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工会:上海农民工权益保护新机制_建筑论文

组建工会:上海农民工权益保护新机制_建筑论文

组建工会:上海外来工有了维权新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新机制论文,工会论文,外来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依托政府管理平台 依靠社会各方力量

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需要一支庞大的、稳定的建筑大军的支撑,其规模将基本维持在100万人左右。而这支大军的80%是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因此,如何把这80万的务工人员发展到工会组织中来;如何使他们的技术和素质能够尽快适应上海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如何维护好他们的基本权益,始终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这些任务都已经摆在工会组织的面前。

谁能贴近农民工

昔日的农民逐步成为靠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建设者,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他们同样是上海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文化水平偏低,法律观念淡薄,虽吃苦耐劳,但缺少技能,总体处于弱势。普遍存在劳动关系无保障,劳动收入不稳定,职业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差等问题。更由于建筑工地多而分散,不同施工阶段用工的不同,造成务工人员的流动性特别大,因此,大部分务工人员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针对这种情况,2004年,上海市建设交通党委与市委研究室共同完成了《上海80万外来建筑民工现状与工作思路》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外来建筑务工群体一般特征、总体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突出问题、加强管理的宏观背景、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等8个方面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研判, 为推进建筑务工人员工会组建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

弱势地位需帮扶

从总体上看,进入上海的建筑务工队伍具有以下特征:

1.文化程度偏低。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建筑务工人员中文盲占3.4%,初中文化程度占63.5%,高中文化程度占1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3%。初中文化占了绝大部分。

2.平均年收入在行业职工收入的排位处于下游。上海的建筑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在12000元左右,在全国处以中等偏高水平, 略低于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收入的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2003 年的统计, 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收入平均是14040元),但在上海职工收入及行业职工收入的排位处于下游, 并且被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

3.权益维护处在弱势地位。近年来,尽管上海市政府及建设交通委对外来建筑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问题十分重视,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建筑务工人员的好评。但是,总体上看,外来建筑务工人员干的是苦、脏、累、险工作,一直处于流动分散的无组织状态,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合同签定情况不容乐观。据调查显示,通过各种途径已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的占60%,其中,与单位签订正式合同的只有18.5%;有21%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没有签订任何合同。二是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人身安全难以保障。这其中既有建筑行业高空作业危险性的特点,也有经营者为降低成本或赶工期疏于管理的原因。

依托政府,源头参与

上海建设交通委是市政府的综合管理部门,在规范上海建筑市场中承担着行业管理的的职能。历年来,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维护和保障建筑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规范建筑市场的过程中,积极支持帮助进沪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会组建。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推进工会组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推进工会组建工作的平台。

首先是“组建挂钩”。通过加强行业管理,要求所有在沪具有法人资格及城建制进沪的建筑施工企业都要建立工会组织。明确建筑施工企业在办理进沪《诚信手册》时,需要同时提交《外省市进沪建筑施工企业工会组织情况登记表》,并由各行政管理部门分别转交各区县、行业工会;其次是“组建成网”。通过聘请分布在全市各区的建管办(所)行业管理人员以及各省市驻沪负责建筑企业、劳务企业管理人员为“工会组建指导员”,对进沪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劳务企业的工会组建进行宣传、联络、服务和指导,同时通过市总工会在各区县总工会建立组织干部联系网;再次是“组建成块”。各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工会以项目为载体,负责牵头带领项目中的各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企业,开展各项工会活动,维护劳工权益。

完善组织,服务指导

去年,在上海市总工会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上海市进沪建筑施工企业工会工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终于成立,组成了由市总工会、市建设交通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设交通工会以及各省市驻沪办事处等各方参加的工作机制。

今年,为帮助新建企业、非公企业、零散劳务企业建立工会,发展会员,又专门建立了“工会组建指导员”队伍,聘请了全市65位市、区建管办(所)和各驻沪办的管理人员为“工会组建指导员”,明确了指导员的4条主要职责, 即宣传“两法一条例”受促进会委托,服务指导进沪建筑施工企业组建工会;配合工会组织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等。

近年来,为解决进城建筑务工人员的综合保险问题,市建设交通委一直花大力气推动这方面工作。上海是全国率先在建筑行业推出进城务工人员参与综合保险的城市,市政府文件明确规定参与综合保险的费用由建筑企业为进城务工人员统一缴纳。

促进会成立后,考虑到建筑务工人员的特殊性,在下发文件中明确建筑施工企业新建工会组织的维权重点,目前主要突出四个方面:(1)规范用工、确保收入。全面推进和完善建筑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保证务工人员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健全保障、排忧解难。 督促建筑劳务企业为所聘用的建筑务工人员购买综合保险,加强对施工安全生产的检查监督,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防护体系,降低伤亡事故率;(3)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按照“政治上引导、技术上帮带、生活上关心、文化上提高”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文化、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业余文化活动;(4)创造条件、改善生活。解决好务工人员的住宿、食堂、厕所、洗浴等基本生活设施和必要的劳动保护设备及用品,定期为务工人员安排体检和提供法律援助。

另外,通过“工会组建指导员”向务工人员所在企业发放《告企业和员工书》,宣传了《工会法》有关法律知识。

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反映中国特色、具有建设交通行业特点的工会发展新路子,依托政府管理平台,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进沪建筑施工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合力构建进城务工人员维权机制,努力开创上海建设交通系统工会工作新局面。

标签:;  ;  

组建工会:上海农民工权益保护新机制_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