把那张小纸条装进了自己的文具盒。结果第二天的作业比以前整齐多了。我用这样的形式坚持了两三周,又利用发作业的时间给予表扬。后来班级还举办了“优秀作业展评”活动,同学们向他投出了惊讶与赞许的目光。为了鼓励其他同学,我用同样的方法,效果很好,从此作业批阅起来再也不费劲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想起曾经的一次公开课,教室后排三名老师在听课,倒数第一排的小乐手伸在抽屉里玩弄着魔方。坐在他后面的方老师用手碰了碰他:“认真听讲!”小乐的手停止了动作,没有回头,但也没有放下魔方。隔了三分钟左右,他的手又在下面拧起了魔方,前面讲课的余老师似乎也发现了这个思想抛锚的学生。这时刚好进行到小组讨论环节,只见余老师笑眯眯地走到小乐跟前说:“小乐,你来负责组织你们组的讨论,等会儿请你来汇报啊!”坐在后排的我仔细观察着小乐,只见他的手很快地放开玩着的魔方,拿起了书,望着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组织学生讨论起来。
反思:想起很早以前读到的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则故事,题目是《四颗糖果》: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喝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王友早早地站在校长室门口。陶行知一见面掏出一块糖果:“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迟到了。”“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再奖励你一块糖果。”“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他们,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正直善良,而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我要奖励你第3块糖果。”没等陶行知说完,王友就留下了悔恨的泪水:“陶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掏出第4块糖果:“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奖你最后一块糖果。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记得当时读完这个教育故事时,自己的内心触动很大,这个故事闪烁着教育家智慧的光芒,充分展示了教育家的批评艺术。但是我也深深地明白很多教学故事是不能模仿重演的,因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格魅力、知识素养和心理特质等方面都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前进。
首先,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你怎么总是迟到?”“我一直在等你,发生什么事了?”“你现在一定要去!”“你是先休息一会儿呢,还是现在就去?”“你真笨,怎么又错了?”“你这次的答案比上次的更接近正确结果了。”不同的语言,会让我们深深感觉到其内在的理念差异,也能预知两种不同处理的效果。由此看来,努力提升教师的素养和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是掌握批评艺术的基本前提。教学批评的艺术生命力,就在于巧妙地运用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通过适合的情景活动,给人循循善诱的引导或心理震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批评。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古老且具恒久生命力的教学原则,教学批评也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场景:有的同学性格开朗,老师批评他时,他不声不响,但批评刚一结束,转过身来,做个鬼脸,伸伸舌头,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但有的同学,被老师批评几句就大伤元气,好长时间心情都是灰色的。因此,在批评这类学生时,和风细雨式的提醒和引导尤为重要,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批评后面带给他的耐心与爱心,而不是打着为你好的幌子,接受你的讽刺与谩骂。
批评不是辱骂,不是讽刺挖苦,不是打击报复。批评的是为了终止一种错误倾向,是为了改正一种错误行为,是为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新课标下,我们必须掌握批评艺术,让教师的批评变得易于接受,变得更加可爱,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批评,只为更好!
论文作者:王建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批评论文; 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同学论文; 糖果论文; 《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