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深部大断面破碎围岩硐室变形大、支护难问题而言,本文结合了生活中实际案例,对硐室围岩破坏特征及其机理进行论述,同时对矿建工程中破碎围岩硐室围岩控制技术作出了分析,通过对围岩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制定出了妥善处理的方案,运用围岩控制技术解决硐室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保证硐室能够正常进行使用,进而满足矿建工程施工建设的需要,确保矿建工程能够安全稳定顺利开展。
关键词:矿建工程;破碎围岩;硐室围岩;控制技术;机理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致使对煤炭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近些年以来,国内在煤炭资源开采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过度开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源紧张的局势。由于煤炭资源过度开采,致使部分埋藏较浅、赋存条件较好的资源已经枯竭。而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而深部硐室围岩应力逐渐增大,致使增加了围岩变形的几率。与此同时,倘若围岩处于破碎的状态下,围岩的完整性较差、强度低,则必然会增加围岩受破坏的程度。不但其破坏范围逐渐扩大,而且将会增加了深部硐室支护的工作难度系数。基于此情况下,工程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硐室破坏的基本特征,提出较为完善的支护方案。
1 硐室围岩破坏特征及其机理
1.1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当硐室开挖支护完成之后,倘若围岩出现严重变形、并且U型钢支架扭曲,再加上混凝土出现严重的脱落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对硐室内基本设施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当前这种现象而言,经过技术人员调查研究显示:硐室两帮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顶板深度岩层破碎范围较小,但是其整体完整性较为完好。
2.2 破坏机理分析
(1)围岩性质:硐室出现变形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围岩自身性质作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则必然会增加其影响。如若工程单位选择的地质为砂岩等,此时围岩相对较为破碎,其完整性较差,该地质条件对围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致使其发生严重的变形。
(2)工作面采动影响:在进行工作面进行回采时,其受到采动影响极为明显,致使围岩受到的影响较大,增加了围岩的破碎程度,导致变形增大。
(3)施工质量:除了上述几点影响因素以外,施工质量也是导致围岩变形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发现:钢棚后没有背实,致使支架受力不均匀。而受力较大的位置集中体现在硐室底板与两帮,而当前这种较大的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支架向上拱起。
2 矿建工程中破碎围岩硐室围岩控制技术
2.1 围岩控制原则
(1)为了能够提升硐室围岩稳定性,则需要视支护结构与围岩为一体。与此同时,要充分保证支护结构的刚度。而支护结构还需与围岩整体变形相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基于硐室的实际分布位置而言,如若同一区域出现多个硐室的情况下,其硐室之间相互影响。在围岩控制支护过程中,不但需要对当前工程作业所在围岩硐室进行操作,确保其整体稳定性。而且还必须降低其他硐室所受到的影响,进而有效的预防因临近硐室围岩出现问题,而发生连锁反应对其他硐室造成影响。
(3)由于硐室围岩较为破碎、并且其完整性相对较差等影响,导致围岩支护难以取得显著性的成效。基于此情况下,工程单位可以通过注浆的方式,对围岩进行加固处理,以此来提升围岩的内聚力、以及抗拉强度,避免围岩出现滑落、或者失效等问题出现。
(4)全断面支护:通常情况下,大断面硐室主要为永久硐室。并且这种硐室具有较长的服务年限,当硐室其中一个区域被破坏时,则必然严重影响着其他区域,从而引发连锁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硐室的稳定造成影响。基于此情况下,硐室需要进行全断面支护,有效的预防围岩的变形。
(5)高预应力与全长锚固原则:与新掘硐室相比较而言,在对变形硐室进行修复时,不宜选择以往的先柔后刚支护原则。与此同时,高预应力能够对硐室围岩存在的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全长锚固有助于形成刚度较大的承载结构。以此来促进结构承载力的提升,避免顶板岩层出现离层现象。
(6)为了保证硐室支护效果,则在围岩加固后,需要及时观测硐室矿压现象。同时,要围岩支护情况作出科学评价,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支护方案,确保硐室能够处于稳定的状态。
2.2 联合支护方案
基于上述存在的分析结果,硐室使用注浆加固和锚网索联合+U 型钢棚支护技术进行确定。在工程施工之前,取下U型钢棚,与此同时还需要及时返修原有硐室,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通过锚杆、锚索对围岩进行加固。在此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控制锚杆的规格、质量、标准等。例如,锚杆直径为0.02m,长度为2.4m左旋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控制在0.7×0.8m,而锚索间排距控制在1.4×1.5m而锚索直径为17.8mm等。此外,还需要选择Z2360树脂锚固剂、铺设直径为6.5mm焊接钢筋网等材料。当完成支护作业后,根据实际工程流程,需要进行喷浆施工,并且喷浆的厚度需要控制在50mm左右。当打入锚索后,需要重新架设U型钢棚,当完成此环节施工时,还需要进行喷浆作业,并保证其喷浆厚度为150mm,最后进行注浆加固。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进行了全文论述与分析,进而总结了一下方面的内容:通过硐室围岩破坏特征进行有效的观察,同时对围岩破坏的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可以得出结论。围岩变形主要受到诸多方面因素所导致。例如,施工质量、蠕变、断层、以及地应力等因素。此外,根据硐室围岩破坏机理,提出了位置控制原则。与此同时,根据上述论述的要点,制定出了较为科学完善的支护加固方案,并且经过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性的发展成效,进而解决了深部破碎大断面硐室围岩控制难问题。
参考文献:
[1]肖同强,李化敏,杨建立,等.超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J].煤炭学报,2014,39(04):631-636.
[2]杨树新,李宏,白明洲,许兆义.高地应力环境下硐室开挖围岩应力释放规律[J].煤炭学报,2010,35(01):26-30.
[3]康红普,林健,吴拥政.全断面高预应力强力锚索支护技术及其在动压巷道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9,34(09):1153-1159.
论文作者:孔飞,郭晓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围岩论文; 断面论文; 机理论文; 建工论文; 型钢论文; 应力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