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的监控新模式研究论文_方亮

变电运行的监控新模式研究论文_方亮

安徽省电力公司六安供电公司 安徽六安 237000

摘要:国内电网的蓬勃发展,促使全国各地越来越重视建设变电站,变电站数量也由此不断增加。如何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成为了电力企业重点思考的问题。电力行业具有特殊性,要增强变电站运行工作的监控,必须加大力度改变传统的监控模式,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监控模式的专业化程度。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变电站运行的工作监控新模式。

关键词:变电运行;监控;新模式

一、变电运行的监控中心模式对电网调度产生的影响

变电站的集控模式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监控与操作一体化、监控与操作分设化以及监控管理区域化。构建“监控中心+操作班”的变电运行模式主要是想利用监控与操作的分设达到监控管理区域化的目的。监控管理区域化主要是指由调度人员进行监控或是由监控人员对监控范围内的设备进行监控及调度,变电运行人员负责现场的操作及巡视,从而使人力资源配置得到合理优化,最大程度的保证调度、监控、操作和谐统一,将传达转换时间以及故障时间减少,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这一概念可知,变电运行监控中心模式中的监控人员除了要负责监控范围内设备的监控之外,还需要负责监控范围内的调度工作,或者说直接让区域内的调度人员来负责监控。监控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及远程遥控、遥调操作,对出现的事故及异常情况进行处理,接收调度命令,并负责执行与转发给操作站,操作站则负责执行各级调度命令以及倒闸操作,在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根据运行主管单位的领导以及监控中心值班人员的指令对变电所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

地区变电运行主管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认为监控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对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并负责电容器投切、主变分接开关的调节以及紧急拉闸等简单的操作。但是负责调度工作的人员却认为监控中心的主要是负责无人变电站所有的有必要的调度运行管理业务。对双方认识的本质进行分析可知,运行主管部门提倡的是采用“监控与操作分设化”模式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所以,监控中心的监视功能必须增强,而操作控制功能可以相对弱化;而调度部门则是希望将监控中心的职能强化,并利用监控管理区域化实现监控与调度一体化,从而既能监视、控制,又能对区域进行调控。

对于工作人员的分配而言,该模式下对工作人员的管理采用的是节约化管理,各变电站人员的分配主要是根据其巡视任务的情况进行安排的,任务多的变电站即多派,任务少的变电站就少派,没有任务就不派,从而将工作效率提高。这种人员分配方式对大型变电站的现场工作而言优势更加明显。在变电运行新模式下,可采用弹性值班方式,将运行人员分为运行维护人员和倒班人员两个部分,而其中维护人员又可以分为白班与夜班。

二、变电运行监控新模式相较于传统模式的优点

变电站运行时,监控中心必须实时检查监控点的设备,一旦发现某个机器设备不稳定或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并给出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全方位预防安全隐患对变电站乃至城市电力经济发展造成损害。一是新模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用现代化监控模式来监控变电站的运行,有利于提高变电站运作的可靠性。因为监控新模式便于监控中心合理有效地监督变电站的运行工作,充分保障变电设备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新型监控模式还有利于提高变电站间的通信效率,及时规避因交流不畅而引发安全隐患;有利于不断提高变电站的监控可靠性,提升变电站的工作价值,增加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效益。只有充分保障监控模式是稳定可靠的,监控中心才获取系统安全的精确数据,进而采取措施合理改进变电站缺陷。二是新模式具有更先进的性能。社会经济的繁荣进步,对变电站的运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安全稳定要求。而适当应用监控新模式替换传统监控模式,可极大程度地增强变电站工作的监控性能,提高监控工作效率,防止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突发的安全事故。三是新模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建立监控模式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优化革新监控模式,适当引进新型监控模式监督变电工作,有利于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问题,也便于监控中心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解决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变电运行的监控中心模式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变电运行的新模式——监控中心模式的运用,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电网调度对运行值班人员的业务要求

变电运行的监控中心模式从工作方式可以分为监视与操作模块,而从电网的运行情况可以将其分为正常方式与特殊方式。对正常方式进行运行的电网进行监视既要监视站内的设备,还要对一、二次信息、设备限额等重要的数据进行监视。正常方式下运行的电网的操作主要包括调度预令与正令操作,而特殊方式运行的电网主要是指电网在事故状态或灾害天气等情况下运行。电网特殊运行下,调度运行人员不仅要对设备的情况进行监视,重要的数据进行记录,还需要根据调度指令对故障进行隔离与处理。

3.2对所有设备的状态进行掌握

目前,监控中心可以对一次设备中的开关与闸刀等遥测、遥信数据进行监视,但是其不能完全确定接地闸刀等设备的实际情况。因为在调度人员需要及时的对一次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时,监控中心只能根据操作班的操作记录进行核查,或是让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核实,这样就很难保证一次设备状态调度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为操作埋下安全隐患。而对于二次设备而言,监视告警系统中的数据传输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因此,监控中心职能接收到二次设备的初略情况,对其详细的信息只能靠操作班的人员到达现场后才能向调度汇报。

3.3工作人员需具备快速汇报事故及协助处理事故的能力

在电网发生事故后,由于监控中心不能对发生事故的设备的一二次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此调度人员只有等操作班人员到变电站现场了解了事故情况后才能进行确认。但操作班到变电站的车程一般为30分钟左右,而对于紧急事故而言,调度人员不能及时对事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而是需要操作班人员到现场后才能确认与处理的话,就容易造成调度事故出现误判的情况,甚至造成事故扩大。因此,调度人员必须具有快速汇报事故以及协助调度中心处理电网事故的能力。

3.4应具备查核电镀操作票的能力

下发调度操作票预令,监控中心人员应先进行核对,然后再转交给操作班人员。在整个预令下发的流程中,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是将调度与操作班人员连接起来的枢纽,主要是对操作票预令进行解读、释疑与协调。所以,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必须能够将调度操作票读懂,并理解操作的目的,同时还要对操作的可行性进行确认。因此必须具有查核调度操作票的能力。但目前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并不是操作班人员,他们对现场情况的把握以及现场操作的经验均比不上操作班人员,所以对确认操作可行性有一定的困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能输送离不开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支持。随着电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我国越来越重视改革优化现行的变电运行监控模式,并力求由此出发,避免可能性的电能运输事故,提高电能资源运输的安全性与快捷性,提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优化改革变电运行监控模式或引进新模式,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电力企业的监控成本,促进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瑜,张帆.变电运行监控新模式探讨[J].大众用电,2010,No.20402: 26-27.

[2]金海英.试论变电运行操作的新模式[J].科技传播,2010,No.3324: 62+60.

[3]魏伟,叶庆.变电运行监控模式浅析[J].科技风,2010,No.15921:220.

论文作者:方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  ;  ;  ;  ;  ;  ;  ;  

变电运行的监控新模式研究论文_方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